江西花42亿建国内最大水下立交,超牛逃生系统,1分钟直达地面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国内最大的水下立交系统-江西南昌红谷隧道东岸水下立交工程。 红谷隧道是江西南昌穿越赣江的一条过江通道,在南昌大桥和新八一大桥之间,即从现在中山桥—中山西路往西位置上修建红谷隧,穿越赣江可与红谷滩上的现怡园路相连接。

红谷隧道工程总投资42亿,总面积约有5万平方米,全长2997米,该工程历时10年论证,3年建设,从空中俯瞰,它是由5个Y字形进出通道分3曾叠加在一起,东岸共有3进4出共7条匝道,采用曲线矩形钢筋混凝土结构与江中沉管段在水下对接连通。去年8月份,红谷隧道东岸施工完成,现在还有2个多月也就是今年6月底红谷隧道就能实现通车了。

这个隧道通车之后最牛的一点就是开辟了一条新的过赣江通道,过江段双向六车道,设计时速50千米每小时,机动车过赣江只需要3分钟,由市区一带跨赣江进出红谷滩只需10分钟左右。而且可以帮助分担南昌大桥30%、八一大桥11%的车流量和交通压力。


红谷隧道还建有一个超牛的安全逃生系统,隧道内一共设置了26处疏散通道,隧道中,每隔200米位置设置了疏散横通道,水下还设有一个疏散大厅,当隧道内出现车辆拥堵、事故的情况下,司机们可以通过水下疏散大厅的救援通道,直接从江底到达赣东大堤上。

水下疏散大厅面积达370平方米,可以容纳2200多人,虽然是在水下,但是有通道、电梯与地面相连, 还安装有逃生电梯,一旦发生紧急情况,人们也能快速到达地面。此外红谷隧道抗震烈度为7级,结构非常稳定。

有人担忧,隧道建在水下,承受高强度水压,会不会发生漏水渗水问题,会能使用多久呢?其实这些问题完全不用担心,整个防水工程是两道以上防水,能够用100年没问题,采用进口的止水带,每个接口采用双道防水,而每一节通道在预制过程中采用抗渗混凝土,结构本身具有抗渗功能,但是为了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不漏水,在预制过程中采用分段浇筑,给管段穿上了特制“雨衣”。


而且红谷隧道也完美地做到了不会产生任何积水,为了防止隧道积水,将在进出隧道口设置横截沟,及时将水排至两侧的排水泵房,在隧道内部增设了泵房,排水泵由液限仪自动开启。如果水量超过设计标准,将启动应急预案,加泵排水,确保隧道内正常行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