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鄉村振興的路上」薊州區馬伸橋鎮藍莓富了農戶錢袋子

「走在乡村振兴的路上」蓟州区马伸桥镇蓝莓富了农户钱袋子

「走在乡村振兴的路上」蓟州区马伸桥镇蓝莓富了农户钱袋子

6月13日,央廣網以《天津薊州馬伸橋鎮藍莓富了農戶錢袋子》為題,對我區馬伸橋藍莓產業助農增收進行了報道。

每年的4月底持續到7月底,天津市薊州區馬伸橋鎮藍莓產業園迎來盛果期。一串串豐潤飽滿如珍珠般的藍莓掛在翠綠青蔥的枝頭,讓人垂涎欲滴。馬伸橋鎮淋河村村民馬桂香瞧著自家大棚裡的藍莓,臉上掛著豐收的喜悅。

「走在乡村振兴的路上」蓟州区马伸桥镇蓝莓富了农户钱袋子

馬伸橋鎮藍莓產業園區距薊州城區20公里,坐落在馬伸橋鎮東部,北臨喜邦公路,南鄰於橋水庫,其藍莓的豐收可以說受益於該地區得天獨厚的土壤和水質。

經過十年的培植,有著“水果皇后”和“漿果之王”美譽的藍莓如今已成為馬伸橋鎮的支柱產業。在村民心中,藍莓不僅營養豐富,還讓他們的錢袋子鼓了起來。“現在家家藍莓都掙錢,都買車了。”馬桂香說。

藍莓發展經歷“冰火兩重天”

前兩天,小雨淅瀝瀝地下著,馬桂香在自家的藍莓種植大棚裡來回“穿梭”,採摘著所剩無多的藍莓。從最初“懶得幹”到現在“跑得勤”,馬桂香對藍莓的態度如“冰火兩重天”。

為讓有限的土地為農民發揮出最大的經濟效益,2008年,馬伸橋鎮引入藍莓種植項目,開始發展設施農業。那年,馬桂香的老伴兒劉建國隨鎮裡的考察班組到大連考察回來後,便決定載種藍莓。一家人連湊帶借投入20萬,盤下了2畝地,栽種了1000株三年生的藍莓。

為此,馬桂香與老伴“彆扭”了三年。“一開始,生氣吵架也沒人要,幹這個落下的賬吶三四年才還上。”馬桂香說。

「走在乡村振兴的路上」蓟州区马伸桥镇蓝莓富了农户钱袋子

農戶在大棚裡採摘藍莓

當時,作為舶來品的藍莓還並不被廣大民眾所熟悉,市面上也沒有專業書籍指導參考。缺乏技術指導、量少、沒銷路成為馬桂香心裡的坎兒。“不掙錢,當時也懶得弄了。”

“栽植後的頭一年,家裡的新苗就死了近1/3。第二年又投入了幾千塊錢,補了苗。”見證著自家藍莓產量從少到多,生活從緊巴巴到富裕自足的劉亞新說。劉亞新是馬桂香的女兒,她從30歲起就守著這片園子,為這個氛圍緊張的家庭分擔著些許的壓力。

轉機出現在2011年,頭三年為了養枝不宜大量結果的藍莓植株開始掛果。這一年,有了收益,馬桂香的心情慢慢由陰轉晴。

馬桂香說,沒種藍莓前,家裡靠種玉米、小麥、果樹和飼養牲畜為生,一年下來收成才兩萬。現在,栽種藍莓的穩定收入能達到十幾萬。“果剛下來時,能賣到150元一斤,後期也能賣個10塊、20塊一斤的,啥能這麼貴呢?都趕上肉價了,所以還是種藍莓效益高。”

靠著種植藍莓,馬桂香家的生活富裕起來,以前吃穿用度都要前思後量,如今靠著種植的部分積蓄也補貼女兒在縣城裡買了房子,12歲的外孫也已在城裡上了學。

馬桂香家的藍莓植株壽命是十五年,面對兩三年後該何去何從時,馬桂香說:“大剪枝後,換一換,還是種藍莓,別的都不行。”作為馬伸橋鎮淋河村第一個吃螃蟹的農戶,馬桂香對種植藍莓的態度經歷了“過山車式”的轉變。

接受採訪時,馬桂香不時摘著藍莓放到嘴裡,品嚐著自家藍莓帶來的健康美味,漿果的汁液在她的嘴邊留下深紫色的印記。

轉變種植觀念 “藍莓大軍”培訓技術創品牌

從第一批參與種植的6戶,到如今的110戶,從一個行政村擴展到八個行政村,物質生活的可觀收入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村民加入“藍莓大軍”。與此同時,農戶們的種植觀念也在潛移默化地發生著轉變。“之前家裡種的小麥玉米施的都是含氮磷的複合肥,對水庫的水質有汙染。”一直參與種植的劉亞新說。

2013年,馬伸橋鎮調整庫區種植業結構,逐漸減少玉米小麥的種植,把高效農業、設施農業、生態農業、觀光農業發展提上日程。馬伸橋鎮副鎮長馬伍燕說:“園區種植的藍莓全程不打農藥、不施化肥,是純粹的綠色食品。”

「走在乡村振兴的路上」蓟州区马伸桥镇蓝莓富了农户钱袋子

農戶進行夏季採後剪枝

酒香還怕巷子深,為了進一步提高藍莓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馬伸橋鎮通過舉辦藍莓採摘節做優做強“地之藍”品牌。藍莓採摘節至今已舉辦三屆,每年吸引京津冀一帶約5萬名遊客前來遊覽觀光、採摘品嚐。

「走在乡村振兴的路上」蓟州区马伸桥镇蓝莓富了农户钱袋子

農戶對藍莓進行稱重包裝

今年,馬伸橋鎮藍莓產業園區預計年產藍莓300萬斤,總產值可達3億元,畝均經濟效益4至5萬元。馬伍豔說:“藍莓產業園現有種植面積4000畝,年底計劃再增1000畝;未來園區還將規劃建設溫室400棟,冷棚200棟,展覽區一處,藍莓酒莊一座。”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以及“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近年來,馬伸橋鎮依託良好的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形成以藍莓、果品、苗木、蔬菜四大板塊為主體的特色農業佈局。

在薊州區馬伸橋鎮海闊家庭農場,種植戶郭翠琴正在對採摘的藍莓進行稱重包裝。就在剛才,一位遊客清點出五張百元鈔票,把五袋藍莓伴手禮盒裝上了車。採訪並沒有影響她的工作,因為她的面前是一條“波瀾不驚”的振興之路。

來源|央廣網

歡迎分享轉發

「走在乡村振兴的路上」蓟州区马伸桥镇蓝莓富了农户钱袋子

掌上薊州

百年薊縣留下許多難忘回憶

嶄新薊州奏響綠色發展樂章

讓我們張開雙臂擁抱薊州美好未來

長按下方二維碼識別即可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