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礪奮進的五年丨廣納群賢 打造一流人才隊伍

砥砺奋进的五年丨广纳群贤 打造一流人才队伍

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是一流大學建設和發展的關鍵。校第十次黨代會召開以來,學校堅持黨管人才的原則,發揚“廣納群賢、人盡其才”的優良傳統,深入實施人才強校戰略,以改革完善考核評價機制、收入分配激勵制度為重點,引育並舉,深化人事人才制度改革,不斷健全和完善有利於人才成長與聚集的體制機制,不斷健全有利於形成創新團隊的體制機制,努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水平師資隊伍、專業化職業化的管理服務隊伍和技術支撐隊伍。

砥砺奋进的五年丨广纳群贤 打造一流人才队伍

引育並舉

打造一流人才體系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要培養造就、吸引凝聚一流人才,就必須打造一流人才體系,明確人才隊伍建設的戰略目標和戰略重點。學校堅持廣納群賢、人盡其才,不斷完善以講席教授、特聘教授、青年拔尖人才、教學科研骨幹和專職科研人員為重點的南強人才體系,進一步加強學術領軍人才和學科帶頭人隊伍建設,加大“四青”人才及相當水平優秀青年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力度。

主攻頂尖青年人才

2016年,學校啟動實施了南強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計劃,將頂尖青年人才隊伍建設作為學校人才強校戰略的重中之重。擬在五年的時間裡,學校圍繞“雙一流”規劃建設的學科群,面向海內外引進、培養200名左右在學術上嶄露頭角、創新能力強、發展潛力大的優秀青年人才,在工作條件及生活待遇等方面給予強有力的支持。目前,計劃已經支持了56位青年人才,還有近百位青年人才進入了評審階段。

聚焦學科領軍人才

學校出臺了《廈門大學講席教授聘任辦法》,通過設立講席教授崗位,對學術造詣高深、在國內外享有崇高聲譽的兩院院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進行褒獎,以彰顯其長期以來對我校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等方面做出的突出貢獻;同時,注重圍繞重點學科和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引進一批在海外知名高校擔任正教授或相當職務的學科領軍人才

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學校制訂(修訂)《廈門大學關於建立健全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實施辦法》《廈門大學教師思想政治與師德師風考評實施細則(暫行)》,著力健全師德師風建設制度體系。近幾年,學校湧現了一批優秀教師典型。例如,潘懋元教授2014年入選“全國教書育人楷模”、2017年入選“當代教育名家”名單;孫世剛院士2014年獲評“全國模範教師”;王亞南經濟研究院2014年榮獲“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細胞生物學教師團隊2017年入選全國首批“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名單。

砥砺奋进的五年丨广纳群贤 打造一流人才队伍

健全服務保障機制

學校強化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統籌規劃的核心職能,進一步完善人才工作部門協同、校院聯動機制,開闢人才引進“綠色通道”,探索建立相應的人才引進激勵機制。同時,加大人才服務保障,圍繞人才合理配置研究生招生指標、科研經費、辦公實驗用房等核心資源,同時努力解決高層次人才及家庭在住房、醫療、保險、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實際困難。

“人才高地”集聚效應彰顯

2013年6月以來,學校新增中國科學院院士3人,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簡稱國家“千人計劃”)入選者54人(含“千人計劃”青年項目入選者43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9人、青年學者6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8人,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簡稱“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3人、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5人、教學名師1人、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2人、青年拔尖人才9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4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2人。高端人才在引領學科發展、開展前沿研究、建設學術團隊等方面繼續發揮關鍵作用,並取得了一系列重要進展。

精準引才

構建人才高原高峰

“博集中西文華,廣納五洲精英”是學校優良的辦學傳統,歷久而彌新。近年來,學校圍繞戰略佈局和學科重點發展方向,建立人才信息庫,繪製人才戰略地圖,全面實施精準引才計劃。學校

倡導“人人都是人才專員”的理念,推進以才引才、以才聚才、以才育才,聚力打造人才磁場,吸引人才近悅遠來。

舉辦青年學者論壇“請進來”

砥砺奋进的五年丨广纳群贤 打造一流人才队伍

組織海外招聘宣講會“走出去”

學校組織招聘團組分赴英國、愛爾蘭、美國、加拿大、新加坡、香港等地開展人才招聘宣講會,進一步擴大海外影響力,吸引海內外優秀學者加盟。各學院也圍繞一流學科建設,立足自身特色優勢,

加大一流師資隊伍引進力度。經濟學科、管理學科、物理學科、化學學科、信息學科、生物學科、海洋學科等也紛紛通過舉辦海外專場招聘宣講會、依託大型國際會議宣講等方式,主動出擊,上門求才。

砥砺奋进的五年丨广纳群贤 打造一流人才队伍

“青年千人”逐漸脫穎而出

近幾年來,學校引進了一批具有國際視野和國際競爭力的“千人計劃”青年項目入選者

,他們富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已在國內甚至在國際上產生一定影響。例如,周大旺教授2016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傑出青年基金資助,2018年入選“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公示);史大林教授的科研成果2017年發表在《Science》雜誌;黃烯教授2016年獲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資助;有9人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優秀青年基金資助;此外,還有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發表在《Nature Immun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Cancer Cell》等頂尖雜誌上。

師資水平不斷提升

2013年6月以來,學校新聘教師513人,其中教授77人、副教授127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佔比92.0%,具有國(境)外一年以上學習(工作)經歷的教師佔比64.7%;在國(境)外取得博士學位的教師佔比44.4%。(數據截止2018年5月9日)。學校充分發揮人才引領帶動作用,支持青年人才儘快進入國際學術前沿和國家科技創新前沿,以經濟學科為例,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1月以來,該學科青年教師已連續在American Economic Review、Econometrica等國際A(包括A-)類期刊發表論文50餘篇。這些青年教師,絕大多數是近幾年來加盟廈門大學經濟學科的“海歸”學者。

分類施策

深化人才評價機制改革

建校之初,學校即認定“教師之賢否與學校進行之前途有重大之關係”。自2013年以來,學校持續優化選人育人模式,改革聘任聘用制度,不斷完善內部治理結構;建立健全科學的人才分類評價機制,強化激勵約束功能,有效配置人力資源,確保人力資源規模適度、結構優化、效率顯著。

改革完善教師聘任制度

學校制訂專業技術職務聘任組織和聘任程序的改革方案,建立起“院長提名-教授委員會評議-學部委員會審議”三級評審制度,進一步健全學術主導、公開透明、公平規範的教師職務聘任體系,推進校內外人才同臺競技、擇優聘用機制。通過院長提名,學院領導班子根據學科發展戰略對人才隊伍進行系統謀劃和建設;通過教授委員會評議,發揮教授們對競聘教師學術能力的評價權,做到科學選人、理性選人

;通過學部委員會審議,平衡本學部各學科師資隊伍水平,根據學院崗位需要和標準進行審核,承擔學術評價的“終審權”。隨著聘任制度完善,學校師資隊伍的結構逐年優化、質量不斷提升。2017年,學校新聘教師110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佔比96.4%,較2013年增長18.7%;具有國(境)外學習(工作)經歷的教師佔比70.0%,較2013年增長19.5%;在國(境)外取得博士學位的教師佔比47.3%,較2013年增長36.7%。

深化績效考核評價體系改革

學校以“雙一流”建設為根本導向,紮實推進以專任教師考核評價體系改革為核心的全面考核評價體系改革。在教師績效考核評價體系改革中,突出思想政治表現和師德要求,將其作為教師考核評價的首要標準。堅守教學基本要求,確保將人才培養的中心任務落到實處;堅守學術水平不降低,在突出業績、貢獻等關鍵績效指標的基礎上,設立等效替代選項,把真正的學術創造識別出來作為考核評價的依據。按照人文社科、理工醫地等不同學科特點確定不同的評價標準;由各學部和學院在不低於學校標準的基礎上,制定實施細則;以產生最佳業績為導向,採取以個人或以團隊為單位的差異化考核評價方式。2017年,學校被評為教育部高校教師考核評價改革示範校。

強化激勵約束機制

圍繞人才強校戰略,著力構建吸引、集聚優秀人才的薪酬體系,研究制訂薪酬改革方案,優化在職人員薪酬結構,建立工資正常增長機制,提升學校總體薪酬水平和競爭力;科學設置基本薪酬標準,保持三支隊伍的適度平衡和協調發展;打造“寬帶細分”的薪酬模式,激發教職工幹事創業的積極性;按照“多勞多得、多貢獻多得、多擔當多得”的原則,強化績效考核,建立動態調整、“能上能下”的激勵約束機制;逐步建立與崗位責任、業績、貢獻掛鉤的全員協議工資制度。

實施博士後新政

構築人才“蓄水池”

博士後隊伍建設工作是學校人才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水平的博士後隊伍是高端人才後備軍、科研團隊生力軍、優秀師資蓄水池。

2015年,學校實施博士後“新政”

,制訂加強博士後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以首次統一發布招收啟事為新的起點,以大幅提升薪酬待遇為著眼點,以強化考核評價機制為著力點,通過建立經費分擔機制、健全遴選機制、提升福利保障、改善住宿條件、推進專職科研系列人員管理、建立博士後師資儲備制度等實實在在的舉措,加強博士後隊伍建設。2017年,學校修訂博士後工作管理辦法,將“新政”舉措進一步制度化;同時,堅持博士後分類、分級管理,全校3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依照自身學科特點和發展需求制定細則,逐步完善博士後管理制度體系。

“新政”實施以來,博士後數量和質量明顯提升。2013年6月以來,學校共招收博士後520人,各類科研項目和人才計劃入選者293人。其中,2017年以來,學校招收博士後132人。各類科研項目和人才計劃入選者103人。(數據截止2018年05月09日)。博士後的優秀科研成果頻出,不少高水平論文發表在Nature、Science、Cell及其子刊等學科頂級刊物上;在各類基金、人才計劃評選中,博士後亦表現出較強競爭力。2017年,第62批博士後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獲助率43%,創歷史新高;7人入選“博士後創新人才支持計劃”,全國排名從第15位躍升至第9位;34人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佔全校青年基金獲資助總數的比例從2016年的28.7%大幅提升至35.8%。

廈門大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