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產階級的災難已經來臨……

中產階級的災難已經來臨……

本質上,過去20年的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是一個不斷將線上、線下的業務場景緊密連接,同時也不斷促使數據產生、流轉、集中和再利用的過程。如果把世界看成一個大市場,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作用就是讓這個大市場中的信息更透明,讓信息流通更順暢,以此降低交易成本,消除信息不對稱。

但在知識、數據的積累達到了一個頂峰,業務流程也因為信息的高效流轉而舒暢連接到一起後,如何進一步提高生產率,降低業務成本,提升業務收入呢?我們認為,下一次生產率革命的關鍵是“自動化”,而人工智能正是幫助現有流程實現自動化的最好工具。

不過,智能時代領軍人、硅谷連續創業者傑瑞·卡普蘭指出:智能時代的到來,給人類社會帶來了兩大災難性衝擊:持續性失業與不斷加劇的貧富差距。確實,很多崗位和職業會逐步消失,例如銀行出納員、客戶服務代表、電話銷售員、股票和債券交易員等,甚至律師助理和放射科醫生這樣的工作也會被這類軟件所取代。與工業革命及信息革命不同,人工智能技術所帶來的衝擊並非單純指向某些特定崗位和職業,如傳統制造業中的手工藝者被流水線工人所取代;或只會使用紙張和打字機的秘書被精通電腦的個人助理所替代等;人工智能所帶來的是對現有職業和工作版圖大規模顛覆。

據一份花旗銀行與牛津大學合作在今年2月份公佈的報告預測,美國47%的就業崗位可能被機器人代替。在英國,這個比例是35%。在中國,該比例高達77%,而在經合組織國家,平均57%的工作崗位將實現自動化。霍金認為,工廠自動化已經讓眾多傳統制造業工人失業,人工智能的興起很有可能會讓失業潮波及中產階級,最後只給人類留下護理、創造和監督工作。

看來,中產階級的災難已經來臨……

中產階級的災難已經來臨……

與此同時,AI正以各種姿態高調亮相。

今年9月,柏林消費電子展上華為發佈了全球首款移動端AI芯片麒麟970,標誌著嵌入式AI時代的來臨,亦代表著我國智能終端產業的發展已經突破核心技術瓶頸,開始佈局人工智能。

而在剛剛落下帷幕的2017杭州·雲棲大會上,AI成為了關鍵詞之一。其中,人工智能與物聯網、雲計算三者關係密切。對此,業內有一個比喻:雲計算是大腦,物聯網是神經中樞,而人工智能則像是人類的一個學習工具,基於雲計算和物聯網完成深度學習。

緊跟著,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聯盟(AIIA)在京成立。聯盟將整合全產業鏈資源,促進人工智能科技成果以及資源的積累與轉化,搭建展示、宣傳以及交流平臺,打造優良的產業生態,從而加快推動中國人工智能產業健康快速發展;它的成立標誌著國務院《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等系列戰略佈局的逐步落地。

隨著人工智能首次寫入近階段北京的重大會議的報告中,亦顯示了其在國家戰略中的重要地位。AlphaGo Zero 所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突飛猛進,在人工智能人才爭奪的日趨激烈下,更加印證了未來十年將進入人工智能時代的趨勢。相對於消費者領域,AI在金融、安防、醫療等ToB(to business)領域更容易切入,不過消費者領域的人工智能更值得一試。在大家還看不見、看不懂的時候,誰能最先將AI產品化、商業化,找到商業撬動點是最關鍵的事情。

在當前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大眾對於AI的印象逐步培養,消費市場需求有待激發。如果在市場初期不嘗試消費產品化的商業模式,到後期就很難再有機會了;所以,我們看到了馬雲的無人商超橫空出世。試想下不久的將來遍佈無人商超時,沃爾瑪、歐尚、樂購等大型國際連鎖商超又會面臨什麼?!可以預見,AI深入行業後,將迎來大規模的消費場景應用,人工智能將是革新人機交互的新起點,有可能催生出巨大的機會。以前的變革中誕生了Intel、微軟等巨頭,未來會有更多人機交互的消費級產品,比如無人車、家用機器人、個人智能管家等。

中產階級的災難已經來臨……

世界範圍內人工智能大勢已來,科技創新的力量即將崛起。在第一經濟觀察員看來,人工智能的拐點已經到來。雖然在過去幾年智能硬件公司很火,但當時的智能硬件並不是真正的智能。現在的計算能力和AI(人工智能)算法在語音語義技術和視覺技術上的突破,經歷過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積累的大量數據驅動下,正逐漸把我們帶入萬物智能時代。

馬車被汽車取代的時候,人們是措手不及的。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人工智能發揮的作用將是舉足輕重的。最先受到人工智能顛覆的領域,將包括製造業、零售業、醫療和金融四大方面,並將在每一類行業裡創造出新的優勝者和失敗者。

當努力工作就可以買車買房的日子被顛覆,人們一定會重新思考存在的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