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戲全靠演技,“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體系”教你人設有道

很多人是在周星馳的電影《喜劇之王》裡知道《演員的自我修養》這本書的,它的作者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肯定沒想到,自己寫的書,至少是書名,是被一個從他的理論體系角度看,演技有點誇張,更接近於他抨擊的“表演派”的演員來在中國普及的。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體系”教你人設有道

所謂“表演派”,是指在早期舞臺表演和默片時期,演員為了有效吸引觀眾,誇大表情和肢體去模仿一個自己扮演的角色,表演者主要是通過外在表現形式突顯人物個性,包括聲音、肉體、道具,特定的表情、標籤式的動作等等。如果想要扮演一個妓女,只需穿上暴露的衣服,學幾招搔首弄姿就可以了。“表演派”還有個主要特徵是這個演員大於或等於他所扮演的角色。他無論演什麼都很容易分辨出他特有的風格。偶像派和本色演員都應該隸屬這個派別。

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所推崇的“體驗派”,要求的不是“模仿形象”,而是“成為形象”,演員要融入人物,使自己在舞臺上的思想、感情、行動,時時刻刻都與人物的一致。也就是說,體驗派的演員要去扮演一個妓女,就算不能真去當妓女,也要隱身於她們中間觀察她們的生活,想象自己是她們當中的一員,研究她們的所思所想,以便能對她們的行為做出合理的正反推導。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體系”教你人設有道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體系對20世紀的世界戲劇文化產生過重大的影響。至今,中國大部分的電影、戲劇學院依然沿用的是斯坦尼的表演教學模式。可惜影視中上還是會出現很多沒有肌肉的軍人、運動員;妝容精緻的女囚犯之類。而美國好萊塢的大部分演技派也都是深受這個體系影響。美國著名學者布魯姆在80年代出版的一本書,書名就叫做《美國電影表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遺產》。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體系”教你人設有道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體系”教你人設有道

羅伯特·德尼在他拍攝《憤怒的公牛》時專門去學了拳擊,為的是將拳擊手角色演得更加真實,增肥了35公斤,拍《出租車司機》時專門開了一段時間的出租車;拍《教父2》時專門跑到西西里生活了一段時間。我們也有張震為拍《一代宗師》練成了八極拳冠軍。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體系”教你人設有道

表演雖說是演員的專業,但越來越跟語文和外語一樣具有一定的工具性質,普通人也不是沒有一點掌握的必要,如今“戲精”遍地走,人設正當熱門,而且越來越有由“表現派”向“體驗派”過度的趨勢。譬如“表現派”虛偽可能只是撒個小謊,矇混過關而已,到了“體驗派”式虛偽已經可以達到,自己說的謊,自己已經先信了。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把演員基本訓練的元素分為八大元素:

  ①想像;

  ②注意力集中;

  ③肌肉鬆弛;

  ④規定情境;

  ⑤信念與真實感;

  ⑥情緒記憶;

試試!表演是不是你也做得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