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數字研究院|現有數字貨幣的困局(下篇)

天眼數字研究院|現有數字貨幣的困局(下篇)

天眼精選 Inner Eye

現有數字貨幣的困局(下篇)

面對數字貨幣這樣高的通縮率,現有的解決模式就是通過分叉,但無論是通過硬分叉還是軟分叉,目的都是為了解決現有的數字貨幣通縮問題而人為的增加數字貨幣的發行量或者是人為降低現有數字貨幣的基準計價單位(同樣舉一個簡單的栗子,比如現在的一個比特幣價值7000美元是比特幣的最小支付單位,由於這張數字鈔票太大,店家無法找零,影響了比特幣的實際流通。於是就通過分叉,將最小支付單位變成了0.0001個比特幣,通過這樣的分叉,就可以使得實際達到增加比特幣發行量的效果,而對外的感官卻是仍然全球只有2100萬枚比特幣,這樣等於無形中增加了比特幣的發行量,而又無損於先前比特幣持有者的利益。這裡舉這個栗子,是為了理解方便,實際的分叉,要比這個例子複雜得多)。

但這樣做仍然沒有解決現有的數字貨幣到底是貨幣,還是資產區分的問題。因為如果作為貨幣,根據傳統的定義,利率就是貨幣的價格,無論是基於PoW這一算力計算數字貨幣價格的模式還是基於PoS以計算幣齡發放利息的模式計算數字貨幣價格的模式,顯然現有數字貨幣的價格實在是太過於昂貴。是極其不便於數字貨幣在市場上的流通,最終的結果就是隻能成為一種死貨幣。

天眼數字研究院|現有數字貨幣的困局(下篇)

如果是作為資產,但數字貨幣的背後卻沒有錨定任何的有形資產。沒有錨定的資產,都將會泡沫化,價格越高,泡沫越大。只通過算力或持有時間來支撐資產價格,現有這樣錨定的資產價值顯然是很難支撐這樣的數字貨幣價格。

那麼這樣說,好像數字貨幣已經成為死局了,數字貨幣就真的只能等死嗎?實際上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在幣圈裡,人們長期以來都只注意到了數字貨幣的財富效應,都只是關注到了那個誰誰誰,一下子成為了一個億萬富翁。實際上人們的關注焦點早就應該從數字貨幣的財富造神運動移回到其真正具有價值的核心部分,區塊鏈技術上。

人們在長期以來數字貨幣財富造神運動當中忽略掉了區塊鏈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智能合約。

天眼數字研究院|現有數字貨幣的困局(下篇)

通過智能合約,無論是將數字貨幣當作是貨幣,還是當作資產,都會有非常光明的發展前景。如果將數字貨幣當作貨幣的話,人們可以將某種商品或者是一攬子商品的集合,通過數字貨幣交易。在交易的過程中,人們可以利用智能合約,就可以顯示出某一地區的自然資源、勞動力水平、資本以及企業家才能水平(有木有感覺很熟悉?嗯!這就是資本主義裡非常著名的生產四要素)。

這樣就會為某一地區的生產某一產品或一攬子特定商品或能提供的服務水平完完整整的呈現出來。這樣好處就是會為投資者提供非常詳盡的生產力各種要素之間的關係,最終會以這種商品或服務的最終數字貨幣的價格呈現在人們面前。這會對資源配置起到指導性作用。人們會很想容易的就能夠發現那些地方投資過熱,那些地方資源價格低廉,哪些地方還具有勞動力價格優勢,以及優秀的管理人才積聚在那個行業,那個地方。好鋼用在刀刃上,這就為最優質的資本發現最低廉的價值窪地提供基礎。從而減少因某一單一市場或行業過熱導致整個社會的資源錯配的現象發生。

天眼數字研究院|現有數字貨幣的困局(下篇)

通過數字貨幣的資源優化配置,形成良好的產業發展方向,良好的產業發展會以優厚的價格回饋持有這種數字貨幣的人們,形成良性循環,從而提高這種數字貨幣的價值和回報率。

如果將數字貨幣視為資產,那麼就可以通過另外一種運作模式來為實體經濟提供發展機遇。

之前數字貨幣ICO(首次代幣發行)之所以被人們所詬病,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數字貨幣ICO的時候,它背後並不標的任何實質資產或錨定物。發出的數字貨幣,只是通過PoW或PoS的模式來提供這種數字貨幣價值支撐。數字貨幣的高幣價的情況顯然是難以為繼的。

如果要打破這種情況,就需要對數字貨幣發行之初與某種可計價的資產相掛鉤。可以通過智能合約,發行一種類似於資本市場上可轉債形式的可轉債型數字貨幣,將那些真正有價值,並且急需資金的優質中小型企業篩選出來。

天眼數字研究院|現有數字貨幣的困局(下篇)

這種可轉債型數字貨幣,在發行之初,就可以將這家中小型企業某種有形資產,如地產、有價證券、專利權等資產當作抵押,通過數字貨幣的智能合約,讓投資者和企業達成某種約定。這種智能合約的約定,就可以讓優質中小企業在企業發展的初期獲得其所急需的資本。當智能合約到期時,投資者就可以根據公司的發展情況,將這種數字貨幣轉換成公司的股權,也可以按照約定贖回本金和利息。

由於有了有形資產進行抵押,這就解決了投資者對於投資數字貨幣的高風險的擔憂。由於有了實物抵押,降低了數字貨幣風險,國家從扶持優質中小企業的戰略角度出發,也會重新考慮數字貨幣ICO未來的發展佈局。

面對數字貨幣的困局,其實我們只需要從投資者和發行數字貨幣企業的多角度出發,只要能平衡好多方面的利益需求,就可以對未來數字貨幣和區塊鏈技術的發展開拓出全新的應用舞臺。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