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的閱讀“分級”,就是在阻礙孩子的閱讀興趣

看點 昨天,外灘君推送了一篇關於“沉浸式外語學習法”的文章,今天繼續探討在孩子學習語言的過程中,可能用到的一種工具:分級閱讀。在許多父母心裡,“分級閱讀”是啟蒙、提升孩子語言水平的利器,可在香港《大公報》大公園專欄撰稿人、電子互動童書創作人徐海娜眼裡,分級閱讀雖有其自身的魅力,但若父母對它的認識存在誤區,則可能影響到孩子的語言學習,甚至是閱讀熱情。

世界上有太多有趣的事物,我們有限的一生無法一一去經歷,但是人生中每一種選擇都會帶來一種新的可能性。我曾經是一個“丁克”主義者,然而婚後多年後我還是選擇了生一個孩子。我的這個選擇可以說為我開啟了一個奇異的新世界。

因為孩子,我才開始接觸到很多我從來不曾想到過的事情,包括“分級閱讀”。下面我想要分享的是一些個人的關於“分級閱讀”的感受和觀察。對於一樣事物,可能每個人的視角和感受都不同,通過了解別人的經驗,或許能豐富我們對這個世界的體驗。

给孩子的阅读“分级”,就是在阻碍孩子的阅读兴趣

“分級閱讀”最初的魅力及其消退

最初,我並不知道什麼是“分級閱讀”,直到孩子進入幼稚園。那間香港幼稚園每週都有閱讀功課,使用的是青田出版社的《我自己會讀》系列讀物,這個系列讀物從最簡單的句式開始,難度會逐漸增加。孩子很容易就學會其中的句式,而且故事書情節雖然極其簡單卻詼諧有趣,這是中文的分級閱讀。

後來增加了英語讀物,在他3-5歲的年齡裡,我和孩子曾一起閱讀過Oxford Reading Tree,以及I can read,The Magic Box等許多系列的分級讀物。這些書,因為句式和詞彙的難度設計都是循序漸進的,他讀起來也會特別有成就感。

過去的語文教育者會建議孩子先從看圖識字開始,認識每個字、詞語、句子,然後全篇。現在這種學習方法早已被顛覆,大家都開始更聰明地採用“倒過來”的方式,先故事全篇,給孩子完全語言的沉浸,以引起興趣,然後才分解到字詞。

孩子小時候總是一口氣讀完一本書,先感受情節的跌宕帶來的樂趣,然後才在之後的重複閱讀中深入學習。分級讀物中大多數較低階的書中,句式很多是重複的,故事結構也差不多。

我認為這種設計與現在這種“倒過來”的語言學習趨勢相當配合。當然也有從字母和單詞開始的分級讀物,甚至Oxford Reading Tree系列中還有無字書。

给孩子的阅读“分级”,就是在阻碍孩子的阅读兴趣

孩子在香港上小學以後,除了Scholastic出版社每年直接送到學校的分級書單之外,學校主要使用的是Raz-Kids Reading這種線上分級讀物。根據分級,老師給每個人指定的閱讀作業都不同。

當時我的孩子閱讀Raz-Kids的積極性特別高,每次看和聽讀完一本書,他都認真地按照系統要求錄音,認真地做之後的閱讀理解題目,老師會在系統裡輸入評閱,獎勵他虛擬的星星。這些星星積累起來可以換取系統裡虛擬人物的衣物行頭和一些虛擬體驗等。

我一開始以為他就是為了賺取那些星星。但是他完成這項閱讀作業的時候,常常去查看這個級別他還有多少本書沒有完成,不斷地檢視自己多久能夠升級。這是一個自己和自己比的方式,能令孩子很直觀地看到自己的進步。

孩子小學低年級時,曾在美國短暫地上過學,當時是在一間很普通的公立小學就學。一入學,孩子就要完成一個閱讀測試,來決定他可以在學校的圖書館借哪些書。

我記得當時學校圖書館每一本書的書脊上都被貼上了一小塊兒顏色貼紙。當時孩子借回家的書都貼著淺綠色的貼紙,他說,他很想升級,然後就可以看“綠色”和“深綠色”的那些書了。

那段時間,他對於閱讀熱情高漲,幾乎每天放學後,都要求到附近的公共圖書館去看書,每天睡前,也都主動要求我給他讀書。

但是到了小學高年級的時候,他忽然就對Raz-Kids這種分級讀物徹底喪失興趣,也不再care升級打怪式的分級體系。在書店裡,他也都是自己選書。我買的書,我推薦的書,他基本上是一眼都不看。在圖書館,他也開始學會有目的地去找書,使用圖書館的檢索系統,比我還熟練。

這時候,我知道,“分級閱讀”的魅力到此為止了,他開始逐步成為一個獨立的閱讀者。

给孩子的阅读“分级”,就是在阻碍孩子的阅读兴趣

我現在去回看這個過程發現,雖然“分級閱讀”在孩子成為獨立的閱讀者的路上,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這種閱讀主要只是聚焦在讓孩子“學會閱讀”這件事上。

美國教育學家Chall曾將閱讀分為六個階段,(可參看1983她在紐約出版的《Stages of Reading Development》一書)。

第一第二階段,孩子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聲音和文字的解碼上,是一種“學以讀”(learning to read)的階段。

從第三階段開始,文本之中的深意和背景知識開始成為他們閱讀追求的主要目標,於是進入一種“讀以學”(reading to learn)的狀態。

“分級閱讀”解決的是“學以讀”這個階段的問題,而在孩子開始進入“讀以學”這個階段的時候,就開始魅力消退。我曾經在我寫過的一篇名為《如何帶孩子走向“深閱讀”》的文中說過,

讓孩子們學會閱讀並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我們乃是希望藉著閱讀,能讓孩子學到知識,感受他人的視角,最終認識和理解我們這繽紛的大千世界。

“分級閱讀”的工具性本質

“分級閱讀”,主要是通過使用不同的評估體系來檢測孩子的閱讀能力,以匹配能夠給孩子帶來合適挑戰的圖書,從而促使孩子在閱讀上進步。“分級閱讀”要求首先把兒童圖書依據難度來分類,然後基於孩子的能力來做一個完美匹配。

這麼做的目的在於,在合適的時機,提供合適的書給孩子,通過這種與能力相配的閱讀來促使孩子變成一個善於閱讀的人。因此,我們首先應該認識到它的工具性的本質。從這個角度去看,“分級閱讀”也是無法代替“閱讀”的。

北美常用的分級閱讀體系主要有Guided Reading Level(GRL), Developmental Reading Assessment(DRA), Lexile等。有的學校圖書館也有自己設計的一套分級閱讀體系。但是無論採用何種分級體系,“分級閱讀”的工具性本質不變。

常常有家長問,怎樣給年幼的孩子選購合適的書?這時候,“分級閱讀”的指標或許能派上用場。市場上有很多不同的出版商都大量出版一些分級讀物,例如Scholastic的 "Hello Reader,"系列,Random House的 "Step Into Reading " 系列,Harper Trophy的 "I Can Read"系列等等。這些都能快速地幫助孩子進入閱讀世界。等到孩子小學畢業,他們就有很強的自主性去選擇自己要讀的書,而不再依賴分級體系。

假如孩子在學校經過了閱讀分級的測試,那麼一般建議在家裡給孩子讀一些低於他所獲測試水平一到兩個級別的書,這是國外部分老師的觀念。他們認為在學校的分級閱讀,是有老師指導的,而在家則應該降低閱讀難度的挑戰,閱讀的流暢性和因此而產生的樂趣更為重要。這說明他們十分清楚“分級閱讀”的指標是什麼意思,對這項指標的工具性也有深刻的認識。

给孩子的阅读“分级”,就是在阻碍孩子的阅读兴趣

當老師和家長都明白“分級閱讀”的工具性的時候,相信能夠更好地利用這些分級讀物來促進孩子的學習,而不是分級讀物來替代所有的閱讀。說到這裡,我推薦一本書給大家,書名叫

Leveled Books(K-8) : Matching Texts to Readers for Effective Teaching。這本書是Irene C. Fountas 和Gay Su Pinnell 所著在如何使用分級讀物方面的專業和經典之作。

Irene C. Fountas 是馬薩諸塞州劍橋萊斯利大學的教授。她曾在北美各地的學區擔任過課堂教師,語言藝術專家和顧問。她還曾是大波士頓議會和國際閱讀協會慶祝識字獎(International Reading Association's Celebrate Literacy Award)的獲獎者。

Gay Su Pinnell則是俄亥俄州立大學教學與學習系名譽教授。她在課堂教學和實地研究方面也擁有豐富的經驗,獲得過國際閱讀協會的Albert J.Harris閱讀困難研究獎等。

她們聯手設計了知名的Fountas & Pinnell 閱讀分級方法,創造了在北美學校頗受歡迎的Guided Reading Levels閱讀分級體系。然而她們有一句名言是,“ 分級是教師的工具,而不是孩子的標籤。(a level is a teacher’s tool, not a child’s label.)”

她們特別強調要善用分級讀物,因為她們認為“當鼓勵學生通過提升閱讀的級數來衡量自己的進步時,這對學生的自尊和培養對閱讀的熱愛是不利的。”

基本上在北美推廣“分級閱讀”的學者們都會注意到“分級閱讀”可能帶來的問題,雖然他們致力於推廣“分級閱讀”,卻審慎地保持對任何事物的懷疑態度。

甚至有人主張,老師們不應該把孩子在學校裡的“分級閱讀”的級數告訴家長,既防止攀比引起焦慮,又有利於孩子在選書上有更強的自主性和迴歸閱讀的本質——那就是精神上的回饋。

莫用“分級閱讀”替代“閱讀”

“閱讀”被一些研究者認為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它牽涉到讀者對文本意義的理解、對文本視覺效果的感受,以及讀者與文本的互動等許多方面。而“分級閱讀”就是用盡量細緻的方式去分解這個複雜的過程。

但是我們同時需要考慮的還有另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閱讀的目的是什麼?

在學校,在教室,老師指導學生閱讀最終是為了培養能夠獨立閱讀的學生,“分級閱讀”作為達到這一目的的工具來說,已經被證實是高效的。但是,假如我們希望培養閱讀的終身愛好者,那麼就要斟酌一下,是否能用“分級閱讀”去代替“閱讀”。

回憶我陪伴孩子早期閱讀的那些經歷,分級讀物雖然不可忽視,但在我們的閱讀總量中大概只佔了十分之一不到,還有十分之九是其他各種各樣的讀物和繪本組成的。

在早期閱讀的階段,如何讓孩子在閱讀中感受到樂趣,我認為是比“學會閱讀”更應該注重的目標。

给孩子的阅读“分级”,就是在阻碍孩子的阅读兴趣

孩子們為什麼會熱愛閱讀?曾經有一個國外的網站收集過1600個孩子的意見,高居第一位的意見是,讀書可以令人“發現新世界”。孩子都有天然的好奇心,在閱讀這件事上,我們需要小心保護他們的這份好奇心。從一點上來說,我們也不應該用“分級閱讀”去代替“閱讀”。

事實上,當孩子有了一定的獨立閱讀能力的時候,會偶爾突破自己的級數,看一些較為艱深的書。我們這一代人小的時候,家裡的藏書都不多,迄今我還記得我自己從高小的時候開始進入了一段閱讀“飢渴期”,到親戚朋友家首先是瞄人家的書架。

那時候在別人的書架上看到一本《人格心理學導論》(記憶中的書名不一定準確),心裡在想,“哇!這是什麼?從來沒有聽說過。”我在做客的兩三個小時裡主要就在讀那本書,當然不可能讀完,但是就是在那個時候我第一次知道了弗洛伊德是誰,以及什麼是“戀母情結”、“戀父情結”等。對於孩子來說,每一本書都是一個新世界。我還曾經在外公家裡拯救過一本破舊的氣功書,就看那本書自行練氣功,還好沒有走火入魔。

當我們想要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和點燃他們對於閱讀的熱情的時候,我們應該鼓勵他們廣泛閱讀和自由閱讀。當我們希望他們學會怎樣去讀的時候,我們不妨引入“分級閱讀”。

《愛麗絲漫遊仙境》是中外讀者都耳熟能詳的經典故事,其中愛麗絲和貓的一段對話,頗有意思。我們在思考是否使用“分級閱讀”和如何使用“分級閱讀”的時候,不妨也想一想我們的目的。那麼我就用這段對話來結束本文的絮叨吧。

愛麗絲問貓:“你能告訴我應該走哪條路嗎?”

“你要去什麼地方呢?”貓說。

“到哪裡都可以。”愛麗絲說。

“那你走哪條路都行。”貓說。

“我能到達那個地方嗎?”愛麗絲問道。

“你一定能到那個地方的,”貓說,“只要你走的路能通向那個地方。”

给孩子的阅读“分级”,就是在阻碍孩子的阅读兴趣
给孩子的阅读“分级”,就是在阻碍孩子的阅读兴趣给孩子的阅读“分级”,就是在阻碍孩子的阅读兴趣

關注外灘教育

閱讀 3000+篇優質文章

给孩子的阅读“分级”,就是在阻碍孩子的阅读兴趣给孩子的阅读“分级”,就是在阻碍孩子的阅读兴趣

外灘教育聯合

美國加州"教師成就獎"得主Ms.Sun

結合美式最經典分級讀物

打造首款面向少兒啟蒙的英語分級閱讀課程

《少兒英語分級閱讀課-Level 1》

點擊下圖 瞭解購買

给孩子的阅读“分级”,就是在阻碍孩子的阅读兴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