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眾創“芯”將成為資本的狂歡 不利於中國芯獨立自主健康成長

在特朗普制裁之後,芯片瞬間就火了,從原本的資本市場毒藥,變成了資本市場的寵兒。近期,企業跨界進軍芯片的新聞越來越多,很多原本和芯片完全不搭邊的企業,紛紛宣佈開始做芯片。這其中既有意圖在資本市場渾水摸魚之徒,也有真正有志於做芯片的實幹者。不過,如今資本市場上的一些亂象恐怕未必有利於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

萬眾創“芯”將成為資本的狂歡 不利於中國芯獨立自主健康成長

眾多企業和創業之玩弄芯片概念

在缺芯之痛的刺激之下,芯片一下子取代了互聯網金融、區塊鏈等炙手可熱的概念,很多原本和芯片關係不大的公司,紛紛開始宣佈要做芯片,隨後股價暴漲。比如在前幾日,三川智慧宣佈與龍芯中科合作共同開發國產芯片。三川智慧隨即股票漲停。

緊接著,三川智慧收深交所關注函,要求詳細披露與龍芯中科簽署的所有協議情況;要求說明在措辭是否存在誤導性描述,是否存在主動迎合市場熱點炒作公司股價的情形。以及公司實際控制人、5%以上股東以及董監高人員未來三個月內是否有減持計劃。

萬眾創“芯”將成為資本的狂歡 不利於中國芯獨立自主健康成長

筆者諮詢了業內人士,三川智慧過去確實和龍芯有合作,主要是智能水錶之類的產品。不過,三川智慧一直沒有大規模推廣龍芯方案,賣出去的主要是基於外國芯片的方案,主要原因在於過去一直賣國外芯片的解決方案,而且一直賣的不錯,那就沒必要自找麻煩,出售基於龍芯的產品,畢竟新產品在大規模推廣後總會發現一些問題。就本次三川智慧宣佈將與龍芯合作共同開發芯片,基本就是噱頭,只是為了炒股價而已。

像三川智慧這類能夠和芯片扯上一點關係的還算好的。更搞笑原本搞區塊鏈、互聯網的紛紛轉型做芯片,一些原本和芯片關係不大的公司在宣佈要轉型做芯片後,股價隨即大漲。

萬眾創“芯”將成為資本的狂歡 不利於中國芯獨立自主健康成長

不過,也有宣佈做芯片後股價暴跌的,比如格力。董明珠在宣佈格力要做芯片之後,股價隨即暴跌,市值蒸發270億。考慮到董明珠過去非常強勢,執行力非常強,而且即便被股東聯手狙擊,都能找王健林借錢實現的商業佈局,格力做芯片很可能是有的放矢。這就出現了非常令人玩味的現象,玩芯片概念、蹭熱點的企業股價漲停,真正有決心做企業股價暴跌,這無疑是中國資本市場充滿黑色幽默的一幕。

萬眾創“芯”將成為資本的狂歡 不利於中國芯獨立自主健康成長

"萬眾創芯"對於解決中國缺芯意義有限

雖然一大批企業和社會資本宣佈要進入芯片行業,甚至還有阿里這樣的巨頭參與其中。但實際上,企業跨界做芯片,投入產出比會比較低,而且對於解決中國缺芯的問題意義有限。

首先,資本投機盛行容易造成大量資金空轉,資源浪費。目前,很多原本做區塊鏈和互聯網的創業者紛紛改弦易張,而且讓人目瞪口呆的是,就靠著PPT和畫大餅,這些創業者往往能拿到投資人的風投。事實上,投資人也不傻,對於這些創業者的底細是心知肚明的,也知道這些人做不成芯片。投資人的想法是隻要把這些項目包裝一下,找到接盤俠就能獲得數倍的利潤。

萬眾創“芯”將成為資本的狂歡 不利於中國芯獨立自主健康成長

其次,"萬眾創芯"失敗概率很高,這會使有限的資源被分散利用,並在不斷失敗中被消耗殆盡。芯片行業技術門檻很高,而且國內有10年以上工作經驗的資深工程師又相對較少,高端人才的缺失是中國發展集成電路產業的一大短板。在人才有限的情況下,要做芯片無異於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畢竟產業都有自己發展的客觀規律,並不是有錢就能把芯片做起來的。如果不尊重產業發展規律,投入的錢越多,虧的越慘。

最後,"萬眾創芯"會帶來輿論和宣傳上的混亂。目前,凡是做芯片的,不管是穿馬甲的芯片,還是買IP做集成的芯片,都宣傳是"自主可控"、"自主研發"、"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就以被阿里在收購的中天微為例,媒體宣傳中天微是中國大陸唯一大規模量產的自主嵌入式CPU IP Core公司,還宣稱指令集和CPU是自主研發、完全自主知識產權。但實際上就是那摩托羅拉10多年前給的技術穿馬甲,很多東西基本上都是洋人做的,也是因此很多東西非常奇葩的不支持中文。

萬眾創“芯”將成為資本的狂歡 不利於中國芯獨立自主健康成長

萬眾創“芯”將成為資本的狂歡 不利於中國芯獨立自主健康成長

萬眾創“芯”將成為資本的狂歡 不利於中國芯獨立自主健康成長

巨頭跨界做芯片要辯證的看

對於阿里、格力、康佳等互聯網、家電巨頭宣佈做芯片,需要辯證的看。

一方面,不排除行業巨頭宣佈要做芯片有蹭熱點、搶風口、炒股價的嫌疑。也許有人會說,"阿里還缺錢?有必要炒股價?",但客觀事實上,互聯網公司永遠缺錢,畢竟BAT的資金大量是借來的,或者是投資人的,資金成本是高於華為這一類實業公司。而且資本的貪婪是無止境的,這就促使BAT這些巨頭整日盯著財報和股價。何況有錢人的想法不是"先富帶後富",而是"先富要更富",這也是阿里為何經常搞一些噱頭十足的所謂創新,並且會有媒體大肆渲染的原因了。

萬眾創“芯”將成為資本的狂歡 不利於中國芯獨立自主健康成長

另一方面,對於企業跨界做芯片,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像阿里、格力、康佳等殺入芯片市場的公司,雖然未必會成為中國的英特爾、ARM,對於解決中國缺芯也不會有太多"填補空白"這類的作用,但侷限於阿里、格力、康佳自產自銷的領域還是有希望的。

比如阿里可以做一些自己應用需要的芯片,比如跑人工智能的專用芯片,又比如物聯網上用的芯片。格力可以做一些空調裡要用到的芯片,康佳可以做一些電視裡用的芯片,以自產自銷垂直整合的方式是有很大概率做起來的。

萬眾創“芯”將成為資本的狂歡 不利於中國芯獨立自主健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