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支部引領 敲響鄉村振興樂章

沿河:支部引领 敲响乡村振兴乐章

支部引領 敲響鄉村振興樂章

春風和煦吹萬物,華夏歡騰映千山。在地處雲貴高原武陵山區的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北部一角——泉壩鎮,山高路險、蜿蜒盤旋是這裡給人最深的印象,通村公路從山頂繞下山底,再從山腳爬上山頭,宛如銀龍舞動山間,連接起一個又一個村莊。 一幅“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畫卷在崇山峻嶺間徐徐展開。

“三農”工作一直是沿河縣頭號工程,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產業發展是關鍵。該縣牢牢牽住產業振興這個“牛鼻子”,用發展的眼光,培養和造就了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黨員幹部工作隊伍,為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持久戰提供了強大支撐。

沿河:支部引领 敲响乡村振兴乐章

團結協作 拓寬致富門路

在該縣泉壩鎮馬家村黃桃基地,馬松正頂著烈日查看樹苗長勢,看著脆嫩的果實掛上枝頭,他喜上眉頭。馬松是馬家村黨支部副書記,也是村支兩委中唯一一個大學生,大學畢業後在外闖蕩了兩年,2016年,情繫家鄉的他毅然回到家鄉,當起了地地道道的“田秀才”。如今的他皮膚變得黝黑,精神氣兒十足,經常開著“麵包車”穿梭在村委會和產業地之間,呵護著他精心栽培的每一塊寸土。

馬家村是沿河自治縣50個深度貧困村之一,村裡無任何產業,全村轄7個村民小組,共271戶1188人,其中貧困戶60戶271人,貧困發生率為22.8%。2017年初,在縣人武部、縣發改局等單位的幫扶下,該村通過石漠化項目獲得果樹秧苗,馬鬆開始在村裡牽頭髮展蜂糖李350畝,黃桃220畝等產業,由於蜂糖李和黃桃生長週期長、投產較慢,短期內無法獲得收益,為幫助群眾穩定增加收入,馬松“以短養長”,在果林內套種發展了50畝豇豆、200畝辣椒等蔬菜,形成“兩短兩長”的產業格局。與“譙家四季果蔬農民專業合作社”簽訂銷售協議,並依託地理位置優勢,積極拓寬周邊發展相對較快的思渠、官舟等鄉鎮的銷售渠道,讓綠色優質農產品走出大山、融入市場。

沿河:支部引领 敲响乡村振兴乐章

2017年9月,隨著馬家村黨支部書記、縣發改局科級幹部杜豪的到來,馬松肩上的擔子要輕了許多,杜豪具有相關專業的農業知識,在產業技術、人力資源等方面為村裡給予不少幫助。在駐村工作隊和村支兩委團結協作下,該村先後成立“沿河馬家祥泰種養觀光農民專業合作社”“沿河莉嘉生態農業有限公司”, 採取“黨支部+合作社 +農戶”模式運行,實行土地入股和財政扶貧資金入股方式進行分紅,有效帶動全村160戶獲得勞務收入,全覆蓋貧困戶60戶。此外,還有效解決了村級文化廣場平場1200㎡,爭取到30萬元人蓄飲水設施建設,新建並硬化農村公路、組組通共10公里等項目。如今的馬家村發展之勢一片欣欣向榮。

盤活資源 釋放發展活力

在與馬家村相鄰不到一公里的算子村,同樣也是深度貧困村。該村經濟發展滯後,農業結構單一,以小農經濟為主,全村轄8個村民小組,共435戶2035人,貧困發生率17%,現有貧困戶79戶346人,擬計劃2018年整村出列。該村駐村工作隊和村支兩委面對貧困形勢,內心脫貧鬥志蓄勢待發,急於尋找一條發展“致富快車道”。

窮則思變。2017年,通過駐村工作隊和村支兩委多方探索,終於尋找到一條適合該村發展致富的路子。在泉壩鎮黨委政府的積極引領下,村四職幹部和三位返鄉農民工與具有豐富經驗的種養殖致富能手任明鋼攜手,成立“算子村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大力發展雪蓮果產業。借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有力契機,充分利用該村閒置土地300畝,以一年80元/畝的租金(租20年),將土地從112戶農戶手中流轉出來,並將其中86畝土地分給38戶貧困戶,由農戶自主經營管理,剩餘的214畝土地由合作社經營管理,由合作社為農戶無償提供種苗和技術指導。今年春節過後全勢鋪開播種,按驊土每人300元一天,栽種每人80元一天給予酬勞,有效帶動全村每天20餘戶貧困戶勞作就業。

沿河:支部引领 敲响乡村振兴乐章

雪蓮果基地位於算子村後背山腰,村民每次只能徒步前往勞作。為此,駐村幹部積極聯繫縣交通局,有效解決了算子村通往雪蓮果基地長達7.7公里的產業路。同時,加大基地基礎配套設施,修建基根道2公里, 120立方米產業水池2個。今年5月初,該村還派人前往寧波市學習烤酒技術,進行雪蓮果深加工,拓寬銷售門路。村黨支部副書記田海清介紹,下一步,該村將充分利用與雪蓮果基地相鄰的縣內著名景點霸王谷的交通優勢,借每年八月雪蓮花盛開的“花海”時節,吸引遊客前來觀光旅遊,著力建設算子村農家樂,打造泉壩鎮農旅觀光園亮點。此外,該村還發展了蜂糖李200畝,食用菌10畝,西瓜4畝,兔子400只等產業。

一系列有力措施,一改算子村昔日種玉米的單一收入,變成勞務報酬、土地租金、盈利分紅等收入,激發了廣大群眾的內生動力。

沿河:支部引领 敲响乡村振兴乐章

支部聯建 推動全面振興

強支部先強幹部,脫貧致富關鍵看幹部。火熱的脫貧攻堅戰,在困難群眾心中燃起了希望之光。沿河作為銅仁市唯一一個深度貧困縣,為決勝脫貧攻堅,該縣向貧困山區“重拳”出擊,於2017年9月下派一批具有農村工作經驗、熟悉農村工作的50名科級幹部向50個深度貧困村進攻,確保好鋼用在刀刃上,為鄉村振興凝聚強大合力。

兄弟齊心,其利斷金。馬家村黨支部書記杜豪和算子村第一書記王乾雄同為2017年9月該縣發改局下派的科級黨員幹部,由於兩村相近,工作之餘他們常常就政策宣傳、產業發展、鄉風文明等多個方面進行探討和交流。充分利用地理優勢,組織各自村寨黨員幹部到對方產業基地實地考察、相互“取經”、取長補短。不僅如此,村黨支部還把目光投放至更遠、更優的地方,今年年初,兩村黨支部帶領兩村返鄉創業青年組成學習小組前往泉壩鎮泉山村學習種養技術和參觀村級陣地建設等;今年3月,兩村黨支部組成學習小組前往甘溪鎮桂林村油茶基地考察學習;今年5月,又組團前往松桃縣、印江縣學習食用菌種養技術。

沿河:支部引领 敲响乡村振兴乐章

除產業振興外,村黨支部就文化建設、鄉村治理、基礎設施等方面齊抓共進,全面推動鄉村振興。火熱的發展熱潮有效輻射到周邊更多村寨,村與村之間團結協作、相互促進的和諧氛圍,有效促進各黨支部之間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生產互動的良好發展機制,不斷拓寬黨員幹部創新發展思路,有力激發內生動力。

人換思想荷包鼓,山換綠裝產業興。鄉村振興、脫貧致富離不開領路人,該縣充分發揮支部引領示範作用,帶領群眾致富創業,走上幸福康莊大道,朝著生態美、百姓富、產業旺的美麗新農村建設闊步邁進,在希望的田野上主動作為,用“奮進之筆”描繪了一幅五彩斑斕的美麗畫卷。

沿河:支部引领 敲响乡村振兴乐章

精彩推薦

銅仁:“三個五機制”建強黨建工作指導員隊伍

《銅仁黨建直播間》第十三期:銅仁召開四個擬退出區縣脫貧摘帽工作推進會

銅仁組織系統:學思踐悟 厚積而行

松桃:著力構建河流治理新格局

沿河:支部引领 敲响乡村振兴乐章
沿河:支部引领 敲响乡村振兴乐章

活力 效率 溫馨

傳播黨的聲音 講好黨的故事

關注百姓生活 服務黨員群眾

長按指紋 > 識別圖中二維碼 > 關注“銅仁組工”

沿河:支部引领 敲响乡村振兴乐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