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樓:完善“支部 +”念好發展經

依靠造林專業合作社,大力推進生態建設,實現在一個戰場打贏兩場攻堅戰。這是石樓縣在脫貧攻堅中的創新做法,也是石樓縣在落實習總書記“兩山理念”的具體實踐。今年是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為了進一步完善這一發展機制,解決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更大程度地讓老百姓獲得長遠收益,石樓縣又開始了新的探索。

眼下,正是植樹造林的好時機,在石樓縣義牒鎮褚家峪村,該村的造林合作社在完成了 3000 畝荒山造林任務的基礎上又承擔起了村裡的美麗鄉村綠化工程。

“前年我們村的栽植成活率高,年底在政府評定中對我們村的工作很滿意,所以今年又把整村綠化的任務交給了我們村。”褚家峪村造林合作社技術員張海峰說。

石樓縣義牒鎮由原來“黨支部+合作社”模式發展起來的褚家峪村造林隊伍在過去幾年的植樹造林中,因為活幹得好,成活率高,所以今年就開始承接其他植樹項目,拓寬生產經營範圍,由過去的單一造林正在向造林、管護、經營一體化方向發展。該村的第一書記高飛告訴筆者,過去他們村通過“黨支部+合作社”的模式已經將造林任務全部保質保量地完成了,現在他們正在探索“黨支部+”在別的領域發展。

延伸參與領域,助力鄉村振興。到目前為止,石樓縣已經支持造林專業合作社參與了 8 個美麗鄉村建設項目,並向土地整治、高標準農田、小型公益基礎設施項目拓展,讓造林合作社成為鄉村振興又一支主力軍。

想辦法,出實招,目的都是為增收。在石樓縣義碟鎮的脫貧作戰指揮部內,鄉鎮扶貧幹部會不定期地對造林合作社的議標方案進行了調整。在最新改動的條款中,合作社給貧困戶的分紅,由原來工程盈利的 10%變為了承攬工程總造價的 10%。這樣做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貧困戶享受到更多的造林分紅。

“原來我們是按照整個工程利潤的 10%給老百姓分紅,但是利潤不由我們把握,現在變成整個工程總價的 10%,這樣我們不僅好把握了,而且對老百姓能分紅多少事先心裡就有了數。”義牒鎮黨委書記王鵬介紹道。

除了規範管理機制,合理分配收益,石樓縣還鼓勵造林合作社擴大經營規模,大力發展沙棘、皂角、文冠果、鈣果等特色經濟林產業,持續增加貧困群眾經營性收益和資產性收益。

“退耕了,五年之後老百姓又靠什麼來收入,這是我們現在就要提前考慮的事情,所以今年我們在苗木設計的時候就加進了林下經濟,按照 1∶1 的比例進行連翹中藥材鋪底,然後再種側柏、油松,這樣五年後就能進入盛果期。”王鵬說。從 2018 年開始,為了讓更多的貧困戶通過參與造林實現增收,石樓縣就試探性地推出了“黨支部+造林合作社”,經過不斷的探索、完善和推廣,到目前石樓全縣已經實現了“誰的土地誰造林,誰造林誰管護,誰管護誰受益”的造林增收模式,同時正在將這一模式運用到鄉村振興的建設發展當中,讓家鄉的每一點發展都與貧困家庭的收益相結合,真正讓建設綠水青山的過程、打贏脫貧攻堅的過程、實現鄉村振興的過程都變為貧困群眾增收的過程。(劉瑞)

呂梁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