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人到西昌多次尋親,沒想到街邊吃一碗砂鍋米線幫她找到親人

多年來,徐玉珍老人一直有一樁心願:一定要找到外公的後人,也是完成母親生前的夙願。最近,82歲的徐玉珍老人從上海來到西昌,再次踏上漫漫尋親之路,在當地電視臺的幫助下,進行了多方尋找,遺憾的是未能成功找到老人的親人。

然而,令人意外驚喜的是,老人去西昌老城區逛了逛,順便吃了個砂鍋米線,當與砂鍋店老闆閒聊時,找到親人的線索,終於與失散多年的親人團聚,圓了多年來的心願。

上海老人到西昌多次寻亲,没想到街边吃一碗砂锅米线帮她找到亲人

徐玉珍老人和女兒辛鳳蘭在西昌尋找親人

為圓母親夙願

不遠千里來西昌尋親

徐玉珍介紹,她的外公是四川洪雅縣人,名叫王紀高,抗日戰爭時就一直投身戰場,從1945年跟隨部隊最後一次回家後,之後失聯就再也沒有了消息。當時,她只有8歲,這是最後一次在家中見到外公,之後的70多年來,一直沒有關於外公的消息。

徐玉珍回憶道:1979年左右,母親身體很不好,母親就時常懷舊想起自己的父親。“是死了?還是在世?他還有後人嗎?”她們家裡也多次找過外公,最後一次在1980年左右,她的姐夫就專程到西昌來過一次,當時信息閉塞,沒有太多人知道,沒有找到,回去以後母親1980年就去世了。“母親在臨終前對外公的事情一直念念不忘。”為此,徐玉珍下定決心,一定要找到外公的相關消息,完成母親生前的心願。

由於線索缺失,加上多次尋找失敗,讓這條尋親路很渺茫。去年,徐玉珍回到洪雅縣老家,得知了一個令人欣喜的消息,“有人說,前些年也有老人來尋親,說是西昌來的,我猜測可能是我舅舅,或者說我舅舅下面的兄弟姊妹。”聽說這個消息,徐玉珍下定決心再次尋親。

今年6月,徐玉珍帶著自己的女兒和外孫女,從上海不遠千里來到西昌,希望找到外公相關的線索。徐玉珍說,她們通過多方尋找,瞭解到一些關於外公的信息:外公名叫王紀高,民國時期在西昌做過縣長,後來在西昌娶了一位熊姓女子,“外公娶的熊家姑娘的家中,是在老城區做醬料生意的,還比較有名。”另外,外公與熊家姑娘在西昌生了一個兒子,並且多半生活在西昌市老城區。

上海老人到西昌多次寻亲,没想到街边吃一碗砂锅米线帮她找到亲人

徐玉珍老人和女兒辛鳳蘭在西昌查閱資料

尋親路一波三折

輾轉尋找多次仍無果

在史志館的建議下,老人又來到西昌市檔案館。但是,西昌市民國時期的檔案存有近5000卷,但由於歷史原因,絕大多數關於民國人物、部隊、政治的檔案已被損毀,現存檔案多為法院斷案的卷宗,這給尋找帶來不小的難題。最終,這次尋找也是以失敗告終。

上海老人到西昌多次寻亲,没想到街边吃一碗砂锅米线帮她找到亲人

徐玉珍老人和女兒辛鳳蘭在西昌查閱資料

逛街的意外驚喜

通過砂鍋店老闆找到親人

多方尋找失敗後,和女兒都以為這次尋親之路就此終結。不過,接下來的一次吃米線的經歷,讓她們找到了親人。

6月13日早上,徐玉珍從賓館出門,準備再次出門逛逛,之後走到了西昌市的老城區,順便吃一個砂鍋米線。在店裡,她與老人閒聊時,說起關於外公的事,這個熱心的老闆告訴她,“我小時候有個鄰居和你說的情況很像。”後來,在這名熱心老闆的帶領下,將徐玉珍帶到了這個鄰居家裡,結果雙方說起,所有的事情都很吻合。

辛鳳蘭坦誠,雖然沒有經過DNA鑑定,但是雙方說起關於外公以及後來相互尋親的很多事情,諸多細節都十分吻合,基本可以判斷這就是失散多年的親人,“我們雙方都很認可。”

找到親人後,徐玉珍打電話回老家去,親人們都很高興。目前,徐玉珍老人一家已經回到上海,徐玉珍說,等到明年清明的時候,再回四川祭拜母親,“回老家去的話要在我母親墳前告訴她,我找到了他們王家的後人,王家還有‘根’在,還有後人。”

圖據西昌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