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奇:順風車“限制同性合乘”更像是應付之舉

在空姐乘順風車遇害後,滴滴不斷對順風車業務進行整改。昨天發佈的“安全升級工作進展更新”顯示,滴滴將恢復部分夜間時段的訂單,並僅限同性別車主乘客合乘。(《北京青年報》6月14日)

也許一部分人會直觀地認為,“限制同性合乘”能有效避免女性乘客遭男性司機騷擾的現象出現。而滴滴此舉,看上去也是在“空姐遇害”事件後,一次有針對性的風險管控舉措。可實際上,該舉措不過是滴滴用於化消滅輿論壓力的應付之舉,其實際作用恐怕並不明顯。

如果順風車司機意圖對乘客不軌,同性合乘的規則約束,真的能防得住嗎?以當前的技術來說,滴滴平臺還無法實時掌控司機及乘客的真實性別。所謂的“同性合乘”只能在事前,通過實名註冊的提交信息進行初次篩選。倘若一名男性司機,假用身邊女性的身份註冊順風車,即便女性乘客在發現司機並非同性後,果斷拒絕和舉報,也不能保證有少部分女性,在夜間無車可乘的情況下。

反之,如果一名男性乘客意圖襲擊女性司機,他也可以偽裝成女性身份約車,相信對他來說,偽裝成本也並不算高。所謂的錄音功能,在可利用多部手機偽裝的條件下,也不過是“防君子不防小人”罷了。而在此時,“同性合乘”的約束,更像是少數犯罪分子“精準搜索獵物”的工具。

雖然,我們不必將極少數可能存在的“同性騷擾”“男女合謀”等情況,納入“同性合乘是否合理”的考量範圍。可“限制同性合乘”若不能起到全面有效的防範作用,那推出該舉措的意義何在?

根據滴滴發佈的調查報告顯示,眼下滴滴司機已達到2108萬人,女性司機僅佔到10分之一。同時,另有調查數據顯示,相對於男性,女性對網約車的偏好更強。因此,我們是否能產生一個假設:盲目地限定“同性合乘”會出現一種割裂的局面——女性用戶夜間約不到女性司機;無犯罪跡象的男性司機在有空餘的情況下,無法幫助需要乘車服務的女性用戶?

當然,除了順風車服務,廣大滴滴用戶還有其他的選擇。可相對而言,順風車畢竟是一類“物廉價美”的出行方式,且能補足出租車、專車、快車在空間和時間上的不足。在“同性合乘”無法起到預防作用的背景下,降低用戶順風車的出行體驗,對測試服務安全度來說,也未必是好事。

到頭來,部分夜間時段內是否存在危險,與限制“同性合乘”關係不大。等用戶恢復基本信任時,該舉措大可“輕鬆淘汰”。未來的安全管理措施恐怕與過去相差不大。同時,令筆者感到在意的是,滴滴此舉的潛臺詞,是否是將所有的“異性順風車司機”納為“潛在的罪犯對象”?男性與女性締結的服務關係並不是犯罪產生的根源,僅限同性搭乘,對男性車主和乘客來說,是否充斥著一種不太尊重的懷疑感?犯罪生成的因素是多樣的,可有心犯罪,“時機”向來起不到什麼作用。

總而言之,與其推出“限制同性合乘”的管理舉措,不如在車輛定位和司機評價上進一步完善,並推出更嚴格的信任審查制度。並積極與公安系統聯繫,為乘客夜間出行,提供更精準配套的應急處置手段。安全是網約車服務最大的剛性需求,只有嚴格精細的管理才能預防多樣化的犯罪傾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