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雲青:重視品牌經營,“章丘鐵鍋”才能謀之長遠

還記得章丘鐵鍋嗎?今年2月底,《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播出之際,章丘鐵鍋一夜躥紅,吸引了全國各地的消費者打聽購買。當地製作鐵鍋的小作坊迅速遍地開花,會打不會打的都一哄而上。現在,不僅鍋賣不出去,很多小作坊也紛紛關門。從一鍋難求到滯銷蒙塵,算算還不到4個月。

這又是一起典型的區域公用品牌“公地悲劇”。這個經濟學概念設想有一塊公共草地,所有牧羊人都傾向於擴大個人收益,而不考慮他人或集體,草地就會因過度放牧而毀掉,所有羊都無草可吃,最終大家的收益全都趨於零。章丘鐵鍋爆紅之後,這一區域公用品牌吸引了當地小作坊急分一杯羹,不但無人維護,還有很多人為最大限度提高個人收益而偷工減料,將惡評丟給公用品牌去“消化”,造成章丘鐵鍋的市場價格迅速“腰斬”,據當地人說,“現在幾乎把章丘鐵鍋的牌子搞砸了”。

按理說,偽劣貨即使進入市場,也很難佔領真品的銷售渠道如旗艦店,但市場信息並不對稱,一方面總有消費者受騙上當,敗壞品牌聲譽;另一方面,偽劣貨壓低了市場價格,使真品面臨成本劣勢難以生存。這樣再大的金字招牌也難免被透支。此前那麼多例子都沒讓章丘鐵鍋“學乖”,眼下章丘鐵鍋也來開“課”了,那麼這回有人聽嗎?

正巧,《農民專業合作社法(修訂)》將於下月起正式施行,新法取消了“同類”限制、賦予“聯合社”法律地位等,都有利於農民“抱團”發展。當然,經營區域公用品牌是一個比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更大的話題,不僅要有相關政策法規支持,也不僅是有關部門履行資格審批、產品質檢等職能就能“順理成章”完成的工作。章丘鐵鍋能否重振旗鼓、其他地方的區域公用品牌能否避免重蹈它的覆轍?規範市場只是其中一步,重視品牌經營、為品牌做好規劃才可能謀之長遠,這件事由政府牽頭再好不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