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海建:新零售,打通線上和線下的“無界狂歡”

天貓的“雙11”,京東的“6·18”,早已演繹成全民購物狂歡。從馬雲提出新零售,到阿里全面推進人貨場重構,新零售在“6·18”最終變成消費者眼前的實景拼圖。“線上線下一盤貨,線上下單買遍全球”的消費體驗迭代的背後,是中國傳統電商業一年多新零售運動的最直接體現。

當線上“買買買”和線下“購購購”唱出和聲部的時候,這兩個看似此消彼長的冤家對頭,終於在新零售的版圖上摒棄零和博弈思維,尋找到了共生共榮的涅槃之路。

一盤貨、全球購,“雙11”如果說是線上狂歡,“6·18”則是新零售秀場。就像商務部在不久前的例會上說的,以阿里巴巴新零售為代表的新業態不斷形成新的消費熱點,正在加速引領中國消費轉型升級。業態多元化、供給全球化、區域協調化、服務高質化,正成為“中國網絡零售市場的四大趨勢”。消費拉動型增長,對於高質量發展的中國來說,大概是“求賢若渴”的理想模式。

數據可能超過想象:比如6月1日零點正式啟動天貓“6·18”理想生活狂歡季後,僅過13分鐘,天貓服飾行業的成交額就超去年全天;開場10分鐘,蘋果、海爾、美的、奧克斯等成交額紛紛破億;生鮮開場35分鐘打破去年全天成交額,1小時賣出54萬隻小龍蝦……

來自京東的數據稱:6月1日至16日,沃爾瑪日均銷售額同比增長250%,永輝同比增長150%,永旺同比增長120%,鮮豐水果更是同比增長700%。在這些刷新記錄的數字之間,很多人留意到一個特別的現象——新零售正在促成傳統電商與線下零售之間的深度融合。

實體店的慘淡、純電商的瓶頸,讓融合發展的新零售成為業界的可能;頂層設計的架構、網絡硬件的支撐,讓轉型升級的新零售成為決策的寵兒。十九大報告提出,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

《世界互聯網發展報告2017》藍皮書顯示,中國互聯網綜合發展水平位居世界第二。“新四大發明”之一的電子支付,潛移默化的電子消費習慣……在合力效應下,新零售山呼海應、擁躉雲集。

這是打通線上和線下的“無界狂歡”,這是互聯電商與實體的“業態革命”。從西安、武漢、成都到上海、北京、廣州,新零售的願景未來正在催化“新零售之城”的競賽。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研究院發佈的《2018年中國消費市場發展報告》預計,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將突破40萬億元大關。線上是更方便的購物,線下是更便宜的商品;線上是更高效的選擇,線下是更體驗的服務——當消費體驗逐步優化為創新的生活方式,新零售就不再只是商業概念和商業模式的改造,而成為消費者對美好生活嚮往的一條現實路徑。

新零售讓傳統電商或成“前塵往事”,而“6·18”大概僅僅只是個華麗的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