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位90後追星星的女人,死亡之海穿梭5年,撿回600顆“星星”


貴州印江自治縣90後苗族女孩楊可欣,是貴州隕石文化科普館的館長,5年來,她和夥伴往返沙漠、戈壁灘上百次,穿越羅布泊腹地,行走了近10萬公里,共獵得隕石600多顆,總重量400多公斤。楊可欣被圈內稱為”隕石小獵手”,而外界都叫她“追星星的女人”。2017年,她帶著600多顆形狀各異的隕石,成立了西南地區第一家隕石文化科普館,成為了中國首位“90後隕石獵手”。圖為楊可欣展示隕石。

貴州隕石文化科普館在貴陽市左藏三庫古玩城內,這裡裡面與外面的喧囂相比,多了幾分的寧靜與自然。每天早上十點,楊可欣都會準時來開館上班,開始一天的營業,並接受群眾的來訪和參觀。每天,我都會對館內的所有櫥櫃和隕石及自己設計的隕石飾品上的灰塵進行清掃。保證館內的清潔。喜歡隕石,愛好天文的朋友可以隨時到這裡參觀。圖為楊可欣在畫圖紙設計隕石飾品。

打掃完衛生,楊可欣就會在館正中“羅布泊隕石散落帶示意沙盤”後面的茶桌上品茶,與客人聊聊有關隕石的有關情況。沙盤的許多材料都是專門從新疆運來的,力求展示最真實的發現場景、地貌環境。圖為家長帶著小孩到貴州隕石文化科普館參觀。


2012年,楊可欣到新疆哈密工作。“由於哈密南鄰羅布泊,到處都是戈壁灘,在戈壁灘上有很多的風凌石,戈壁玉,泥石,彩玉,瑪瑙等石種。很多人都去戈壁灘撿石頭,我也是受此影響,開始喜歡石頭,經常利用週末和節假日去戈壁灘撿各種喜歡的石頭。”楊可欣說。圖為楊可欣每天都會接到大量的電話或者是微信視頻電話諮詢隕石。

有一次和石友吃飯的時候,石友說自己撿到了一塊隕石,經過專業鑑定,確定是一塊隕石。當時對隕石很好奇的楊可欣,就讓那位石友拿來看看,當時心裡特別激動,這不就是天上的星星嗎?因為小時候就有一個夢想,想擁有一顆天上的星星。她很想也去戈壁灘撿一顆星星,所以就開始了她的獵隕之旅。

業界有人稱這類尋找隕石的人群為“隕石獵人”,聽到這個稱呼,楊可欣特別喜歡,也很享受這個稱呼,因為這個稱呼也是世界各地的人們對獵隕者的一種稱呼,做為一名隕石獵人也很驕傲。“新疆是我的詩和遠方,也是我夢開始的地方。”楊可欣說,“新疆改變了我的人生,讓我變得更有沉澱,也讓我的心變得更靜了,使我變得更加堅強。”圖為夜晚楊可欣在家中練習書法。


只要是空閒,她在家就會搗鼓隕石,在新疆工作的時候,平時只要一有時間,就會和朋友一起去戈壁灘尋找隕石。去得最多的地方還是羅布泊,因為到處都是戈壁灘,那裡的地形地貌比較適合發現隕石。在哈密的五年時間,她去過哈密發現隕石的幾個散落帶,其中有庫木塔格隕石散落帶,阿拉塔格山隕石散落帶,土牙隕石散落帶等,也去過吐魯番,塔克拉瑪干沙漠,青海的茫崖等。圖為牆上掛著楊可欣在新疆野外尋找隕石的各種照片。

幾年下來,往返戈壁灘行程將近10萬公里。最開始撿隕石的時候都是比較業餘的,裝備也不健全,發生過丟失,找不到人的危險事情,後來,隨著戈壁灘經驗越來越多,幾個朋友一起就成立了一個小的獵隕團隊,配備了對講機,GPS,衛星電話等裝備。大家經常一起通過谷歌地圖上的地形地貌來選擇適合尋找隕石的位置,逐漸的半專業化了。圖為楊可欣在整理自己設計的隕石飾品準備給網友發貨。

楊可欣介紹說,隕石在墜落時,是通過大氣層燃燒爆炸墜落到地面上的,所以隕石都會有熔殼,氣印,龜裂紋等特徵。剛開始獵隕的時候,也是經驗不足,經常和鐵礦石等分不清楚。時間久了,就會分清楚了。她在哈密工作的五年時間裡,撿到各類大小隕石共計600多塊吧,重量近400公斤。圖為在貴州隕石文化科普館內,楊可欣對每一位前往參觀的群眾,都會對其細心的講解。


“隕石是來自外太空,通過隕石可以帶來一些宇宙的信息。科學家可以通過隕石,也就是外太空的岩石樣品,它包含了太陽系早期形成演化的信息,是認識地球的組成、內部構造和起源的主要資料來源。”楊可欣介紹,“為了讓更多人認識隕石,瞭解天體, 我現在還用撿拾回來的一部分隕石,自己畫圖紙、設計造型,然後加工成手鍊、項鍊、吊墜、手鐲等各種飾品各種飾品進行銷售。”

2017年,楊可欣帶著自己冒著生命危險撿拾回來的“天外來客”回到了貴陽,在朋友的建議下,開辦了貴州隕石文化科普館。在館裡面陳列著橄欖隕石、土牙隕石等不同種類的300多枚隕石。

“一大部分的隕石主要是用作科普和展覽之外,有些小的隕石,我會拍照上傳到網絡微拍堂,進行拍賣。”

現在每天都有人到貴州隕石文化科普館這裡參觀、瞭解隕石。“主要群體還是以隕石愛好者和天文愛好者為主,普通民眾來參觀的人不多。”圖為楊可欣在貴州隕石文化科普館裡展示自己設計的隕石飾品。

每天,除了看書學習,楊可欣還會上網搜索與隕石相關的資料學習充電。

楊可欣每天都在館裡,90後的她可謂是多才多藝,喜歡看書閱讀、練習書法、彈古琴、寫寫日記等。圖為空閒時,楊可欣在館裡彈練古琴。

“我們想通過媒體的宣傳,走進校園,走進社區,和更多的教育機構和社會團體合作,開展科普知識宣傳和講座,把隕石科普活動做到實處,讓更多的人瞭解隕石。希望吸引更多天文愛好者和民眾近距離接觸、感受宇宙的奧秘。為貴州的科普活動的開展盡一份力量。”楊可欣說。圖為楊可欣在吹奏陶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