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前阎锡山太原工厂造出200门大炮,血战23天杀伤日军近万

山炮是适用于山地作战的轻型榴弹炮。它重量较轻,口径一般在105毫米以下,火炮可以拆解成数个部件,便于使用骡马背负进行机动,亦可用马匹拖曳和用人力搬运,是战地作战的主要支援武器。


抗战前阎锡山太原工厂造出200门大炮,血战23天杀伤日军近万

(二战时期由中国军队操作的美国山炮)

在抗日战争前的中国,由于道路不便和骡马牵引力量不足的原因,非常注重山炮这类轻型火炮的建设和装备,在当时全国生产山炮的兵工厂中,尤以位于山西的太原兵工厂所制山炮最为著名,1920年,阎锡山在太原兴办了山西军人工艺实习厂,一代著厂的光辉历史便由此开始,设有枪,炮,炸药等厂,之后工厂逐步增添设备,1926年,又新增了钢制炮弹和炮弹铜壳生产设备,1927年年初,山西军人工艺实习厂改组为太原兵工厂,在当时中国的兵工厂中,太原厂算是生产相当完备的兵工厂。

抗战前阎锡山太原工厂造出200门大炮,血战23天杀伤日军近万

(太原兵工厂的火炮车间)

既然有了兵工厂,那么制造火炮便是重中之重了,从1923年开始,太原兵工厂开始仿制日本的六年式山炮。但由于技术基础薄弱,首先仿制完成四一式的炮架,并结合德国造克虏伯山炮的炮管和日制六年式山炮的炮架,制成晋造一二式步兵炮。一年之后,太原兵工厂终于完成了六年式的仿制工作,制造成晋造一三式山炮,口径75毫米,最大射程六千米。这款山炮的性能比当时上海兵工厂制造的沪造克式山炮更为先进,在引进瑞典博福斯公司的M1930型山炮前,是中国军队装备中最先进的山炮。一三式山炮自量产开始,到全面抗战开始时,共计制造了数百门,远超日军当时制造的“六年式”山炮数量。这些山炮武装了9个炮兵团,在日寇兵临山西时,这些部队将成为中国军队手中的一张王牌。

抗战前阎锡山太原工厂造出200门大炮,血战23天杀伤日军近万

(晋造一三式山炮)

抗战前阎锡山太原工厂造出200门大炮,血战23天杀伤日军近万

(侵华日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