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有问题?为什么比起满分作文,我们更喜欢高考零分作文?

语文教育,不止是文学素养的培育,同时,也应当是人文关怀的养成。

高考在三天前尘埃落定,“零分作文”与”满分作文的“报道又一次抬头,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你看看,写的比那些满分作文好的不知道哪里去了。”

“就是,阅卷老师就是没水平,这种作文给零分。”

可是零分作文真的出自那些有思辨能力,有才华却被脉脉所以郁郁不得志的高考考生之手吗?

显然不是

高考作文的阅卷评分标准是这样的:只要有题目,就是2分。

换句话说,哪怕只写一个题目,就有2分。

而高考如果出现零分作文,那么它只可能是一个字都没写的白卷。

在高考阅卷特刊《笔下人命关天》中,一位高级教师对作文批阅的工作这样描述:

高考的阅卷的保密工作很严格,外泄的可能性极其低。

再加上高考的语文阅卷考场是相当紧张的,所谓的时间紧任务重。

很多作文老师只能是开头-中间-结尾大致略过,然后就给出分数。

外泄的情况只可能是作文确实逆天,老师把它手抄到作文纸上了,否则没有其他可能被泄露出来。

所以网上大部分所谓的高考作文都是伪作。

语文教育有问题?为什么比起满分作文,我们更喜欢高考零分作文?

安徽省某年所谓”零分作文“

满分作文不全是真的,零分作文全不是真的。

段子手们每年靠着写“零分作文”赚足了噱头,可是引人深思的是“零分作文”比满分作文多得多的传播量。

如果我们深入发掘这一现象,其实是可以看到中国语文教育的不足之处。

那么今天我们今天就看看这些所谓的“零分作文”有什么样的本事。

先来看看所谓2010年四川卷的零分作文——《最美的青春》。

当喝着知名厂商毒奶粉长大,

当庆幸自己身体没有得结石,

却依然固执地认为这是意外,

我暗自侥幸写下:相信未来!

......

当富士康男女接连十多连跳,

当知道一跳能换到四十万元,

我才知道那些人的勇气,

什么让他们别了最美的青春!

......

别了,最美的青春,

从明天起, 我进入另一个世界,

从明天起, 做一个幸福的人,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对于这首有些遗书风格的诗,我们都心知肚明它传播量巨大的理由,因为我们觉得它说出了社会的弊端,说出了我们不敢说的事。

其实这也正是我们愿意去相信它是“零分作文”的理由。

我们觉得,权威的官方对于这种“说实话”的态度一定是深恶痛绝的,一定是要一棍子打死的。

而其实呢,对于这篇网络段子手杜撰出得文章。

高考阅卷老师给出的回复是:“欢迎这种有思辨能力的文章”。

我们来纵向对比一下千年前苏轼在科举时写出的文章《刑赏忠厚之至论》。

在文章中,时年20岁的苏轼挥斥方遒

"可以赏,可以无赏,赏之过乎仁;可以罚,可以无罚,罚之过乎义。"

"知天下之恶不胜刑,而刀锯不足以裁也。是故疑则举而归之于仁18,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

就当时的法律,提出了刑赏以忠厚为本的主张。

可是你问问如今的高考学生,有几个对我们国家的法律和政治有深入了解的?

语文教育有问题?为什么比起满分作文,我们更喜欢高考零分作文?

更别说针对性的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了。

语文教育和时事的的脱节。

这是中国的语文教育为人诟病的一大原因。

而从这一角度,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样一篇零分作文会广为流传了。

看完了有关时事的零分作文,我们再来看看另一篇零分作文《什么是不朽》。

昨晚又是一个通宵的Dota,从网吧出来直奔考场,揉揉我惺忪的睡眼,看到的却又是这个2b的作文素材。

语文教育有问题?为什么比起满分作文,我们更喜欢高考零分作文?

......

我曾以为,道德与信念是不朽的。

可当有一天得知,隔壁班的二柱子去搀扶一位跌倒的老奶奶却被她一把扭住时,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老家的三大爷变卖了家中仅有的几只山羊进城来看病,换来的只是琳琅满目的检查化验单和无可奈何的红包,在白衣天使灯红酒绿后的醉眼微醺下,大爷最终还是走了。

......

说到近几年的高考作文,从拒绝平庸,到忧与爱,再到这腐朽与不朽的争论,我已吐血无数。

如果说这世上还有最后一个不朽,那就是我的高考零分作文终将永垂不朽,请阅卷老师节哀!

段子手很聪明的把Dota,网吧,2b这样的词汇放在开头,让阅读这篇文章的人一开始就体会到了共鸣。

而这其实也是中国语文教育却缺乏的一种东西——接地气。

语文教育有问题?为什么比起满分作文,我们更喜欢高考零分作文?

什么是接地气,就拿很多不懂文学的人来说,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就是高大上。

而同为魔幻现实主义的《白鹿原》就是土气。

而我们的语文课本也像是被困住了一样,大多数都是史记,唐诗宋词,红楼梦水浒传这样的“高大上”作品。

而很多城市里的学生,甚至完全无法想象农村生活的面貌,可是在我们国家,描述农村生活的优秀文学作品浩如烟海。

您觉得,我们的语文教育缺乏什么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