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粹和日本軍國主義是屬於極左還是極右?

我在燈火闌珊處1

這個問題其實非常有趣,因為無論是納粹還是日本的軍部法西斯主義在政策上都有非常左的一面,那就是計劃經濟。在計劃經濟這一點上蘇聯是納粹德國和日本的楷模和榜樣,只不過這兩個國家刻意的迴避了計劃經濟這個提法,尤其是日本他們把計劃經濟叫做“統治經濟”。如果從計劃經濟就等於左的這個角度出發,那麼納粹和軍部法西斯主義其實都可以算作左,這種觀點在日本尤其盛行,日本的軍部內部互相傾軋的時候,田中兵務局長和他所支持的特高課就曾經搞過“赤色官僚”事件,也就是要逮捕日本的政府內部的“左翼公務員”,而他們所謂的左翼公務員裡第一號的就是岸信介。岸信介作為甲級戰犯在我們看來是右到不能再右的人物,但是在反對他的日本軍人眼中卻成了左翼官僚,這是為什麼呢?

(岸信介作為商工省內著名的赤化官僚,卻最早的和軍部攪在了一起,東條自己擔任軍需大臣的時候,他是軍需次官兼國務大臣)

這一點我們必須從法西斯運動的原點說起,近代法西斯運動無論是在德國還是在日本都首先是下層階級的草根運動。希特勒參加的那個德國民族社會主義工人黨其實是一個由鉗工創辦的慕尼黑的小黨。而且我們必須注意到此時的慕尼黑和巴伐利亞還沒有今天那樣發達的工業,19世紀的巴伐利亞王國是一個農業國,德意志帝國時期有了初步的工業化,但是跟柏林和萊茵的大工業區是不能相提並論的。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普魯士依靠工人階級的獨立社會民主黨和後來的德國共產黨,以及依靠工人階級上層和中產階級的社會民主黨,都能夠憑藉其左翼立場贏得足夠的支持,並且在普魯士邦長期維持執政地位。而德國的右翼黨依靠普魯士東部的容克地主和西部工業地區的大工業家和金融家的支持也能夠獲得足夠的選票,維持一個雖然不足以執政但至少在意識形態上純粹的右翼大黨。

(二十年代初的納粹黨是一個不可不口的小黨。但是從這些人的打扮上看你可以看出這個黨其實是一個各階層的烏合之眾)

而在工業化剛剛起步的巴伐利亞,卻沒有這樣的純粹的左右翼黨的土壤。巴伐利亞的大黨是當時的巴伐利亞人民黨,這個黨今天叫基督教社會同盟,魏瑪共和國時期它依靠和天主教中央黨的合作而獲得了大黨的地位,今天他依靠和天主教中央黨的替代物基督教民主同盟合作,而成為德國的執政黨。人民黨和中央黨都是天主教會支持的黨,他們就不是純粹的階級黨,也不是純粹的左翼或者右翼黨。原因有兩個,第一是天主教是超階級的,上到貴族、金融家下到普通工人都可以成為天主教徒。而天主教黨自然也就是超階級的宗教黨。第二是因為普魯士-德意志帝國時期,宮廷和帝國政府對天主教的迫害態度,讓天主教會長期依靠天主教黨在帝國議會里替自己發聲,其結果就是那些按照立場本該屬於溫和右翼的天主教貴族、金融家、官僚因為自己的宗教信仰和帝國不一致,所以不得不去團結群眾以便讓群眾支持他們的信仰,並且依靠這些群眾的選票在帝國議會里扮演一個溫和反對黨的角色。這種局面讓德意志帝國的議會出現一個非常有趣的局面,那就是作為溫和左翼的資產階級共和派因為帝國的建立和帝國的貿易保護政策而與他們立場上的死敵容克地主合作,而作為溫和右翼的天主教貴族和工業家則和工人群眾的社民黨結合在一起。出現了中左翼+極右翼黨的支持帝國的聯盟,和極左翼+中右翼的反對帝國的聯盟。

(中央黨是一個超階級的宗教黨)

這種局面也被在巴伐利亞誕生的納粹黨繼承了,納粹黨不願意走階級路線,它給自己選擇的“民族主義”決定了它是一個超階級的黨,而它名稱裡的“社會主義”則表明了它的草根本質。在巴伐利亞這兩種意識形態是可以調和的。但是在其他地方尤其是在北方的工業區就是無法調和的。希特勒執政以前遇到過很多次內部的挑戰,其基礎就是黨的北方機構,在這些大工業區虛幻的民族主義口號無法掩蓋勞資糾紛和工人的困難處境。所以社會主義才是這裡的工人支持納粹黨的理由。而這裡的納粹黨幹部為了保持住自己在工人中間的影響,也不得不對這些要求作出回應。比如日後的宣傳部長戈培爾當時有個“戈培爾同志”的外號,因為他堅定的支持社會主義甚至主張和德共合作一起摧毀資產階級共和國。

(一度想跟德共合作的戈培爾同志)

所以即使納粹黨內部清洗了其左傾的一派,但是在納粹的政策裡依然帶有強烈的社會主義色彩。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國家管制經濟。納粹執政以後效法蘇聯搞了一系列國有化和計劃經濟的改革,比如赫爾曼-戈林鋼鐵公司就是納粹做大做強國企的標杆式企業。同樣的日本也是如此,日本整體的工業化水平遠不如德國,而且帝國議會內部的各政黨也越來越脫離群眾,大政政變發聲的時候憤怒的人民不但向內閣抗議,也砸了政友會總部。而且日本的內閣非常脆弱動輒辭職,導致日本唯一穩定的機構成了脫離於政府之外的軍部。而且軍部並不搞世襲,而是通過考試唯才是舉,結果就是給了很多出身貧寒的下層階級子弟成為軍官的機會。

(統治派的靈魂永田鐵山)

這些出身貧寒的軍官深感民間的困苦希望以自己的手段改善農民的處境,所以要求搞計劃經濟,而統治派軍官希望儘早完成國家總體戰的準備,也要搞計劃經濟,而計劃經濟的楷模就是蘇聯和之後的德國。所以這些軍人就和商工省內主張管制經濟的以岸信介為首的官僚聯合起來推動日本的計劃經濟。在918事變和成立偽滿之後,更是把偽滿洲國當成了計劃經濟的試驗田。滿鐵剝離所有非運輸業務,把所有滿鐵的工業部門獨立成為滿洲重工業開發株式會社就是第一步。這個簡稱為“滿業”的公司是偽滿洲國政府持股50%的國有公司。之後的“滿洲一產一社”設立管制產業的國有公司,設置國有的開發公司,都是日本效法蘇聯進行計劃經濟的具體步驟。

(東洋拓殖株式會社大樓,後來滿業也在這裡辦公)

瞭解了這個問題我們就知道德國和日本的法西斯主義因為需要群眾支持所以勢必帶有左的一面,但是我們能不能說它們是左翼運動呢?我覺得這就牽扯到政策和立場的區別。一個黨可以在政策上左而在立場上卻非常右。立場賦予一個政黨和一場政治運動以性質,而政策則只能決定其色彩。也就是說納粹的政策是服務於其民族主義立場的,日本的軍部法西斯的政策也是服務於其擴張的帝國主義立場的。所以只能說他們是帶有左翼色彩的右翼政治運動。納粹自己最常說的那句話“目的決定手段”用在這裡最合適,納粹和軍部的目的決定了他們的手段雖然左,但他們的本質是右的。


克羅採和春天

極端左傾是冒險和激進主義,機會主義。也就是把左派的思路推向極端,突破“自由的底限”。

極端右傾是保守主義,投降主義。也就是把右派的思路推向極端,突破“平等的底限”。

德國納粹,奉行種族主義,反對馬克思共產主義,維護資本主義的利益,推行資本經濟私有化,反對階級鬥爭,主張同一種族各階級團結合作,共存共榮,主張傳統的,保守的家庭制度,奉行對外侵略的擴張主義。

日本軍國主義,政治勢力以保守和強硬的鷹派為主,鼓吹“皇國史觀”,“種族優秀論”,鼓吹軍國主義,法西斯主義,希望恢復歷史的專制暴虐,侵略鄰國的時代,奉行弱肉強食的強權主義,主張通過侵略,征服來確立日本的國際地位



紅色高地

當然是極右翼。

無論是納粹還是日本軍國主義,他們的本質都是如何宣揚種族優越論,宣揚超越國家的統治,宣揚武力至上,這是極右翼的標誌。而左翼一般是世界大同,不會有明顯的種族主義傾向。更不會像納粹和日本軍國主義一樣,進行有計劃、有預謀、有詳細安排的種族主義的大屠殺。比如納粹對猶太人、對吉普賽人的屠殺,以及日本軍國主義對東亞諸國的屠殺。

如果到世界各地旅遊,就會發現,很多被侵略的國家都建立了大屠殺紀念館,裡面的很多內容就是揭露納粹和日本軍國主義極右翼暴行的最好場所。換句話說,這是每個國家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比如以色列。木叔曾留意過,以色列政府會讓訪問該國的幾乎每個外國高層都要訪問耶路撒冷的猶太人大屠殺紀念館。這成了以色列標準的外交安排。甚至日本首相安倍來訪,也曾參觀過。幾周前日本外相來訪,依然也被安排參觀並向遇難者獻花。

以色列為什麼這麼做?原因很簡單。要告訴全世界,當年猶太人遭到了納粹右翼極端主義怎樣的屠殺,以至於全球1600萬猶太人損失了600萬之多,差一點被滅族。

同時要讓全世界對猶太人在歐洲受到的屠殺存在更多同情心,這樣在國際交往中往往能獲得更多的“同情分”,有利於以色列相關外交活動的展開。

大屠殺紀念館設置在耶路撒冷,更能體現以色列對耶路撒冷作為首都的一種安排。大屠殺紀念館設置了“國際義人牆”,刻上了曾幫助過猶太人的外國人的名字,他們被稱為“國際義人”,以色列政府以這種方式來表達對他們的感恩。一些外國高層來參觀大屠殺紀念館的時候,也往往會在本國的“國際義人”名字前駐足、哀思或獻花。以色列用這種方式,也拉近了同所在國的關係。

如果你覺得奇怪為什麼以色列會安排日本高層參觀納粹大屠殺紀念館,那麼木叔以上說了這麼多,相信很多人會明白安倍要訪問耶路撒冷的大屠殺紀念館的原因了。

一就如同以上所言,因為這是以色列政府的安排。任何外國政要來以色列都要遵循這個外交慣例。俗話說客隨主便,你來訪問人家的國家,人家安排你參觀的地點,由不得挑三揀四。而且這個參觀地還是所有人必到的地方,你怎麼可能不去或者破例?安倍自然要尊重以色列方面的安排。

二是以色列耶路撒冷大屠殺紀念館的“國際義人牆”也有日本的“國際義人”,他的名字叫杉原千畝。

他的故事是這樣的:1940年有大批從歐洲躲避納粹屠殺的猶太人在日本駐立陶宛使館要獲得日本的過境簽證,但日本政府不給發。這樣這些猶太人可能會被逮捕處死。杉原千畝出於人道主義同情心,違反日本政府的命令,擅自向這些人發籤證,直到立陶宛被蘇聯吞併,他還在發籤證,甚至在前往柏林火車開動前都在車廂裡發籤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杉原千畝發了近5000張簽證,拯救了6000多猶太人,佔立陶宛猶太人總數的三分之一。

1945年日本投降後,杉原千畝成為戰俘,之後從歐洲回國,但被日本外務省誤解為違抗命令與猶太人金錢交易而革去一切職務。

直到1968年以色列駐日本大使館主動向日本政府通報一定要找到他,並安排與曾受他幫助的猶太人見面,才讓杉原千畝洗清了冤屈。

安倍參觀猶太人大屠殺紀念館相當於為這位日本的“國際義人”掃墓,自然沒有不參觀的理由。


木春山

主張種族至上和野蠻成性的種族屠殺,以及對外領土擴張和侵略,為達目的不惜製造恐怖血腥的外族大屠殺,不擇手段已達傷心病狂,完全無視人性及外族感受,是一種極端的利己主義,納粹及日本軍國主義都是極右翼派別,屬於法西斯主義最突出的兩大代表。

軍國主義充滿殘酷性和反動性,曾給人類帶來巨大災難。它的基本理論包括對和平的否認,堅持戰爭是不可避免的,甚至認為戰爭本身是美好和令人神往的。軍國主義的行為體現為某個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軍事化,以及對外奉行侵略擴張的政策。在軍國主義國家,戰爭成為國家的主要目的。國家的生存和發展主要依靠對外掠奪和擴張。近代的表現主要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納粹德國和日本帝國。


四維9835073

一般來說左派被認為是先進的革新派,右派是反動的保守派,極左和極右是兩派的激進派,更傾向於通過暴力來解決問題。如共產主義政黨都是左派,反共的都是右派;代表廣大人民利益或勞工利益的是左派,代表地主、資產階級利益的是右派;主張革新的是左派,主張維持現狀或復古的是右派。納粹和日本軍國主義是反共的,是代表地主、資產階級利益的,宣揚保守、狹隘的民族主義,激進、追求使用暴力手段解決問題,所以它們都是極右的。


沉140769451

左傾是激進冒險主義、機會主義,右傾是保守主義、投降主義

當時的國民公會里山嶽派在左,吉倫特派在右。

山嶽派是法國大革命時期國民公會中的革命民主派,因坐於會議大廳的最高處得名。1792年吉倫特派退出雅各賓俱樂部後,山嶽派實際上成為雅各賓派。

哲學上講:主觀和客觀相統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理論就是正確的認識,如果執行的路線、方針、政策符合當時的實際,就是正確的;如果超越了當時的客觀實際,做了條件不成熟的事情就是左傾盲動(冒險)主義;如果落後於當時的實際,條件成熟了還不去做某種事,一般叫右傾保守(投降)主義。

上述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謝曉冰134439733



樂之123

新華報業網訊 據韓國《朝鮮日報》報道,韓國青瓦臺相關人士11日透露,總統李明博在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同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會面時表示,日本正在走向極右主義。

李明博說:“日本正在走向極右翼主義。為了東北亞和平,日本應該放棄右翼主義態度。”報道稱,李明博此番發言,是希望美國不要只忙著調解韓日關係,還應積極指出日本的錯誤。

目前,李明博正在對挪威進行國事訪問,他11日在挪威奧斯陸大學進行特別演講時,針對日本表示“應該直視過去”。李明博稱,正確的歷史認知和對過去歷史錯誤的真誠反省才是真正和平的基礎。雖然韓國和挪威歷史、文化背景不同,政治經濟情況也不同,但相信面向和平的人類普遍的倫理和道德是相同的。東北亞地區也迫切需要這方面的努力。


星小海

首先左翼右翼屬於對於一個國家內部政治傾向的劃分。源於法國大革命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知道。

其次極左極右因為一個“極”字都是一種嚴重偏離實際的傾向。極左表示其活動嚴重超出現有實際,極右翼代表嚴重的保守傾向與歷史倒退。

納粹法西斯是希特勒率領的德意志社會工人黨簡稱nazi,其政治傾向是排外反猶太人主張德國對外侵略擴張。在納粹黨當政以後撕毀了魏瑪時期的憲法屬於民主歷史的嚴重倒退。類比的話可以參考現在歐洲排斥外來難民的極右勢力。

日本從明治維新以後到軍部奪權進入軍國主義時期其。最大的變化就是其軍隊在很大程度上開始掌握了國家政權。軍人政府獨裁政府法西斯政府明顯是一種政治上的倒退。應該屬於極右派別的發展壯大。可以對比參考現在日本右翼為軍國主義招魂。

綜上所述兩國的政治變化都應該屬於極右翼勢力氾濫帶來的嚴重右傾。


莫民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