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縣:一個貧困村黨支部書記的口述脫貧故事

向陽灣村的脫貧故事

——佳縣通鎮向陽灣村黨支部書記賀建強口述脫貧故事

佳縣:一個貧困村黨支部書記的口述脫貧故事

佳縣通鎮向陽灣村

我們通鎮向陽灣村位於榆佳公里沿線,交通十分便利,全村196戶,606人,常住人口260人,有耕地2400畝全部被棗林覆蓋。我們村是貧困村,有貧困戶59戶,127人。

我當村幹部之前一直在神木幹小工程,生活雖然不是很富裕,但一家人還算衣食無憂。每次回家探望父母,看見生我養我的家鄉群眾吃不上水、上山種地還靠肩挑背扛,日子過得依舊貧困,心理特別不是滋味,於是萌生了回鄉當村官,改變家鄉面貌的念頭。

2015年5月,在換屆選舉中30歲的我被當選為村委會主任,我暗下決心,幹就要幹出個樣來,不能辜負父老鄉親的一片信任。為村裡辦事非得有錢,可我一直離家在外,縣鄉項目單位人生地不熟,只能自己拿出20多萬元積蓄搞建設,我墊資維修了飲水工程,改造了村辦公室,新修了幸福院。當時沒有任何可依靠的項目,心理盤算萬一要不來錢就只能當為村裡做點好事了。墊進去的錢很快花完了,還欠下一屁股債,只能試著向上跑項目,經過來來回回不斷奔忙,縣鄉領導和有關部門被我幹事創業的誠心和取得成績所打動,紛紛伸出援手,一個個的項目接踵而來,更增加了我幹事的信心,開始大手筆的建設家鄉。

此後,我們村先後新修了15公里生產道路,打通了所有山山峁峁的交通連接;打了2口水井,吃水再也不成問題;村內主幹道全部水泥硬化,道路兩旁安裝了134盞太陽能路燈並進行了綠化改造;村衛生室也建成投運。短短一年多時間,累計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金310萬元,家鄉生產生活條件發生了根本的改變,群眾對我初上任時的疑慮也徹底打消了,工作上越來越得到大家的支持。

隨著村裡條件的改善,大家看到了發展的希望,好多農戶紛紛返鄉投資建設自己的住房或發展致富產業,共同的投入使村容村貌日漸好轉。

佳縣:一個貧困村黨支部書記的口述脫貧故事

在村幸福院就餐的老人們

辦幸福院是我多年來的一個心願。如今社會年輕人大都在外務工,村裡常住的往往是和我父母年紀一般大的60以上老人,他們年老體邁或有病在身,有的連起碼的一日三餐都難以自理,子女大多不在身邊精神上更是異常孤獨。辦起幸福院是對老年人的一份孝心和關愛,也有利於促進村風民風的和諧。

2015年10月,村裡正式開辦了幸福院並開設了老年餐桌,22位70歲以上的老人和3位殘疾人每人每天只需交一元錢,便可享受一日三餐生活,中午安排床位就地休息,業餘生活可以玩麻將、撲克、嘮家常,有時還組織文藝活動,大家一起鬧秧歌、唱歌,老人們的幸福指數明顯提高,在外兒女們也省了一份牽掛。

到2016年底,我們村基礎設施算是徹底“脫了貧”,但如何讓老百姓錢袋子鼓起來,實現經濟上脫貧,成為擺在我們鄉村幹部面前的一道難題。近年來,賴以生存的紅棗銷售不暢,價格低迷,好多甚至撂荒不管,群眾增收門路更少了。村裡貧困戶多為年老體衰的老年人,勞動能力差,產業收入少,如果低保和養老保險不計算收入,子女又缺乏贍養能力,一部分貧困戶人均收入甚至很難達到脫貧標準。

佳縣:一個貧困村黨支部書記的口述脫貧故事

市委副書記錢勞動入戶走訪調研

正當我們一班人為此頭疼不已時,有幸迎來市委副書記錢勞動幫扶我們村。錢書記經常來村挨門逐戶走訪調研,和幹部群眾多次開會座談,幫我們理思路、選路子、定規劃、解難題。大家一合計,決定走出一條依靠特色種養業發展集體經濟的致富路子,一來可以通過集體股份分紅,增加群眾收入,有效解決缺乏勞動能力貧困戶長期穩定脫貧問題,二來可以增加集體收入,滿足幸福院、基礎設施維修等資金需求。

產業發展上我們乾的第一件事是流轉群眾1000畝棗林地,集體進行統一經營,集中管理,採取強力降高塑形技術進行老棗園改造,把原來一棵棵高大壯實的老棗樹改造成敦實細緻的小矮樹。去年紅棗收穫時,這些被降形後的“小個頭”長出的紅棗又大又甜,質量明顯提高,市場價格也實現翻翻。群眾不僅可以獲得土地流轉和分紅收入,而且戶均賺取了3000多元的管理紅棗務工收入。錢書記還引進一家企業,把村裡生產的紅棗、小雜糧、羊肉、土雞等農產品統一銷售給企業,去年共賣得35萬元,有效解決了群眾農產品賣難的問題。

佳縣:一個貧困村黨支部書記的口述脫貧故事

光伏扶貧電站

第二件事是2017年9月建成了200kw的光伏電站,這些電板一分錢也不要花,白天曬曬太陽就可實現上網發電,預計年收入可達21萬元,拋去投資公司運營成本,所得收益全部用於貧困戶分紅,成為他們增收的又一個好幫手。

佳縣:一個貧困村黨支部書記的口述脫貧故事

養驢基地已投入運營

第三件事是興辦集體養驢場,我們爭取資金建設了佔地9畝的養殖基地,採取村集體、養殖戶以及貧困戶三方共同投資入股經營的模式,明確了彼此責權利關係和利益分紅原則,並專門聘請了會計人員,負責核算賬務和分配紅利。貧困戶通過產業扶貧資金入股的形式,坐到炕頭也可以得到一份分紅收入。5月份,第一批63頭驢已入圈飼養。

第四件事是我們組織30多位群眾在楊凌、柞水考察學習食用菌種植技術,並請來西農大教授進行實地技術培訓,計劃把紅棗降形修剪下的棗枝通過粉碎成沫加工成棗棒,培育猴頭菌、羊肚菌等產品,並與一家企業達成訂單收購意向。用過的棗棒還是上好的有機肥料,可以供應棗樹和其他農作物,實現農業循環利用。目前,我們已經流轉回80畝土地進行了場地平整,計劃集體建立基地先行試點,技術成熟後群眾可以轉移到自己閒置窯洞內栽培。

經過幾年的建設,向陽灣村展現出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的美麗畫卷,去年人均純收入已達8600元,目前完全具備整村退出標準。

佳縣:一個貧困村黨支部書記的口述脫貧故事

向陽灣村黨支部書記賀建強(右一)

今年我又當選為村支部書記,肩上的擔子更重了。今後要把現有的產業做好做強的基礎上,發展新型觀光農業、農家樂、大棚蔬菜等產業,讓我們村變得更美、更富,率先走上鄉村振興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