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150米的小山岭,埋葬了无数帝王将相,盗墓贼掘宝就像挖红薯


“生于苏杭,葬于北邙。”洛阳城北的邙山可谓是中国人梦想中的终极归宿了。这一座海拔仅仅150米左右的小土岭,陵墓却多的“几无卧牛之地”。 邙山上还埋葬着以刘秀为首的6代24帝,张仪、樊哙、班超、狄仁杰等数千位名臣大将。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邙山这么受“欢迎”呢?

从地理上看,邙山属崤山余脉,地势开阔,南有洛水,地处于黄河与洛水的交汇口,因此“水口”可谓是上上之选。并且在邙山地底下5-10米处渗水率低、黏结性好,最适合安置墓穴。简而言之,邙山这块地方就是风水宝地。 从历史原因上看,还是汉光武帝刘秀给开了个好头,因为他的陵墓就在洛阳市以北的孟津县。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的历史名人都葬在这里,所以盗墓贼对于邙山墓葬群的盗掘从古代开始就一直没有停止。

但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盗掘,还是在近代修建汴洛铁路时开始的。1905年,清朝方面准备修建汴洛铁路,但自己国内又没有修建铁路的人才,所以只能聘请外国专家施工。 而这些所谓的外国专家在勘探邙山南麓的时候,却不断的从地下发现古墓,于是他们就顺便开始了挖掘,并将其中的珍贵文物寄回欧美。邙山内的文物可以卖钱这个消息一散播开来,几乎是一夜之间,邙山所有古庙中的古物竟全都“不翼而飞”了。


在那个兵荒马乱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把自己贪婪的目光看向了邙山众多的古墓,根据留下来的史料记载,每年的秋收之后,盗墓贼与附近的农民就会跟赶集一样来到邙山,用锄头和镐头挖出珍贵文物,就像是挖红薯一般! 但这样做的结果便是,很多文物流落到了民间或海外,实在让人可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