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經典史話(73):懷川十四宰相——西漢張禹 石慶 蔡義

焦作經典史話(73):懷川十四宰相——西漢張禹 石慶 蔡義

西漢張禹 石慶 蔡義

焦作俗稱懷川。

綜觀華夏5000年曆史,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焦作方圓不足百公里,看似名不見經傳。然而,焦作卻以南臨滔滔黃河,北依巍巍太行,西有王屋群峰,東連華北平原,地理環境獨特,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常被世人稱為華夏‘龍珠福地’。歷史上,眾多懷川兒女,或從懷川走出,叱吒風雲,文韜武略,成就了一番帝業、偉業;或隱居太行山下,一生樂於琴棋書畫,研拳弄棒,成為一代宗師聖賢;或吸引著一些社會聖賢,慕名前來修行悟道......留下諸多史話傳奇。其中,就有華夏十四宰相出懷川之美譽。

根據有關史料記載:唐至清乾隆年間,懷川籍進士有256人。明清年間,武狀元1人(明正統年間蕭敬-河內人-朝廷授官涼州副總兵)、武進士16人。

懷川十四宰相,是指在中國歷史上,懷川人曾經擔任過宰相、副宰相(或官職不叫宰相,但職權等同宰相、副宰相)及掌控朝野權臣之人。

第一相:西

張禹封侯拜相

張禹,生於西漢宣帝年間(約前70),河內軹縣(今濟源)人,因精通《易經》與《論語》,入朝做了一名博士,負責掌管書籍典章,不久應詔教授太子劉驁《論語》。數年之後,出任東平府內史。

竟寧元年(前33),漢元帝駕崩,太子劉驁即位,史稱漢成帝。成帝徵召老師張禹進入朝廷,冊封諸吏光祿大夫,與輔政大將軍王鳳,共同領尚書事,賜爵關內侯,俗稱封侯拜相。當時,朝廷設置五位尚書,共同組成國家權力決策中心,張禹、王鳳已位列副丞相之職。

河平四年(前25年),張禹正式就任丞相,封安昌侯。之後,做了六年太平丞相,年老退職。建平二年(前5),張禹仙逝,享年約60餘歲。

第二相:西漢石慶(?- -103)溫縣人,系萬戶君石奮(太中大夫 位列漢景帝朝九卿之一)第4子,漢武帝元鼎五年(-112)拜相,在任九年,死於任上,立下汗馬功勞。特點:品嚐兼優,為人忠厚,辦事謹慎。

第三相:西漢蔡義(-155- -70)系溫縣人。年輕時進入大將軍霍光幕府,後以伶牙俐齒,博古論今,講道言理博得皇帝喜歡,進入朝廷為官。漢宣帝時期,80餘歲拜相,在任四年,死於任上。

焦作經典史話(73):懷川十四宰相——西漢張禹 石慶 蔡義
焦作經典史話(73):懷川十四宰相——西漢張禹 石慶 蔡義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焦作——城市文化名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