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經典史話(38):司馬昭滅蜀建城測人心

焦作經典史話(38):司馬昭滅蜀建城測人心

司馬昭滅蜀建城測人心

畫外音:常言“國不可一日無君”,曹髦死後,司馬昭召集群臣商議,擁立遠在鄴城燕王曹宇兒子曹奐為帝。

話說景元四年夏天,即公元263年,司馬昭經過數年籌劃,通過與眾臣商量,調集各路兵馬18萬人,指令徵西將軍鄧艾率軍從沓tà中(今甘肅舟曲)進攻姜維;雍州刺史諸葛緒xù率軍從祁山出發進駐武街(今甘肅臨潭),斷絕姜維退路;鎮西將軍鍾會率領前將軍李輔、徵蜀護軍胡烈等,從駱谷(今陝西周至)進攻漢中。

各路徵蜀大軍士氣高漲,一路浩浩蕩蕩,直奔蜀國而去。

接著,各路大軍捷報頻傳:九月,鍾會手下前將軍李輔率軍經過斜谷,將蜀將王含包圍於樂城;蜀將姜維聞訊後撤,與張翼、廖化共守劍閣。鍾會攻打劍閣等。

十月,朝廷為鼓舞前方將士士氣,曹奐帝以春秋晉國故地十郡、方園700裡冊封司馬昭為晉公。晉位為相國。

十一月,鄧艾率軍從陰平(今甘肅文縣)穿山進入江油,在綿竹大破蜀軍,諸葛瞻首級傳往京師。然後又攻打雒縣,蜀主劉禪投降,蜀國滅亡。

消息傳來,舉國振奮。曹奐以司馬昭指揮滅蜀有功,詔令司馬昭以相國身份統攝朝政。

此時,鍾會為了謀劃反叛,秘密派出使者,誣陷鄧艾策劃謀反。朝廷不明真相,下詔派出監軍衛瓘前往蜀地逮捕鄧艾父子。

司馬昭不明真相,深感事情嚴重,親自出面西徵,駐軍長安。

鍾會見陷害鄧艾成功,鄧艾父子被抓,於是親統大軍趕到成都,趁機將胡烈等眾多將領及官員,軟禁在蜀國朝堂,策劃衛瓘一同起反。

衛瓘設法逃出城池,向諸路大軍說明情況,然後率領著諸路大軍進行攻城。

雙方經過激烈激戰,鍾會、姜維等人被殺。鍾會謀反被平息。

消息傳到長安,司馬昭獲悉鍾會等人謀反被殺,蜀國已滅,喜不自禁,連忙班師回到洛陽。見天下一統指日可待,開始著手謀劃滅掉吳國。同時,想測試一下自己在民眾心目中地位,以便適時代魏稱帝。

傳說有一天,司馬昭離開洛陽回到懷川溫縣祭祖,夜宿故里祖屋。

寒夜長長,似夢非夢,夢見司馬懿對其說:吾兒,天下一統,代魏稱帝,只可巧取,不可強奪。否則,會遭到後人恥笑。眼下,吾兒既為晉王,不妨在家鄉高調建造一座王城,給外界造成一種建都稱帝錯覺,引導輿論,試探民意,威懾皇室,待平定了東吳,可考慮迫使魏帝禪位皇權,以了卻我們父子三人多年夙願。

司馬昭夢醒,反覆思量,信以為真,連夜焚香祭拜司馬懿神牌。

司馬昭回到洛陽,以建造晉王城為名,在家鄉大興土木,高調修築城池宮殿。

王宮長寬各1.5公里,佔地2.25平方公里,有內城、外城之分。內城為宮殿區,建有宮殿亭榭。外城為官衙及百姓寓所。城池氣勢恢宏,規模龐大,處處透著一種帝都皇城之氣。

消息傳到洛陽,朝野內外一片譁然。

有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名為建造王城,實為建都稱帝;有說:皇室早已衰敗無能,當讓出皇權;有說:司馬氏父子功高德厚,民心所向,當取代魏室稱帝。

曹奐皇帝獲悉,整天惶惶不可終日,唯恐處理朝政不周被殺。

司馬昭靜觀其變,發現朝野內外,多數贊成自己取代魏室,心裡自是暗暗竊喜,表面卻裝出一副無心稱帝的樣子。

晉王城落成,司馬昭本想一舉滅掉東吳,待班師回到洛陽,再議代魏稱帝,以了卻父子三人多年心底夙願。怎奈身體突然患了中風,自感天生沒有稱帝的皇命,無奈死去,享年54歲。

晉朝建立後,追尊司馬昭為文帝,廟號太祖。

《晉書》評價:世宗(司馬師)以睿略創基,太祖(司馬昭)以雄才成務。三分天下,功業在焉。

司馬昭突然中風而亡,天下一片譁然,欲知魏國命運如何發展?

請看下集:司馬炎代魏稱晉

焦作經典史話(38):司馬昭滅蜀建城測人心

焦作經典史話(38):司馬昭滅蜀建城測人心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焦作——城市文化名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