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日本企業門店越開越多,最後卻因此破產,規模擴張該怎麼做?

從零售業近百年的發展史看,零售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動因是實現規模經濟、降低流通成本,因而零售企業進行規模擴張是必然的;從競爭的角度看,規模大小是零售企業競爭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零售業的競爭很大程度上受到規模的影響。但是規模擴張中存在多種風險,不同的擴張方式也有不同的適用條件,因此

選擇適合的擴張方式、控制擴張的風險就值得企業重點關注。

日本八佰伴曾是日本在亞洲的頭號海外企業,90年代的巔峰時期海外擁有員工近3萬人,在16個國家和地區擁有450家超市和百貨店,年銷售額達5000多億日元,最終卻因為激進擴張走向了破產清算。

僅以香港八佰伴為例,第一家香港分店1984年在沙田商場開幕。1988年,沙田分店營業額高達9.35億港元(約合日元170億),純利為3128萬港元。往後四年,八佰伴開了7間分店,盈利卻急速滑落。因為許多新開的店鋪缺少客源,幾年內根本不可能盈利,而前期的投資金額卻非常巨大。

這家日本企業門店越開越多,最後卻因此破產,規模擴張該怎麼做?

圖:八佰伴澳門分店

1995年起,香港八佰伴出現大幅虧損,累計虧損3.16億港元。而同期,八佰伴在內地也陷入了泥潭之中。1997年,日本八佰伴陷入假賬危機,掌門人和田一夫才發現之前公司在日本市場的盈利狀態實際是做假賬做出來的。與此同時,從1997年到2011年之前發行的諸多債券即將到期,年償債額高達100億日元。而日本各大銀行不肯伸出援手。種種因素加成,導致最終八佰伴商業帝國轟然倒塌。

既然規模擴張是必然的,作為零售企業應該如何制定擴張戰略才能避免八佰伴這樣的悲劇?從零售學角度上來看,地理戰略、擴張路徑和擴張速度三者缺一不可。

一、地理戰略

1.區域性集中佈局戰略

在一個區域內集中資源密集開店,形成壓倒性優勢,以達到規模效應目的。適用於消費相對分散且區域性競爭不明顯的便利店、冷飲店等。

這家日本企業門店越開越多,最後卻因此破產,規模擴張該怎麼做?

2.物流配送輻射範圍內的推進戰略

先確定物流配送中心的地址,然後以配送中心的輻射範圍為半徑向外擴張。

這家日本企業門店越開越多,最後卻因此破產,規模擴張該怎麼做?

例如沃爾瑪在美國的發展過程中,嚴格要求商店選址在圍繞配送中心600公里輻射範圍內,並採用早早的引入計算機系統管理和規劃物流配送,有效提升了配送效率。

3.弱競爭市場先佈局戰略

優先將店鋪開設在商業網點相對不足的地區,或競爭程度較低的地區,以避開強大競爭對手,站穩腳跟。

這家日本企業門店越開越多,最後卻因此破產,規模擴張該怎麼做?

但要充分考慮自己物流配送的能力和不同地區的市場差異性。

同樣是沃爾瑪的案例:沃爾瑪在前期發展時,面對像西爾斯、凱瑪特這樣強大的競爭對手,避開了和那些強大對手在大城市直接競爭,搶先一步佈局小城鎮市場,並扎穩腳跟,形成了規模效益後再滲透大城市。

4.跳躍式佈局戰略

在主要的大城市或值得進入的地區分別開設店鋪。

這家日本企業門店越開越多,最後卻因此破產,規模擴張該怎麼做?

例如星巴克優先進入的是中國的一線城市北上廣深,品牌知名度累積之後再向二三線城市佈局。

這家日本企業門店越開越多,最後卻因此破產,規模擴張該怎麼做?

二、擴張路徑

1.滾動發展戰略

自己投資開新店,逐步發展。

優勢:有利於企業一體化管理;

劣勢:前期投入大,進入新區域的市場較難。

2.收購兼併戰略

採用資本運營方式,將現有的零售企業收購、兼併過來,再進行整合,使兼併企業能與母體企業融為一體。

優勢:比較容易進入一個新市場;

劣勢:對兼併過來企業進行改造需要成本。

3.特許連鎖經營

例如日本7-11便利店採取的就是特許經營模式拓展分店。

優勢:具有融資功能,拓展分店更容易;

劣勢:需要對加盟店強管理要求,責任劃分難,分店一旦有負面事件對品牌傷害高。

這家日本企業門店越開越多,最後卻因此破產,規模擴張該怎麼做?

4.合資(合作)經營

多見於早年外企進入國內市場。

三、擴張速度

對於進入和退出壁壘相對較低的行業,擴張速度慢了就有可能失去市場競爭優勢,例如美國的蒙哥馬利沃德公司拒絕規模擴張導致市場會競爭對手西爾斯搶奪,擴張速度過快就有可能重蹈八佰伴的覆轍,所以擴張速度需要在戰略規劃之初就進行考慮。

擴張速度取決於企業的管理基礎、資源條件和市場機會。這裡我們還用八佰伴的案例進行討論:

管理基礎:企業需要有管理人才培養機制和企業經營管理機制。

和田一夫回顧八佰伴的失敗,認為家族式管理對這次失敗有很重要的責任。經營機制缺少透明度,而弟弟和田晃昌本身不具備管理能力,被放在了日本八佰伴總裁的位置上,經營不善導致虧損後,採取的補救措施居然是做假賬,而作為掌門人的和田一夫並不知情。

管理人才的斷層讓八佰伴的經營脫離實際,急速擴張之下,戰線長,內部管理混亂。以至於八佰伴總部在香港沙田租用的寫字樓,從租用到關門的5、6年的時間內,有1/3的地方一直空置,無人過問。正如八佰伴集團一位老職員所說:“和田一夫其實是一個很好的前鋒,只是無人能替他把守住後方。”

資源條件:資源條件對擴張速度的影響也需要考慮。

例如香港八佰伴百貨利用自身優勢,初期的貨品80%從日本採購,20%就地採購,經營頗為成功。

市場機會:擴張的速度還取決於機會本身。

及時發現並抓住市場機會,是八佰伴得以成功的重要因素。60年代末日本國內市場競爭激烈,八佰伴及時發現了海外市場的潛力,併成功打開了南美和新加坡市場,實現了海外快速擴張。但是當日本國內市場以及海外市場都發生變化時,八佰伴並沒有因此停下擴張速度來紮實已有基礎,最終導致失控脫軌。

結語

最後,把八佰伴掌門人和田一夫後來接受採訪時說的一句話送給所有創業者們:保證公司一定的現金流量,控制企業的發展規模,穩步發展這才是維持公司生命的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