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後世忽略的吳門畫派的轉折性人物,一代山水大師

被後世忽略的吳門畫派的轉折性人物,一代山水大師

被後世忽略的吳門畫派的轉折性人物,一代山水大師

有明一代的繪畫風格,在秉承前代的筆墨中有所變革,參與的文人與作品數量均有驚人的成就。尤其是明中葉,蘇州地區崛起的吳門畫派,在中國文人畫發展過程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沈周、文徵明以領導者的姿態帶動整個蘇州畫壇,影響了許多畫家的繪畫風格。

被後世忽略的吳門畫派的轉折性人物,一代山水大師

如果說吳門畫派是明代畫壇最為璀璨的一支,那麼陸治在吳門畫派中便有著不容忽視的地位。陸治出身士儒,為人倜儻嗜義,以孝友稱。其作品的數量與品質都是相當可觀,他的畫作廣師古法,兼收百家,卻不為古法所囿,他主張摹古求新、師法造化,堅持在模山貌水中探尋自己的繪畫風格和藝術特色。陸治畫風獨樹一幟,可視作吳門畫派在繪畫傳統中探尋轉變的代表人物。

被後世忽略的吳門畫派的轉折性人物,一代山水大師

吳門畫派雖以地名相稱,但不以地名劃分,主要以審美趣味、筆墨特色和師承淵源為區分依據。吳門畫派由沈周、文徵明所創,以古時吳門為中心,代表畫家有董其昌、陳繼儒、周天球等。吳門畫派延續時間之久,參與人數之多,創作作品之巨,歷史影響之大在中國畫史上都是首屈一指的。

被後世忽略的吳門畫派的轉折性人物,一代山水大師

陸治作為吳門畫派的後起之秀,為人性情耿介,倜儻嗜義。他出生於士儒之家,自小喜好詩及古文辭,晚年清貧,衣處士服,隱居支硎山,種菊自賞。擅畫花鳥、山水。陸治畫風受吳門畫派影響,並汲取宋元各家之所長。山水畫風趨於多樣化,用筆多焦墨皴擦,風骨峻削,時露蹊徑。陸治的花鳥成就雖不及山水,卻也別具一格。陸治以工寫並具,工筆寫生娟秀精緻,寫意花鳥從容點染。

被後世忽略的吳門畫派的轉折性人物,一代山水大師

陸治與吳中文人來往較為頻繁,其中最主要的莫過於跟文徵明、王世貞的交往。文徵明年長陸治二十六歲,是明代吳門畫派的領軍人物。文徵明不僅受教於當時致仕太傅王鏊及禮部尚書吳寬門下,並且在詩書畫各方面都有獨特的風格與成就。因此在蘇州地區,以文徵明為中心的文人畫家團體成了最主流的文人圈,並延續到文氏的第二代子孫。他們一同參加畫家文人的雅集聚會,而陸治所交往的也大多是吳門畫派中較有聲望的文人以及文徵明的後人和弟子,如文彭、文嘉、陸師道、黃姬水、王寵、文伯仁、周天球等。他們在一起或探討詩文書畫,或切磋畫技,或共同作畫、亦或互寫題跋。

被後世忽略的吳門畫派的轉折性人物,一代山水大師

陸治重視師造化,又主張“以山川為宗,方能摩弄造化而遊刃塗轍之外”。所以在技法的運用上也顯得更加靈活自如,既有文徵明的畫風技法,又兼具宋元各家之所長。隱居後的陸治遊歷大江山水,開始嘗試擺脫長久以來文徵明畫風的束縛,從前人的繪畫模式中走出來的陸治面對遼闊壯麗的自然景觀開始了對實景寫生的探索,為以後自己開創獨特的繪畫風格奠定基礎。陸治與文人畫傳統畫風的淵源在於一系列效仿前人筆意的作品,他通過學習文徵明的筆墨樣式,融合宋、元的風格,並形成自己獨特的風貌。

被後世忽略的吳門畫派的轉折性人物,一代山水大師

陸治熱愛園藝,在隱居期間種植了成千上百種植物。與各種奇花異草朝夕相處多年,也讓陸治更加熟悉花卉草木的習性 ,準確掌握了它們的各式形態,進而以嫻熟的筆法、嬌豔的色彩出現在陸治的花鳥畫中。陸治的花鳥畫大致可分為兩類:工筆花鳥與寫意花鳥。工筆花鳥用筆細膩簡練,敷色雅麗,饒有風韻;寫意花鳥多為淡彩沒骨,筆墨瀟灑,飽滿鮮活,富有張力。

被後世忽略的吳門畫派的轉折性人物,一代山水大師

陸治的山水畫觀頗為獨特,在同代吳門畫家中,大多受到文徵明的影響,畫風偏細膩鬆軟,設色較為淺淡。而陸治卻能將青綠融入其中,常用在岩石的頂端或山崖的尖角處,以青綠略加點染,使畫面生色不少。陸治畫風中刻意追求的尖角與折線,有流行於晚明的“變形畫法”傾向,陸治可謂是先驅者的身份。而“變形畫法”流行於晚明,跟當時的社會風氣有不可分割的關係。封建制度發展到明末時期已是強弩之末,中央集權更加突出,社會動盪不安。加之江南地區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對封建禮教有了一定的衝擊,新的思維方式出現,許多文人厭倦了世俗,毅然投身於書畫創作中,內心的孤寂成就了求樂的心態,“變形畫法”就此流行開來。

被後世忽略的吳門畫派的轉折性人物,一代山水大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