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又一世紀工程,耗資900億,被稱為綠色長城

中國的又一世紀工程,耗資900億,被稱為綠色長城

乾旱、風沙和水土流失,給人類帶來了嚴重的生態危機,從古至今,人類在與大自然不斷較量中,改善著自我的生態環境。

在中國,就進行著一場長達70年的世紀生態工程,在人與自然的較量中,自然生態環境的重建和恢復取得了顯著的成績。這個偉大的世紀生態工程被世界稱作“中國的綠色長城”、“世界生態工程之最”,它就是著名的“三北”防護林體系工程,預計耗資900億元人民幣,覆蓋大半個中國,是我國又一世界級工程項目。

“三北”防護林體系工程東起黑龍江賓縣,西至新疆的烏孜別裡山口,北抵北部邊境,南沿海河、永定河、汾河、渭河、洮河下游、喀喇崑崙山一線,總面積達到406.9萬平方公里,佔我國陸地面積的42.4%,計劃建設週期從1979的到2050年,工程規劃70年,分七期工程進行,規劃造林5.35億畝。到2050年,三北地區的森林覆蓋率將由1977年的5.05%提高到15.95%,目前正在進行著第五期工程建設。

中國的又一世紀工程,耗資900億,被稱為綠色長城

自工程啟動以來,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高,科技力量的不斷加強,各地採取人工造林、飛機播種造林、封山封沙育林、育草等方法,營造起一大批防風固沙林、水土保持體、農田防護林、牧場防護林、薪炭林和經濟林等,草灌結合,多種林木合理配置,建立起協調發展的防護林體系。

與此同時,我國科研人員先後攻克“流動沙地飛機播種造林”、“旱作林業豐產”、“窄林帶、小網格式農田防護林網”、“寬林網、大網格式的草牧場防護林網”和“乾旱地帶封山育林育草”等五大關鍵技術,佔領世界生態環境建設技術制高點,取得了世界領先地位。

中國的又一世紀工程,耗資900億,被稱為綠色長城

2000年,在東北西部和內蒙古東部、京津和河北北部、黃土高原、毛烏素沙地、新疆綠洲等地建成一批規模不等的區域性防護林體系,使三北地區環境質量有很大改善。四期工程期間,從新疆到黑龍江的風沙危害區建造防風固沙林1億多畝,20%的沙漠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沙漠化土地擴展速度由20世紀80年代的2100平方公里下降到1700平方公里。遼寧、吉林、黑龍江、北京、天津、山西、寧夏等地區結束了沙進人退的歷史,拓寬了沙區人民的生存空間。

四期工程中,從新疆到黑龍江的風沙危害區營造防風固沙林1億多畝,使20%的沙漠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沙漠化土地擴展速度由20世紀80年代的2100平方公里下降到1700平方公里;遼寧、吉林、黑龍江、北京、天津、山西、寧夏等七省市結束了沙進人退的歷史,重點治理的科爾沁、毛烏素兩大沙地森林覆蓋率分別達到20.4%和29.1%,不僅實現了土地沙漠化逆轉,而且進入綜合治理、綜合開發的新階段;黃土高原造林779.1萬公頃,減少水土流失面積2萬多平方公里,每年流入黃河的泥沙量減少3億多噸。

“三北”防護林體系工程工期已過大半,並且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再過30年,我們將迎來“三北”防護林體系工程真正的完美收關,屆時,我國“三北”將真正變成資源豐富、水草豐美、人民生活富足之地。


【歡迎大家發出您的認識,歡迎大家評論】

【關注我們,獲取您關心的訊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