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5000元的起徵點,你更應關注這三個改變|銳評

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中一句“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徵點”牽動人心

。今天,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審議,這是 1980年出臺個稅法以來的第七次大修,也被認為是“一次根本性變革”。

起徵點從3500元提升到5000元,是本次個稅法調整的一個重要內容,正如財政部部長所言: “這一標準綜合考慮了人民群眾消費支出水平增長等各方面因素,並體現了一定前瞻性。”不妨展開說。首先,因為中國的稅法是統一的,起徵點定在哪不會以一線城市收入為依據,而是通盤考慮城鄉和區域差距;其次,起徵點的調整,既要考慮個稅作為我國第三大稅種的籌集財政功能,同時也要保證納稅人稅負能有真實下降,特別是中等以下收入群體稅負能有明顯下降;再次,因為個稅的調節收入意義,起徵點並非定得越高越好,提得過高,反而會導致高收入群體受益過多,中低收入群體產生相對被剝奪感。

除了5000元的起徵點,你更應關注這三個改變|銳評

其實,這一次個稅法修訂的稅制改革的內容,遠不只“5000元”這個看得見的數字。第一個改變,是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和特許權使用費等四項勞動性所得或將首次實行綜合徵稅。

除了5000元的起徵點,你更應關注這三個改變|銳評

第二個改變是優化調整稅率結構,擴大較低檔稅率級距。

這一條的效果可能比直接提高起徵點更管用。按現行個稅累進稅率,不超過1500元的 3%;超過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10%;超過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20%。這意味著只要工資超過8000元,你就會夠到20%的稅率。而這一次修訂,擬擴大3%、10%、20%三檔低稅率的級距。比如大幅擴大10%稅率的級距後,現行稅率為20%的所得,以及現行稅率為25%的部分所得的稅率,將降為10%,可以說,做大中等收入群體的政策意圖十分明顯。

第三個改變是專項附加扣除。

很多年來,不少學者建議對個人收入進行專項扣除,這不無道理。教育、醫療、養老都是必要的生活成本,剛性支出就擺在那裡。而本次個稅法修訂後,如果你在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上有支出,就可以享受先扣除一定支出再計算應納稅收入。

這樣的改革,更充分考慮了個人負擔的差異性,更符合個人所得稅基本原理,有利於稅制公平。

除了5000元的起徵點,你更應關注這三個改變|銳評

當然,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子女教育、住房貸款利息還是住房租金等支出,往往表現為整個家庭的開支,這可能意味著要實現專項扣除,綜合徵稅將推動更多部門間協作,而專項附加扣除帶來的申報與審核工作量,將需要稅務機關更全面地掌握納稅人婚姻狀況、家庭成員等信息,它勢必成為一次牽涉經濟生活方方面面的綜合改革。

錢袋子從來不是小事。對於習慣了量入為出的中國人而言,真實收入直接影響消費水平,關係生活幸福指數。改革個人所得稅制,為居民合理減負,正是要鼓勵人民群眾通過勞動增加收入、邁向富裕。在很大程度上,“稅”字每每吸引目光,因為它是公民與國家的交匯點,是政治生活與經濟生活的連接點。今天,人們不僅關注徵多少稅,更關注怎麼徵稅、給誰減稅、用在哪裡,人們對於如何在利益平衡中推進改革有了更進一步的思考,這本身就是公共生活的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