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深度貧困」激發內生動力才能根治深度貧困的虛症

「决战深度贫困」激发内生动力才能根治深度贫困的虚症

「决战深度贫困」激发内生动力才能根治深度贫困的虚症
「决战深度贫困」激发内生动力才能根治深度贫困的虚症

01

2017年6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太原市主持召開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聽取脫貧攻堅進展情況彙報,集中研究破解深度貧困之策。

智者行千里,天下慧於心。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的腳步踏遍了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他以赤子之心感受民生疾苦,以超凡智慧破解攻堅難題,指出“實踐證明,深度貧困並不可怕。只要高度重視,思路對頭,措施得力,工作紮實,深度貧困是完全可以戰勝的”。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帶領全黨全國人民,在脫貧攻堅的戰場上披荊斬棘,砥礪前行。5年減貧6600多萬人,年均減少1300萬人以上;貧困發生率從2012年底的10.2%下降到2017年底的3.1%;貧困地區農村居民收入增幅高於全國平均水平,貧困群眾生活水平明顯提高,貧困地區面貌明顯改善。

如此戰績,人類亙古未有;如此奇蹟,世界為之嘆服。然而,隨著脫貧攻堅的持續深入,在深貧地區,雖然人力物力持續超常規投入,可是邊際遞減效應卻開始在我們頭頂盤旋。

深貧地區困難重重:自然地理環境惡劣,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發展滯後,生態環境脆弱、經濟發展滯後……然而,我們也曾創造過許多減貧脫貧的成功經驗。“苦瘠甲天下”的三西地區,經過30多年開發式扶貧,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貴州畢節曾是全國最貧困地區的“代表”,如今成為脫貧攻堅的全國“樣板”……

這些都是我們過去解決最貧困地區脫貧和發展的成功典型。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深度貧困並不可怕。只要精神不屈不撓,深貧亦可戰而勝之。

攻克深貧,不僅要政策傾斜項目傾斜資金傾斜,還要提振“精氣神”,否則極易造成“虛胖”。內因決定外因,腦袋指揮雙手,激發當地群眾的內生動力才是根治“虛症”的根本所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扶貧要同扶志、扶智結合起來。智和志就是內力、內因。“弱鳥先飛”,貧困地區群眾要有“飛”的意識和“先飛”的行動。鳥兒不願飛,勉強打起,轉眼落下。若無強勁的內在動力,外部幫扶再多,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針對一些深貧地區群眾“等、靠、要”思想,各地幹部開動腦筋,智慧迸發。這一年,脫貧攻堅縱深的精神更加堅毅,攻堅的目標概念層次更加清晰,脫貧的施策方略更加著力。這一年,六盤山區集合陝甘寧青四省區“合力”,力求使300萬人走出貧困;行走在秦巴山區脫貧一線的鄉村“包包乾部”真抓實幹,探索無止;武陵山區民族特色產品助力增收、烏蒙山區連線企業組建脫貧奇兵;這一年,為扶智,甘肅隴南電商覆蓋全國,山西臨縣婆姨護工培訓遠近聞名,懷揣絕技的青海“拉麵匠”走遍天下……為扶志,貴州“新時代農民講習所”轟轟烈烈,海南農民夜校如火如荼……一個個新時代農民正滿懷信心邁上脫貧奔康路,一個個人人願為、人人可為的美麗鄉村正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勃勃生長。

激發內生動力,是深度貧困地區脫貧的關鍵支點,精神變革正在衝擊著發展的內在格局,自我發展不再是“個人選擇”,而是“硬性要求”。在啟動了以培育內生動力為導向的脫貧施策體系後,從頂層真正釋放了深度貧困地區發展的內在力量,清理了攔在貧困群眾心理上的精神障礙,深度貧困地區的精準脫貧成功地匯入了全面小康社會的共同進程。

“滴水穿石”,只有政策東風和內生動力互相激盪,才能演繹更好的發展圖景;“弱鳥先飛” ,只有前瞻的視野,與不懈的精神才能擔綱更好的時代。激發內生動力,對扶貧來說,不僅構建了一種有溫度的扶貧,更是根治深度貧困地區虛症的一劑良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