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奪權時,跟隨曹操起家的舊部為什麼不幫助曹爽?

小喵音雪兒~吶

大家好,我是以史為鑑。

其實曹氏家族被司馬氏所取代,根本上要怪曹丕。



曹丕繼位後,逼漢獻帝禪讓,建立魏國。為了保證自己的權勢,對於影響自家地位的兄弟都是打壓態勢。

曹植很有聲望,是大力打壓的對象,七步詩的故事大家都聽過。

對於其他宗室,曹丕吸取漢末教訓,限制藩王權力,採取中央集權。

可惜曹丕只當了七年皇帝,四十歲就死了。

繼位的魏明帝曹睿雖然年輕有為,但曹丕死後還有人推薦曹植繼位,曹睿對宗室的打壓懷疑絲毫不弱於曹丕。


曹睿統治期間,司馬懿可以說鞠躬盡瘁,同期曹氏還有曹真、曹休等曹操時代統領虎豹騎的嫡系將領支持,地位也是比較穩固。

可惜曹睿也是英年早逝,當了十三年皇帝,年僅三十六歲。

曹丕、曹睿連續早逝,對於魏國皇位繼承構成了極大的挑戰。曹睿死後甚至沒有親生兒子來繼位,只能選擇只有八歲的養子曹芳繼位。

這時候,曹真、曹休等曹氏大臣都已經去世。曹睿只能選擇司馬懿和曹真之子曹爽擔任輔政大臣。

曹爽才能遠遠比不上其父曹真,但是欺負曹芳年幼,自己大權獨攬,出行堪比皇帝。對於司馬懿雖然嚴厲打壓,但是看到司馬懿裝病服軟後又不加提防。


最後司馬懿孤注一擲,發起政變,這時候身為輔佐大臣的曹爽竟然相信司馬懿的鬼話投降,最後被司馬懿以叛亂的名義夷其三族。

曹氏自此衰落,再也沒有實力和司馬懿對抗了。雖然後續還有曹氏想發動起義,但沒有一個優秀的領袖,最終都被司馬氏挨個清除。


以史為鑑

司馬懿奪權,在歷史上被稱為“高平陵事變”。事變之時,還是有人幫曹爽的,最有名的就是桓範,但是被曹爽拒絕了。

公元249年,曹爽兄弟跟隨魏少帝曹芳拜謁葬於高平陵的魏明帝曹叡陵墓。司馬懿趁機發動政變,除掉了曹爽及其黨羽,把持了曹魏大權。

在司馬懿政變篡權時,為什麼就沒有忠於曹氏的舊部支持曹爽呢?其實原因很簡單。

曹丕、曹睿時期持續打壓曹氏宗族

曹丕篡漢建魏,大封同姓王侯。封王侯的同時,曹丕還對他們採取了極其嚴厲的防範政策,力圖阻止危及他的皇位,及子孫皇位的事件發生。甚至還殺害宗族成員,比如他的兄弟曹彰。

曹丕、曹叡實行了很多措施來防範曹氏宗族。不賢者不王,一旦封王,立即迫令就國,活動區域不許超過三十里,不許進京,不許和其他封王來往。王侯的一舉一動皆受中央派來的輔監管制,並且不準統兵。

這就導致司馬氏篡位時,曹氏宗族除了曹爽兄弟,其他王侯都無兵反抗。

門閥統治興起

曹操時代,曹操唯才是用,對士族,是即利用又打壓。

曹丕、曹叡卻開始大量啟用士族。在國家的選官政策上,曹丕採用了陳群提出的九品中正制,只有士族子弟才有機會被選拔。這就導致門閥興起,這一弊政甚至直接影響到了篡曹魏的晉朝。

司馬懿作為門閥士族,還手握重兵。曹丕死時,司馬懿作為託孤重臣,在曹魏朝廷的地位越來越高,支持者越來越多。

司馬懿在高平陵政變的時候,除了桓範等少數人,其他諸如蔣濟這些老臣都支持司馬懿。

曹爽決斷錯誤

曹爽是高平陵事變中的關鍵點,是否會有曹魏舊部起兵支援,曹爽就是一面大旗。

曹爽雖然也是手握重兵,但是曹爽的能力明顯無法和他的先輩相比。高平陵政變發生的時候,曹爽有著最佳的機會起兵抗擊司馬懿。但是曹爽卻不聽桓範的勸說,起兵攻打司馬懿,而是錯誤的選擇了投降。曹爽及其黨羽,最後都被司馬懿處死,甚至夷滅三族。

曹爽兄弟,有皇帝在手,軍權在握,都沒有起兵反抗,其他人自然沒理由起兵幫曹爽了。

曹魏舊部進行了反抗

高平陵事變後,出現了淮南三叛。

251年,太尉王凌謀立楚王曹彪為帝,後事發,飲藥自殺。

255年,揚州刺史文欽、鎮東將軍毌丘儉起兵壽春,矯稱受太后詔書討司馬師。司馬師率軍征討,毌丘儉被殺,文欽逃入孫吳。

257年,徵東將軍諸葛誕反於壽春,向孫吳稱臣。司馬昭督軍征討,諸葛誕兵敗被殺。

至此,支持曹魏皇室的武裝力量基本被消滅殆盡,為司馬炎篡魏建立晉朝鋪好了道路。


奕天讀歷史



司馬懿奪權時,應該以是高平陵事變為始。當時魏明帝曹睿於239年

死了,遺詔由年僅八歲曹芳繼承皇位,由剛剛接班前大將軍曹宇的曹爽的大將軍和太尉司馬懿作輔政大臣。曹爽是司馬懿的老朋友大司馬真之子,夲來都認為謙虛謹慎,從校尉升到武衛將軍。由於原來有能力大將軍曹宇卻堅持不幹輔政大臣,曹睿才不得已把他提了上來,還封武安候。


曹爽在權大官高中失去本性。任用自家兄弟曹羲,曹訓,曹彥為中領軍,武衛將軍,散騎常侍。管理京師重地保證皇帝安全,出入京都宮室,寵貴無比權高勢重,又調來南陽的何晏,鄧颺,李勝。沛國的丁謐,東平的畢軌等等徒有虛名喜歡趨炎附勢,沒有真本事,浮華婁羅之徒,充實京城掌權。244年曹爽想立功爭名,好場威名天下。在鄧颺等人叨估下出兵伐蜀。司馬懿堅決反對,勸阻無效,結果被蜀將王平打擊後阻峙興勢不動。曹爽本想增兵再戰。卻讓鍾敏反對無法實現,日久長託,魏軍後勤難繼,加上當時冬春時候天降大雪封山,牛馬騾驢大量飢寒凍死。蜀軍卻大量援軍到達。曹爽在楊偉勸阻下,明知不能勝利率軍退回時,卻遭遇蜀軍包圍截擊,魏軍雖然英勇苦戰,還是損失慘重。回來後曹爽卻以司馬懿年高為由,慢慢獨斷專權,讓兄弟們再撐重權,從而架空司馬懿。司馬懿卻假裝生病,不問政事,使曹爽得以專攬朝政,分割官家土地,竊取公家財物,勒索下部州郡。生活奢侈,威比帝王,就連弟弟曹羲都深感不安多次勸諫,他卻不聽。司馬懿卻更加假裝病重,耳聾眼花還胡塗。使曹爽他們等人都認為天下太平曹家萬福,從此感到爽極了。也不再防備司馬懿反撲。249年十八歲魏帝曹芳準備作為,離開洛陽城去祭掃魏明帝墳墓高平陵,曹爽兄弟均跟從保衛,戲遊原野。司馬懿乘機上奏永寧太后,請廢曹爽兄弟的權力。史稱高平陵事變,當司馬師率兵屯司馬門,控制了京都洛陽。又讓司徒高柔假節,行大將軍事權力,佔領了曹爽手下軍營。司馬懿和太尉蔣濟等率領大軍出城迎接天子曹芳,駐紮在洛水浮橋,派人上奏章給皇帝陳說曹爽罪行。曹爽雖扣住文章未讓天子知道,也砍樹紮寨,準備對抗,還有桓範出主意叫曹爽挾皇帝到許昌發文,叫天下兵馬勤王,可曹爽年輕,不懂政治殘酷鬥爭的結果。優柔寡斷不聽,反而私下派人談判,司馬懿乘機哄騙讓他們服罪免職,曹爽就信。桓範雖然援引古今事體百般勸諫,從夕到晨說明這樣做會危險殺頭。曹爽卻還是投降不戰。隨皇帝進入京城,即被司馬懿派兵包圍,並在其宅修建高樓密切監視,準備材料後以謀反罪,誅曹爽三族及其黨羽何晏,丁謐,鄧颺,畢軌,李勝,桓範也滅三族。


曹爽的能人只有桓範,還是同鄉年長故舊雖然也禮遇有加,但關係不是親近,雖然百般出策,萬般勸阻。可曹爽象劣馬貪戀馬房的草料一樣因顧戀他的家室,而不能作長遠打算,就有再才的人救不了曹爽,桓範指出把皇帝弄到許昌,號召天下勤王,調集四方的兵力,邦助自己,曹爽攏豫不決,桓範都急了,說這件事明擺著,只能如此辦理,真不知你讀書是幹什麼用的,在這樣時候,你們還想太平生活,不要權力人家就給平安可能嗎。百姓一人被劫,人們也望他生存。何況你們天天與皇帝在一起,挾天子以今天下,誰敢不從,況而你的中領軍別營在城南,洛陽典化的治所也在城外,你可隨意召喚調動他們,如今到許昌去不過兩天兩夜的路程,許昌的武器庫,也足以武裝軍隊,我們所憂慮的當是糧食問題。但大司農的印章在我身上,可以空發任調令“曹爽還是不聽,卻把刀扔在地說,即便投降我們然不失為富貴人家。桓範氣得罵到,曹子丹這樣有才能的人,卻生下你們這群如豬如牛的兄弟,沒想到今日受你們的連累要滅族了。象桓範這樣有才能的人的話,曹爽都不理彩。還有什麼什麼人願跟著他如同明知走向深淵,誰還會去跳的。由於曹爽的專政,朝中有才之士,都受到打壓,不能揚眉吐氣,把不得曹爽早點完蛋。更不會去支持。

當然過後還是有反對叛亂者,有王凌和令孤愚認為曹芳年幼平庸,司馬懿也提撥親信心腹之人,獨攬大權。兩年後發動兵變企圖推翻曹芳和司馬懿,另立年齡較長曹彪(曹揮兒子)為帝。還有做作南線原來最高指揮官曹休死後,滿寵接替負責統領各路兵馬對吳作戰是之至隨曹操的老部下,不是宗室近臣卻大有淵源威望極高都督揚州滿寵的王凌。王凌是曹操老部下合摶《孫子兵法集解》。有相當軍事理論水平雖然和滿寵不和,屢次打小報告想代取滿寵軍政大權,但明帝聰明化解矛盾,讓滿寵年老退休,才得到權力。但王凌是堅決反對司馬懿,是叛亂首先反叛司馬懿的地區。還有母丘儉,他上級是司馬懿作為其部下受他賞識,在遠征遼東公孫淵時獨當一面,充分施展他的智略才華, 立下許多大功。但司馬懿死後,由於夏侯玄,李豐被司馬師殺了後。司馬懿死後,母丘儉地位處境,有了微妙關係變化,也與司馬氏決裂的發生反叛,最後卻是與司馬師共同平定母丘儉文欽的叛亂的諸葛誕,也在東吳的支援下於257年發動叛變次年被司馬氏鎮壓,諸葛誕被大將軍司馬胡奮所斬。也被殺三族同情者數百人拒絕投降被殺。淮南駐守雍州的夏侯霸與曹爽有親戚關係徵西將軍,侄兒夏侯玄被召入洛陽後被殺而郭淮代替自已將軍,十分不安因而逃入蜀國。司馬懿這次政變,摧毀消除了以曹爽領導的曹氏宗室在朝中勢力。曹氏宗室子弟全都被司馬懿並關進鄴城軍營,不許亂說亂動,曹氏宗室從此力量日漸薄弱無力反抗,司馬氏得完全掌握魏曹的權力,控制了曹氏政權,達到逐步消滅曹家勢力,為取代曹魏政權鋪平道路,為司馬炎代魏立晉奠下基礎。而曹操的子孫雖然反抗都被鎮壓再也翻不了身做為跟隨曹操的最小滿寵都退休要死了再無為曹支持立柱。


ww3721

因為沒那麼多傻子唄。長點腦子都該明白選誰!



第一個,哪還有所謂的跟隨曹操起家的舊部。

五子良將最後一位張郃咋死的心裡沒數麼?不就是擋了司馬懿的路被活活算計死的嗎。打曹真調回中央病死之後,司馬懿是實實在在掌握了軍權的,況且司馬懿以卓絕的能力和光輝的戰績奠定了無敵統帥的地位。無數次的征戰使司馬懿在軍中勢力根深蒂固,所謂曹操舊部早被清除了。

第二個,曹爽自個作死。

曹爽上臺後,寵信何晏之類的一幫宵小之徒,只一心爭權奪利。對內排除異己,到處伸手攬權,甚至欺負到當朝太后頭上。對外因好大喜功,肆行征伐,結果是鎩羽而歸,徒費國力。曹爽的作為讓魏國政局動盪,國力衰退。朝野怨聲載道,有識之士沒有不憎恨的。元老大臣們甚至都盼著司馬懿出來主持大局。

第三個,涉及權力爭奪時的站隊選擇。

即使還有曹操的舊部,無非也是這些曾經功臣的子孫後代。都是有家有口,躺在父輩餘蔭下享受富貴的。誰肯拿著滿門老小的性命和榮華富貴給曹爽陪葬呢?

高平陵之變中,司馬懿發動的又狠又準。一面請了太后旨意佔據大義名分,一面全面掌握軍隊控制了京城。相比之下,曹爽就跟待宰的豬玀一樣。勝負之勢一目瞭然。何況司馬懿是什麼人,連諸葛亮都磨死了,曹爽一個紈絝二世祖怎麼可能是對手!



所以即使有曹操舊部,在這場權力鬥爭中,也知道該選擇哪一方成為勝利的追隨者,而不是傻乎乎的去給人當炮灰陪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