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喵音雪儿~呐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
其实曹氏家族被司马氏所取代,根本上要怪曹丕。
曹丕继位后,逼汉献帝禅让,建立魏国。为了保证自己的权势,对于影响自家地位的兄弟都是打压态势。
曹植很有声望,是大力打压的对象,七步诗的故事大家都听过。
对于其他宗室,曹丕吸取汉末教训,限制藩王权力,采取中央集权。
可惜曹丕只当了七年皇帝,四十岁就死了。
继位的魏明帝曹睿虽然年轻有为,但曹丕死后还有人推荐曹植继位,曹睿对宗室的打压怀疑丝毫不弱于曹丕。
曹睿统治期间,司马懿可以说鞠躬尽瘁,同期曹氏还有曹真、曹休等曹操时代统领虎豹骑的嫡系将领支持,地位也是比较稳固。
可惜曹睿也是英年早逝,当了十三年皇帝,年仅三十六岁。
曹丕、曹睿连续早逝,对于魏国皇位继承构成了极大的挑战。曹睿死后甚至没有亲生儿子来继位,只能选择只有八岁的养子曹芳继位。
这时候,曹真、曹休等曹氏大臣都已经去世。曹睿只能选择司马懿和曹真之子曹爽担任辅政大臣。
曹爽才能远远比不上其父曹真,但是欺负曹芳年幼,自己大权独揽,出行堪比皇帝。对于司马懿虽然严厉打压,但是看到司马懿装病服软后又不加提防。
最后司马懿孤注一掷,发起政变,这时候身为辅佐大臣的曹爽竟然相信司马懿的鬼话投降,最后被司马懿以叛乱的名义夷其三族。
曹氏自此衰落,再也没有实力和司马懿对抗了。虽然后续还有曹氏想发动起义,但没有一个优秀的领袖,最终都被司马氏挨个清除。
以史为鉴
司马懿夺权,在历史上被称为“高平陵事变”。事变之时,还是有人帮曹爽的,最有名的就是桓范,但是被曹爽拒绝了。
公元249年,曹爽兄弟跟随魏少帝曹芳拜谒葬于高平陵的魏明帝曹叡陵墓。司马懿趁机发动政变,除掉了曹爽及其党羽,把持了曹魏大权。
在司马懿政变篡权时,为什么就没有忠于曹氏的旧部支持曹爽呢?其实原因很简单。
曹丕、曹睿时期持续打压曹氏宗族
曹丕篡汉建魏,大封同姓王侯。封王侯的同时,曹丕还对他们采取了极其严厉的防范政策,力图阻止危及他的皇位,及子孙皇位的事件发生。甚至还杀害宗族成员,比如他的兄弟曹彰。
曹丕、曹叡实行了很多措施来防范曹氏宗族。不贤者不王,一旦封王,立即迫令就国,活动区域不许超过三十里,不许进京,不许和其他封王来往。王侯的一举一动皆受中央派来的辅监管制,并且不准统兵。
这就导致司马氏篡位时,曹氏宗族除了曹爽兄弟,其他王侯都无兵反抗。
门阀统治兴起
曹操时代,曹操唯才是用,对士族,是即利用又打压。
曹丕、曹叡却开始大量启用士族。在国家的选官政策上,曹丕采用了陈群提出的九品中正制,只有士族子弟才有机会被选拔。这就导致门阀兴起,这一弊政甚至直接影响到了篡曹魏的晋朝。
司马懿作为门阀士族,还手握重兵。曹丕死时,司马懿作为托孤重臣,在曹魏朝廷的地位越来越高,支持者越来越多。
司马懿在高平陵政变的时候,除了桓范等少数人,其他诸如蒋济这些老臣都支持司马懿。
曹爽决断错误
曹爽是高平陵事变中的关键点,是否会有曹魏旧部起兵支援,曹爽就是一面大旗。
曹爽虽然也是手握重兵,但是曹爽的能力明显无法和他的先辈相比。高平陵政变发生的时候,曹爽有着最佳的机会起兵抗击司马懿。但是曹爽却不听桓范的劝说,起兵攻打司马懿,而是错误的选择了投降。曹爽及其党羽,最后都被司马懿处死,甚至夷灭三族。
曹爽兄弟,有皇帝在手,军权在握,都没有起兵反抗,其他人自然没理由起兵帮曹爽了。
曹魏旧部进行了反抗
高平陵事变后,出现了淮南三叛。
251年,太尉王凌谋立楚王曹彪为帝,后事发,饮药自杀。
255年,扬州刺史文钦、镇东将军毌丘俭起兵寿春,矫称受太后诏书讨司马师。司马师率军征讨,毌丘俭被杀,文钦逃入孙吴。
257年,征东将军诸葛诞反于寿春,向孙吴称臣。司马昭督军征讨,诸葛诞兵败被杀。
至此,支持曹魏皇室的武装力量基本被消灭殆尽,为司马炎篡魏建立晋朝铺好了道路。
奕天读历史
司马懿夺权时,应该以是高平陵事变为始。当时魏明帝曹睿于239年
死了,遗诏由年仅八岁曹芳继承皇位,由刚刚接班前大将军曹宇的曹爽的大将军和太尉司马懿作辅政大臣。曹爽是司马懿的老朋友大司马真之子,夲来都认为谦虚谨慎,从校尉升到武卫将军。由于原来有能力大将军曹宇却坚持不干辅政大臣,曹睿才不得已把他提了上来,还封武安候。
曹爽在权大官高中失去本性。任用自家兄弟曹羲,曹训,曹彦为中领军,武卫将军,散骑常侍。管理京师重地保证皇帝安全,出入京都宫室,宠贵无比权高势重,又调来南阳的何晏,邓飏,李胜。沛国的丁谧,东平的毕轨等等徒有虚名喜欢趋炎附势,没有真本事,浮华娄罗之徒,充实京城掌权。244年曹爽想立功争名,好场威名天下。在邓飏等人叨估下出兵伐蜀。司马懿坚决反对,劝阻无效,结果被蜀将王平打击后阻峙兴势不动。曹爽本想增兵再战。却让钟敏反对无法实现,日久长托,魏军后勤难继,加上当时冬春时候天降大雪封山,牛马骡驴大量饥寒冻死。蜀军却大量援军到达。曹爽在杨伟劝阻下,明知不能胜利率军退回时,却遭遇蜀军包围截击,魏军虽然英勇苦战,还是损失惨重。回来后曹爽却以司马懿年高为由,慢慢独断专权,让兄弟们再撑重权,从而架空司马懿。司马懿却假装生病,不问政事,使曹爽得以专揽朝政,分割官家土地,窃取公家财物,勒索下部州郡。生活奢侈,威比帝王,就连弟弟曹羲都深感不安多次劝谏,他却不听。司马懿却更加假装病重,耳聋眼花还胡涂。使曹爽他们等人都认为天下太平曹家万福,从此感到爽极了。也不再防备司马懿反扑。249年十八岁魏帝曹芳准备作为,离开洛阳城去祭扫魏明帝坟墓高平陵,曹爽兄弟均跟从保卫,戏游原野。司马懿乘机上奏永宁太后,请废曹爽兄弟的权力。史称高平陵事变,当司马师率兵屯司马门,控制了京都洛阳。又让司徒高柔假节,行大将军事权力,占领了曹爽手下军营。司马懿和太尉蒋济等率领大军出城迎接天子曹芳,驻扎在洛水浮桥,派人上奏章给皇帝陈说曹爽罪行。曹爽虽扣住文章未让天子知道,也砍树扎寨,准备对抗,还有桓范出主意叫曹爽挟皇帝到许昌发文,叫天下兵马勤王,可曹爽年轻,不懂政治残酷斗争的结果。优柔寡断不听,反而私下派人谈判,司马懿乘机哄骗让他们服罪免职,曹爽就信。桓范虽然援引古今事体百般劝谏,从夕到晨说明这样做会危险杀头。曹爽却还是投降不战。随皇帝进入京城,即被司马懿派兵包围,并在其宅修建高楼密切监视,准备材料后以谋反罪,诛曹爽三族及其党羽何晏,丁谧,邓飏,毕轨,李胜,桓范也灭三族。
曹爽的能人只有桓范,还是同乡年长故旧虽然也礼遇有加,但关系不是亲近,虽然百般出策,万般劝阻。可曹爽象劣马贪恋马房的草料一样因顾恋他的家室,而不能作长远打算,就有再才的人救不了曹爽,桓范指出把皇帝弄到许昌,号召天下勤王,调集四方的兵力,邦助自己,曹爽拢豫不决,桓范都急了,说这件事明摆着,只能如此办理,真不知你读书是干什么用的,在这样时候,你们还想太平生活,不要权力人家就给平安可能吗。百姓一人被劫,人们也望他生存。何况你们天天与皇帝在一起,挟天子以今天下,谁敢不从,况而你的中领军别营在城南,洛阳典化的治所也在城外,你可随意召唤调动他们,如今到许昌去不过两天两夜的路程,许昌的武器库,也足以武装军队,我们所忧虑的当是粮食问题。但大司农的印章在我身上,可以空发任调令“曹爽还是不听,却把刀扔在地说,即便投降我们然不失为富贵人家。桓范气得骂到,曹子丹这样有才能的人,却生下你们这群如猪如牛的兄弟,没想到今日受你们的连累要灭族了。象桓范这样有才能的人的话,曹爽都不理彩。还有什么什么人愿跟着他如同明知走向深渊,谁还会去跳的。由于曹爽的专政,朝中有才之士,都受到打压,不能扬眉吐气,把不得曹爽早点完蛋。更不会去支持。
当然过后还是有反对叛乱者,有王凌和令孤愚认为曹芳年幼平庸,司马懿也提拨亲信心腹之人,独揽大权。两年后发动兵变企图推翻曹芳和司马懿,另立年龄较长曹彪(曹挥儿子)为帝。还有做作南线原来最高指挥官曹休死后,满宠接替负责统领各路兵马对吴作战是之至随曹操的老部下,不是宗室近臣却大有渊源威望极高都督扬州满宠的王凌。王凌是曹操老部下合抟《孙子兵法集解》。有相当军事理论水平虽然和满宠不和,屡次打小报告想代取满宠军政大权,但明帝聪明化解矛盾,让满宠年老退休,才得到权力。但王凌是坚决反对司马懿,是叛乱首先反叛司马懿的地区。还有母丘俭,他上级是司马懿作为其部下受他赏识,在远征辽东公孙渊时独当一面,充分施展他的智略才华, 立下许多大功。但司马懿死后,由于夏侯玄,李丰被司马师杀了后。司马懿死后,母丘俭地位处境,有了微妙关系变化,也与司马氏决裂的发生反叛,最后却是与司马师共同平定母丘俭文钦的叛乱的诸葛诞,也在东吴的支援下于257年发动叛变次年被司马氏镇压,诸葛诞被大将军司马胡奋所斩。也被杀三族同情者数百人拒绝投降被杀。淮南驻守雍州的夏侯霸与曹爽有亲戚关系征西将军,侄儿夏侯玄被召入洛阳后被杀而郭淮代替自已将军,十分不安因而逃入蜀国。司马懿这次政变,摧毁消除了以曹爽领导的曹氏宗室在朝中势力。曹氏宗室子弟全都被司马懿并关进邺城军营,不许乱说乱动,曹氏宗室从此力量日渐薄弱无力反抗,司马氏得完全掌握魏曹的权力,控制了曹氏政权,达到逐步消灭曹家势力,为取代曹魏政权铺平道路,为司马炎代魏立晋奠下基础。而曹操的子孙虽然反抗都被镇压再也翻不了身做为跟随曹操的最小满宠都退休要死了再无为曹支持立柱。
ww3721
因为没那么多傻子呗。长点脑子都该明白选谁!
第一个,哪还有所谓的跟随曹操起家的旧部。
五子良将最后一位张郃咋死的心里没数么?不就是挡了司马懿的路被活活算计死的吗。打曹真调回中央病死之后,司马懿是实实在在掌握了军权的,况且司马懿以卓绝的能力和光辉的战绩奠定了无敌统帅的地位。无数次的征战使司马懿在军中势力根深蒂固,所谓曹操旧部早被清除了。
第二个,曹爽自个作死。
曹爽上台后,宠信何晏之类的一帮宵小之徒,只一心争权夺利。对内排除异己,到处伸手揽权,甚至欺负到当朝太后头上。对外因好大喜功,肆行征伐,结果是铩羽而归,徒费国力。曹爽的作为让魏国政局动荡,国力衰退。朝野怨声载道,有识之士没有不憎恨的。元老大臣们甚至都盼着司马懿出来主持大局。
第三个,涉及权力争夺时的站队选择。
即使还有曹操的旧部,无非也是这些曾经功臣的子孙后代。都是有家有口,躺在父辈余荫下享受富贵的。谁肯拿着满门老小的性命和荣华富贵给曹爽陪葬呢?
高平陵之变中,司马懿发动的又狠又准。一面请了太后旨意占据大义名分,一面全面掌握军队控制了京城。相比之下,曹爽就跟待宰的猪猡一样。胜负之势一目了然。何况司马懿是什么人,连诸葛亮都磨死了,曹爽一个纨绔二世祖怎么可能是对手!
所以即使有曹操旧部,在这场权力斗争中,也知道该选择哪一方成为胜利的追随者,而不是傻乎乎的去给人当炮灰陪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