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問題只有通過媒體才能解決嗎?這是個例還是群體現象?

“小區每部電梯裡都有樓宇廣告,廣告收入依法應由業主共同享有,但事實卻不是這樣。”昨日,家住長青路的葉先生來電反映小區物業在日常工作中的不當之處。看到本報昨日推出的“誰把物業慣成大爺”專題報道後,許多市民、網友紛紛來電或留言,表達自己對小區物業管理的觀點和看法。

“看完報道,我覺得非常有共鳴。”家住呂厝的劉先生說。他還將報道轉發到小區業主群內,引起了其他業主的熱議。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討論起小區物業的管理水平。還有業主反映,小區的保安存在管理疏漏等行為,物業管理水平有待提升,“收起物業費來倒是挺積極”。

昨日報道刊出後,不少讀者也撥打本報市民熱線,提供相關信息和線索。海滄居民郭先生說,自己所在小區的物業管理費每平方米將近5元,但是物業的管理卻問題不少。小區垃圾常常無人清理,每天找車位都得花去不少時間,甚至有車輛直接堵在通道上。

 【案例】

金色陽光小區

私畫車位擋住消防門 部分停車位已被擦除

戴女士家住湖里區金色陽光小區,近日,她來電反映,在沒有經過業主同意的情況下,物業私自畫了多個停車位,有的甚至阻擋了消防門和消防栓。

戴女士說,這些私畫的車位是5月初發現的,有些擋住了消防栓和消防門,有些設置在拐角處,屬於視覺盲區,正規車位的業主開車經過時要很小心,也導致相鄰的正規車位停車不方便。接到業主反映後,城管執法人員到場核實,責令物業將通道上的私畫車位取消,恢復原狀。

小區物業服務中心主任李先生表示,5月初時,有部分業主反映,親友來訪時車輛沒地方停,為此他們增設了9個停車位。他坦言,此舉沒有經過業主同意,也沒有貼出公告通知。但他強調,這些增設的臨時停車位是不收費的。

關於停車位堵住消防門的情況,李主任說:“這種情況有是有,但是你停個兩三個小時也沒什麼影響,那只是個通道而已;如果說長時間停放肯定是不行的。作為臨時停放還是說得過去的。”他說,一些不符合規範的車位也擦除掉了,希望業主能夠理解,如果有些業主反對,他們可以將剩餘的臨時停車位取消,“但以後有業主的親戚朋友過來,就只能全部停在外面,等著被貼單吧!”

部門說法

將派人到現場查看 若屬實將責令整改

湖里區城管部門工作人員表示,增設地下停車位要經過建設和規劃部門審批通過。對於金色陽光小區的這一情況,他們會再派出執法人員到現場查看,如果發現不符合規範的問題,將開展整治行動。

消防支隊工作人員表示,如果停車位的設置影響消防安全、存在消防安全隱患,影響人員疏散和滅火救援,比如將消防通道、疏散通道等作為停車位使用等情況,業主可以撥打96119舉報投訴,如果情況屬實,消防部門會責令物業進行整改。

龍山山莊小區

車輛停放無人引導 道閘口亂停車無人管

“我們有車位的業主每個月都要繳交80元的停車管理費,但是物業有在管嗎?我真的不知道交這錢是幹嗎的。”龍山山莊小區業主張女士來電反映,小區內部道路僅容兩輛車通行,但不管什麼時間,都會有一個車道停滿了車。

業主張女士說,到了晚上,車庫門口的兩個車道都會亂停車,導致有車位的業主難以進出,有些時候人都不好走。“有一次,有一輛車直接停在拐角處,我開車經過時不小心剮蹭到,你說這個責任要誰負,還不是要我自己掏錢,那輛車停的時候保安沒有制止,但物業會給我們負責嗎?”她說,類似的事情時有發生。

對此,物業管理處負責人石先生表示,物業之前也曾對停車亂象進行過整治,但收效甚微。由於小區內開設了兩個幼兒園,接送孩子和走親訪友的外來車輛較多,白天車輛管理難度很大,而晚上停放的基本都是小區業主的私家車。關於停車阻擋消防通道,他回應,物業沒有接到居民反映此類問題,大多時候也很難界定停放位置是否會堵塞消防通道。但只要一經發現,物業人員都會立即聯繫處理,將有關車輛移開。

【物業回應】

禾祥商城小區

存在問題:酷暑天砍樹、門崗不設防等

因走程序拖到最近 未向園林部門報備

對於來訪登記形同虛設的問題。餘雄飛承認,如果人員“比較可疑”,保安會要求查看證件,沒有特殊情況,只是登記一下信息就讓進,接下來會要求保安在遇到陌生人進出時查看證件。

 公園東路96號

存在問題:物業費標準偏高、停車位被對外出租

物業也是要賺錢的入住率高後再規範

他表示,小區目前交付了70戶,其中有49戶已經入住,不過仍有很多房屋是“空置”的,物業管理費存在很大的缺口。“物業公司也是要賺錢的,現在這種情況我們連員工工資都發不出來。”他說,管理處現在有4名工作人員,小區裡面還有4名保安,加上保潔人員等,每個月光工資開銷就將近3萬元,而入住率不高導致管理處入不敷出,不得已才將小區內的空餘車位對外開放。他說:“我們也就是鑽了這麼一點小空子,等到以後業主都入住了,我們就不再對外開放,並且做規範。”

對於小區內漏水、水壓不足等問題處理慢的質疑,李春福表示,在接手這個小區的物業管理工作後,所有公共設備要檢查一遍,“事情比較多,比較忙”,並且有些公共設施在維保期內,需要聯繫施工方來整改。

他還透露,這個小區的物業主任已經換了好幾任,“現在物業不好做,收費標準從4毛錢到5元都會有人投訴,要是好做,怎麼會一直換?”

 瑞景新村

存在問題:停車收費高、發停車票“看人下料”

高收費為控制車流停車票確實有漏洞

廈門市建坤誠興物業有限公司是瑞景新村的物業管理公司,就小區停車收費高、標準不統一的問題,物業主任張過渡說:“外來車輛太多,小區道路又擁擠,為了控制整體車流,通過業委會投票同意後,我們才這麼執行的。”

張過渡解釋,物業發出去的停車票大部分都是“2小時內2元”,並且要加蓋物業的公章。考慮到茶館經營時間長,所以給他們的停車票是不限時的,其他的停車票都要加蓋物業的公章才能生效。他說:“如果發出去的停車票都是‘免費不限時’,可能會有業主找店面業主要停車票鑽空子,這樣會造成小區內的停車位無法租售,我們只能儘量想辦法來解決。”最後,他坦言:“還是會有漏洞的。”

網友“風範”

就想知道一點,這些不作為的物業誰來管?

網友“果真”

任意妄為,以賺錢為目的,要這種物業來幹嗎?希望相關部門重視,起到監督作用,規範物業管理!

網友“愛**豬”

說到這話題估計好多吐槽的!

網友“郭漫漫”

我打電話給物業公司負責人投訴,他還罵我,跟我說你投訴你去投訴。

網友“阿衝”

小區物業管理上難免會有業主不滿意的地方。這個問題怎麼來權衡?怎麼來辨別對與錯?總體來說缺少一個物業與業主的交流溝通平臺,物業怎麼及時發佈消息,第一時間讓更多業主知道。

網友“小草”

物業要靠業委會管,但成立業委會卻沒人去投票。

【市民原聲】

18:26康先生:前年臺風把我們小區車庫入口的玻璃吹碎了,物業一直說修,到現在都還沒修。(熱線員:哪個小區?)集美蓮花尚院,物業是廈門白仕德物業。

李淑琳整理

18:40顏女士:我是萬科金域藍灣小區的業主,我們業委會成立好久了,物業就是不移交公維金,而且我們有證據證明他們挪用了好多。物業的問題太多了。我們原來每層樓有兩個垃圾桶,幾年前被物業拿去萬科湖心島用了。現在要用我們的公維金去買垃圾桶,沒這道理啊!李淑琳整理

17:53劉女士:我是新蓮花新龍山的住戶,我們這邊電梯三天兩頭壞掉,確實是很麻煩,不徹底修下,真的是很糟糕。昨天壞一次,今天又壞了兩次。我們真是沒辦法,我給你講,我們是住十幾樓的,這樣一天幾趟很累很累啊!(熱線員:哪家物業?)這個我還沒注意。許雅真整理

15:52林先生:嘉禾路339號四川大廈的物業問題多多,而且業委會在2012年就已經到期了。有消防問題還有維修的問題,衛生也沒有做好,公維金沒有公佈賬目,錢花哪裡了,各維修項目也沒有公示給業主確認。(熱線員:什麼物業?)揚成物業。

許雅真整理

17:57楊女士:我們這邊是金雞亭小區,物業是住總物業,管理非常混亂,主要是衛生比較差,保潔人員和保安人員嚴重不足。晚上除了兩個收費的門崗能看到保安,其他門都是看不到的。還有一個就是車輛的問題,整個小區停放的車輛非常多,不僅有小區業主的,更多的是別的小區的車停進來,造成消防車、120急救車幾乎沒辦法進來。去年清明節我們小區失火,就出現這種情況,消防車進不來。還有一名業主生孩子,120急救車進不來,孩子生在樓道上。(熱線員:什麼時候的事情?)去年的事情,具體幾月份記不起來了。(熱線員:業主孩子生在樓道上那個事,當時你在現場嗎?)我不在現場,也是聽別的業主講的。還有一個就是我們小區內有人隨意擺攤,進來到處都是賣水果、賣菜的,什麼車都隨意進來,幾乎是沒有任何控制。李淑琳整理

 容我一言

拷問物業服務意識

-陳進容

“誰把物業慣成大爺?大爺是什麼樣子的?業主能把投訴電話打到媒體,這本身就說明了物業與業主的溝通是出現問題了。”昨天,一位讀者打來電話說,晚報這次關於物業管理的“大爺”的提法,其實就是對個別物業公司服務意識不夠的一種拷問。

應該說,每個小區的物業服務,都有不斷提升的空間,做得再好的小區物業管理,也會有值得拾遺補缺的地方。物業有做得不好的地方,業主提出來,物業如果願意認真對待、積極改進,那也構不成業主眼裡的“大爺”形象,我們的報道所聚焦的問題,其實基本上的癥結還是在於物業的自我定位錯誤、服務意識不強、管理行為不規範。

一家物業管理公司的負責人昨天看到朋友圈轉發的晚報大型報道後,留言說:“看得我一頭汗,不管是‘大主大意’還是‘看人下料’,業主吐槽的原聲很尖銳、也很生動,讓我們這些做物業管理的公司看了,都出出汗、紅紅臉,這樣的敲打很有必要。平常如果多聽聽業主的聲音,多主動接受業主的建議,多花些時間和精力解決業主提出的問題,就不至於讓業主的不滿和困擾訴諸無門,不至於讓自己的物業管理問題見諸報端。”

我們也理解,沒有一家服務企業不想把自己的品牌形象樹立好,但物業本身是企業,有時候,一些思路跑偏了,完全出於企業的利潤考慮,物業服務的質量和效率就會大打折扣。我們把多個小區的物業管理問題報道出來,也讓不同的物業公司之間互為鏡鑑,自查自省,看看自己所服務的小區,是否也存在這樣的問題,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主動整改、推動自身的物業管理水平向更高更好更令人滿意的方向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