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繼業:心繫郵政信傳萬家

甄继业:心系邮政信传万家

鄉親們不論老人小孩都親切地稱他為“小甄”,班組同事們也尊稱他為“甄師傅”。他就是甄繼業,今年41歲,是地處深山區唐縣郵政局軍城支局一名投遞員,自1997年9月參加工作以來,二十年如一日,兢兢業業、恪盡職守,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做黨的忠誠使者,百姓的貼心人。

對工作認真負責

最初上班,被分配負責唐縣花塔鄉片區,他早晨5多點鐘出發,每天行程90多公里山路,有些路段自行車根本走不了,只好扛起自行車跋涉前行。在這樣的環境條件下,不論遇到多麼惡劣的天氣,他都準時把郵件送到鄉親們手中,從未降低過服務水平,從未發生過缺報少刊、丟村甩點、捎轉郵件現象,郵件妥投率始終保持在100%,早早實現了農村包裹直投到戶服務。

甄繼業時常勉勵自己,“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在一條條崎嶇的山路上,他用瘦弱的身軀揹負50斤重的郵包,累了,隨便找個地方休憩一會兒;渴了,喝一口隨身帶的白開水;餓了,啃口饅頭對付一下。每當他困惑時,鄉親們期盼的眼神總浮現在眼前,那是一種無比的信任,那是一份厚重的情感。這深情厚誼時刻感動著他,激勵著他,推著他在漫漫郵路上鏗鏘前行。

做黨的事業的忠誠使者

甄繼業給自己提出要求:“做服務工作的就是要讓用戶百分之百的滿意”,在和用戶交往的過程中,不管男女老少,他始終保持著熱情和藹的態度。時間久了就和他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投遞段上的老人小孩都親切的稱他“小甄”。

白花村小學坐落在半山腰,條件艱苦,信息閉塞,村民們逢年過節才會走出大山,採購貨物。就在這種情況下,繼業同志堅持每週上山兩次,把報刊雜誌送到學校,把信件送到村民手裡,有時還替他們貼上郵資和電話費。

木蘭村甄清泉,早年在山西霍州煤礦上班,現在回到老家,老兩口一起生活,兒女都在山西那邊,他的工資單2005年到2012年都是由甄繼業代領代支,從沒有出過一分錢的差錯,老人把甄繼業當兒子一樣信任。甄繼業還為老人自費訂了一份老年生活報,把黨的溫暖和關愛傳遞給人民群眾。

多年的投遞工作使甄繼業認識到,他傳遞的是黨的聲音,他就是黨的使者,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代表著黨和郵政的形象。他從來都以一個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已,從未叫過一聲苦,喊過一聲累。山裡人居住偏僻,鄉親們出趟山不容易,總習慣讓人捎點啥。十幾年來,他幾乎每天都為鄉親們捎東西。由於年齡的慢慢變大,有時怕忘了,就記在本子上,隨身帶的小本子裡面密密麻麻地記著何年何月何日幫誰捎東西,墊付了多少錢,何時歸還等等,內容大到幫用戶捎錢匯款、辦戶口本、捎種子化肥,小到幫人修表,給小學生買本買書。

大家尊敬的“甄師傅”

甄繼業深受其它投遞員的敬愛,被班組同事們尊稱為“甄師傅”。他總是不求回報的把自己所掌握的專業技能無私地傳授給班組乃至投遞分局的投遞員。作為軍城支局一名老員工,他經常會帶一些新進來的徒弟,手把手教授他們投遞操作的方法,手把手的教他們如何正確使用日戳,用什麼方法數報、套報更快更準,如何儘快掌握投遞道段規律……在他這種好學、實幹的工作精神帶動和鼓舞下,其他投遞員都以他為榜樣苦練投遞技能,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徒弟們也很上心,他們不僅學到了師傅和技能,也把師傅的品格和精神傳播到更遠的地方,因工作調動,這些徒弟也先後成為個郵政點的業務精英,這也是“甄師傅”最為開心和自豪的。

在奉獻中閃光

在20年的投遞行程中,甄繼業行走近29萬公里,投遞郵件156萬餘件,代領代寄包裹7218件,死信變活290多封。20年裡,他騎壞了4輛自行車、5輛摩托車。他在這塊生他養他的熱土上,灑下了辛勤的汗水,收穫著醇厚的親情……

甄繼業常說:“郵遞員的工作雖普通,但在服務百姓的過程中,我體驗到了奉獻的快樂,懂得了信任的分量,也收穫了尊重與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