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人是絕情絕義的嗎?NO,他們深懷情義-淨慧老和尚回憶2位養母

無意間在《生活禪者》這部記錄淨慧老和尚生平的紀錄片中,聽到淨慧老和尚回憶養母的故事,結合淨慧長老生前撰寫的著作中的部分內容,筆者在本文分享一位禪者對自己母親的情感。出家人對眾生深懷情義,這種情義超越普通人的情感。

出家人是絕情絕義的嗎?NO,他們深懷情義-淨慧老和尚回憶2位養母

1933年,淨慧老和尚出生於湖北新洲,一歲零五個月時,因家鄉受災,被賣到一座尼姑庵,被庵中仁德、海善二位比丘尼師父收養,得到悉心照顧。

在《守望良心》一書中,淨慧老和尚講到,海善比丘尼在他十歲的時候去世。海善尼師去世的時候,六十九歲,臥病在床多日,最後要嚥氣以前,她的手和腳老是往後縮,身邊的很多人都不知道是什麼意思,淨慧長老當時在旁邊,突然明白老人家是想坐起來,因為尼師當時說話已經不便利了,淨慧長老就問海善尼師:你是不是想坐起來呀?尼師點頭,大家扶著她坐起來,盤腿結定印念阿彌陀佛,往生了。所以淨慧老和尚感慨:這個老人家對我恩德這麼深,她最後往生西方的時候,我明白了她的意思,算是報了她的恩。

出家人是絕情絕義的嗎?NO,他們深懷情義-淨慧老和尚回憶2位養母

1979年初,淨慧老和尚平反,從老家奉調回北京工作,去向被迫還俗的仁德尼師辭行,仁德尼師依依不捨,對他說:“你這一去很久不會回來了,我非常希望我閉眼睛的時候,你在身邊。”

第二天一早9點鐘左右,淨慧老和尚背了一個小書包,離開養母的家,出門走了不到二十米,養母就從坐著的椅子上躺了下去,有人就叫老和尚回去,到了下午三點,老人就去世了。

出家人是絕情絕義的嗎?NO,他們深懷情義-淨慧老和尚回憶2位養母

淨慧老和尚說:”雖然她不是我的親生母親,但是這種依戀之情,非常使我受感到。我沒有想到,我離開的時候,能夠使她的願望得到滿足。所以我又幫她助念入殮,送她上山。她的願望實現了,我最終能夠報答她對我這一場撫養的恩德。“

“這件事,使我對人生的感觸,特別特別的深。儘管那時我已經40多了,像這樣的一種情感,在這種生離死別之際,有這樣的一種感應,確實是對我有很大的一種教育。”淨慧老和尚一生中,常常回憶自己的養母,這在他的詩文中不時有流露。

出家人是絕情絕義的嗎?NO,他們深懷情義-淨慧老和尚回憶2位養母

1963年8月淨慧長老曾寫下《三十初度》的詩文:

寄跡空門廿八春,不堪回首憶前塵。

罔知阿母生前徳,深負尼師撫育恩。

詩中深深的感念兩位尼師的養育之恩。

出家人是絕情絕義的嗎?NO,他們深懷情義-淨慧老和尚回憶2位養母

1964年春節寫下《新年憶母》:

時逢佳節裡,憶母念紛馳。

南北三年別,孃兒兩地思。

青山頻入夢,雪夜冷裁詩。

白髮慈顏老,晨昏未有期。

詩中滿滿的都是對養母的思念。

據淨慧老和尚自己說,後來他修虛雲禪林,修蘆花庵,都是為了報答當年撫養他的比丘尼的恩德,以這種方式來報恩。

出家人是絕情絕義的嗎?NO,他們深懷情義-淨慧老和尚回憶2位養母

由此想到虛雲老和尚當年為報父母之恩,曾三步一拜,朝拜五臺山。在筆者看來,這些偉大的禪者從來都不是離世遁形,絕情絕義的,他們對如母的眾生深懷情義,又超越普通人的情義,是我等的榜樣,將指引我們前行。

原文出處:湖北隨州寶善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