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白酒企業全國化“模式、策略、要點、動作”(上)

浅谈白酒企业全国化“模式、策略、要点、动作”(上)

浅谈白酒企业全国化“模式、策略、要点、动作”(上)

文丨黃昌勝

一、白酒企業全國化的階段(背景)。

本案不討論茅臺、五糧液、汾酒、洋河、瀘州老窖等超級品牌的國際化,那是更高維度的擴張。白酒企業的全國化,是有企圖的酒企的事業夢想。

從歷史看、全國化可分為幾個階段:

階段一:很久之前的老名酒的全國化(如茅臺、汾酒、瀘州、五糧液、古井貢、全興、劍南春),其中也有秦池央視標王式的曇花一現。這一階段的特徵是官方評選的中國名酒,具有先天優勢,極其有利於全國化;老大輪流做,各領風騷幾年;全國化的程度參差不齊,茅五劍格局顯現。

階段二:2000年前後,繼老名酒全國化後,不甘寂寞的新名酒開始迷糊式全國化(如金六福、小糊塗仙、口子窖、稻花香、枝江等)。這類酒企也許沒用形成清晰的全國化的思維和路徑,只是憑本能進行更大區域的擴張。品牌上央視或明星代言、渠道採用陣地戰,比如口子窖是典型的餐飲盤中盤模式、金六福小糊塗仙則是大流通模式、稻花香枝江則低檔化為主。這一階段的特徵是,新名酒的全國化戰略不明晰、全國化的實際落地廣度並不是很大。

階段三:行業鼎盛期的2006-2012年,各類酒企或多或少都提出了全國化戰略並都走了幾步,(如洋河、郎酒、古井貢、今世緣、雙溝、衡水老白乾、白雲邊、四特、豐谷、瀏陽河、習酒等等)。這一階段的特徵相對複雜,群雄逐鹿群魔亂舞,雞血式情緒化的全國化戰略氛圍瀰漫。有的企業明確自身的全國化路徑、有的企業僅僅是全國化的發燒友而不是行動者。從結果看,優秀企業大部分都抓住了行業井噴期機會,應流而上獲得了成功,但數量很少,如洋河、牛二、郎酒、古井貢、老村長。

階段四:2013-2015年,全國化出現了分化,“退潮的時候才知道誰在裸泳”是沒有錯的。大部分小企業迅速退潮全國化(尤其是撒胡椒麵泛全國化招商的企業),大部分中型企業難以割捨繼續堅守全國化(如水井坊、捨得),部分中型企業逐步退卻(如小糊塗仙、口子窖、稻花香、枝江等);部分企業則是戰略性維持全國化,低調務實的全國化(如古井貢、江小白)。

階段五:2016年至今,新一輪全國化戰略在沉默中砥礪前行。白酒行業經歷了繁雜和喧囂之後,屬於冷靜階段的名優品牌時代和白酒創新紅利時代,真正的全國化機會已經很少,可稱之為名優品牌的全國化時代。如名酒的系列酒,茅臺系列、五糧液系列、洋河系列、瀘州系列、郎酒系列、古井系列、水井坊、捨得;另外還有創新性白酒,如江小白、一罈好酒等。

二、全國化的基本釋義和三個維度。

全國化,業界很難有統一的行業標準,個人感覺可以通過三個維度進行粗線條描述:

1、品牌(知曉度、關注度):如投放央視廣告、全國性的衛視廣告、大型互聯網平臺廣告。大探照燈式的品牌傳播,光線能迅速輻射全國的銷區範圍,廣而告之效果明顯,因而品牌全國化是非常重要的指標。

2、區域市場佈局的面積:酒業的品牌和產品在全國30多個省級區的各類零售終端的面市率(互聯網網購暫不計入),簡單而言就是鋪貨面。

3、銷售額:一是酒企的總盤在業內屬於佼佼者,11個億以上是基本門檻(2017年白酒總銷售額5654億,統計企業1593個,則酒企平均銷售額=3.55億元;以銷售規模達到行業平均的3倍作為基本門檻);二是酒企在全國佈局的基礎上,小面積區域市場運作的深度和匯量,也需要考量,如某個地級市終端運作深度和總銷售額。

即,品牌全國化、市場全國化(全國化的市場標準,後文將專項闡述)、銷售額規模化。真正意義上這三個指標都達標的企業,也就是茅五劍瀘洋等,總數絕對不超10個。

所以,本案更多是立足於全國化(泛全國化)進行思考和總結:成功酒企的全國化是什麼樣的,未來的酒企全國化應該是什麼樣的。

三、全國化佈局(擴張)模式歸納。

從白酒酒企全國化的階段和結果來看,不亞於春秋戰國的諸侯混戰大片。總體而言,成功的企業相對是稀少的,本案儘量用濃縮的方式最大化的展現成功企業的全國化的模式(有效的模式)。

1、模式一:官方賦能的先天名牌(名酒)天賦擴張模式。

1)模式核心要點:有超強超有力的品牌勢能(主要基於政府的官方認定),聚集於老八大和新八大,品牌勢能促進酒企快速全國化;也是最早期的全國化模式。

2)必備條件:官方認定的中國名酒。

3)實施難點:

名牌認定官方化,是極度稀缺的資源和資本,千里挑一絲毫不為過;

早期多為面上招商,近期轉入名酒終端化深耕;

4)代表品牌示例及描述:10個

主要為:茅五劍瀘州子品牌與買斷品牌;

洋河率先崛起,古井貢慢人數步也有突破;

汾酒一度輝煌,後因假酒事件深受其害,最近有恢復的跡象;

西鳳、董酒不知道原因;

全興輝煌過後,將優勢資源全部過繼給水井坊,沉寂至今。

2、模式二:大手筆大廣告傳播、強硬拉動模式。

1)模式核心要點:資本(財力雄厚、雄財大略)),以錢為翹板、前置性的在權威媒體,進行品牌廣告的投入,強力拉動市場;

2)必備條件:有錢任性;

3)實施難點:

對財力要求高、對於魄力要求高;

至少3年以上的品牌投入預算和實施規劃,動輒數億的資金;

在消費碎片化現象明顯的現今,傳播硬拉機會相對變小;

資源前置風險大、預投的風險係數極高;

4)代表品牌示例及描述:

郎酒:幾屆央視春晚、一戰成名;

國臺:新創造的醬香品牌,大手筆的廣告和明星代言,現在的知名度不亞於中國名酒。

3、模式三:核心城市突破、佔據制高點向周邊形成燈塔輻射效應;

1)模式核心要點:聚焦細分市場、集中優勢資源聚焦於核心區域市場,進行資源前置預投。憑藉資源優勢、從中心市場突破並向周邊輻射,逐漸形成形象和銷量雙樣板市場,以點帶面。

2)必備條件:發現市場機會並高效聚焦

目標少且相對聚焦;

聚焦品牌;

聚焦細分價位;

聚焦某一產品系;

聚焦核心區域;

資源聚焦並前置性投入;

進行區域市場深耕的系統能力非常高(如省會、百強縣)一二類大城市);

3)實施難點:

細分市場的機會把握;

聚焦、專一化戰略的不折不扣的實施;

資源前置性投入風險大(如種子始終拿不下合肥);

核心城市市場的成功難度越來越大(如省會市場、預投數億元不一定會有效果);

現今,地方酒企、區域名牌根據地意識強,地緣情結和地方保護客觀存在,競爭對手的反擊力量也異常強大。

4)代表品牌示例及描述:

洋河海天早期打鄭州、上海、北京(備註:洋河現轉為品牌拉動模式);

古井打合肥、鄭州(備註:古井現在結合品牌天賦、傳播拉動模式)

仰韶打鄭州、白雲邊打武漢、宣酒打合肥、衡水打石家莊和唐山

4、模式四:區域專銷、開發買斷模式

1)模式核心要點:憑“既有的品牌優勢、或樣板市場優勢、或大傳播支持、或人際關係”,吸引全國性或區域性優質經銷商,實施品牌買斷經營,充分利用商業資源快速全國化;

2)必備條件:

品牌優勢、樣板市場的號召力、傳播支持

人際關係

3)實施難點:

品牌優先、其他為次要要素

企業願意放開專銷開發、貼牌買斷

企業為專銷開發、貼牌買斷,設立專門的組織

4)代表品牌示例及描述:

伊力特:通過買斷模式,實現了品牌的全國化和市場的泛全國化;是區域性酒企全國化的標杆。

五糧液:酒業大王的由來;

瀘州老窖:2012年前,是全國買斷和區域買斷的標杆;

郎酒:品牌+央視廣告的預投,需要快速見效——所以群狼氾濫;

5、模式五:品類細分戰略模式

1)模式核心要點:品牌和產品本身具有品類上的差異,憑藉品類差異立足於細分市場,服務於品質和品牌,從而獲得細分市場的最大化優勢;

2)必備條件:

品類差異性極為明顯、穿透力很強

3)實施難點:

品類培育和教育,需要持續和放大

4)代表品牌及描述:

毛鋪苦蕎酒:健康白酒的領軍者

牛欄山二鍋頭:二鍋頭的品類細分

非白酒類:勁酒、寧夏紅

6、模式六:低成本戰略化模式

1)模式核心要點:憑藉企業固有的低成本優勢,以資源聚焦策略實施區域市場深耕,形成模式模板,隨之進行區域的複製和滾動開發;

2)必備條件:低成本優勢+聚焦策略+模式複製

3)實施難點:

具備低成本優勢:如生產、稅收、原輔材料等

區域深耕的嫻熟技巧;

為低成本建立配稱體系;

4)代表品牌及描述:

老村長:食用酒精的低成本優勢、分裝廠、深度協銷的人海戰術

龍江家園:同老村長

早期的沱牌低檔酒:分裝廠為主

7、網紅白酒全國化模式:

1)模式核心要點:利用互聯網工具或思維、品牌有基礎、產品有個性

2)必備條件:企業老闆是網紅、或產品本身是網紅(現象級)

3)實施難點:

成為行業現象,被同行廣為流傳

網紅可解決商家(渠道)認知的問題,但是消費者消費認知仍需努力;這也是江小白全國化所面臨的問題——高粱酒如何征服消費者;

4)代表品牌及描述:

江小白:互聯網思維和白酒結合的典型案例

一罈好酒:吳老闆的網紅效應

褚酒

8、其他模式:賦能模式——人民小酒,至少品牌全國化了。

綜合而言,白酒企業全國化的標準沒有辦法給出清晰的答案,但模式是可以總結和提煉出來。也許白酒企業並不清楚,自己是如何全國化的:有的是憑藉本能去央視媒體投放核心品牌廣告(優秀衛視)、有的參與國際大事、借勢國之大事等;有的企業則是採用相對貼合自身優勢的模式,如老村長的低成本、一罈好酒的網紅經濟。不同時期,同一個企業全國化模式是不一樣的(洋河最為典型,從早期的核心市場突破轉向傳播拉動)。紅酒企業的全國化,也包含在上述幾個模式的範圍內(低成本模式不可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