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戰南京:商戶板結難撐滴滴“剩宴”?

再戰南京:商戶板結難撐滴滴“剩宴”?

沉寂近一月,滴滴在外賣市場再次掀起微瀾,6月連開三城的口號正在兌現中,其中在滴滴外賣在南京的呼聲最高,這也是繼無錫之後,滴滴外賣業務開啟的第二座省會城市。滴滴外賣無錫實驗的偃旗息鼓、南京市工商局的“枷鎖”並沒有澆滅滴滴外賣的野心。

局已打開,滴滴外賣的勢卻只是看上去很美。

“入侵”南京外賣,滴滴再佈局

這無疑在宣佈滴滴外賣無錫實驗的“失敗”。然而,挫折擋不住的是滴滴“入侵”外賣市場的痴心。6月1日,南京滴滴外賣開城,在前期各種形式的營銷造勢下,上線首日在南京熱度頗高。繼而,滴滴還高端宣佈成都開城在即。

和無錫開城類似,為新註冊用戶發放50元大禮包,聯合商家開展優惠活動,和餓了麼、美團等老牌外賣平臺競爭以降低扣點或對商家以及騎手額外補貼作為主要手段。

6月8日,滴滴外賣公佈了在南京上線一週的數據情況。數據顯示,南京市民一週時間吃掉了七萬多份鴨子相關菜品,平均每天超過一萬份,數量驚人。滴滴官方表示,目前滴滴外賣已經覆蓋全城大部分熱門商圈的餐飲類商戶,包括全國連鎖品牌、特色商戶等。

按滴滴的口徑,選擇南京市場:一方面是互聯網的投票呼聲最高;另一方面,美團打車上線的第一座城市是南京,當初美團突然宣佈開展網約車業務,讓毫無防備的滴滴以及一眾網友都大吃一驚。現在滴滴打算把外賣業務擴展到南京,南京成了全國唯一同時有美團打車和滴滴外賣的城市,南京成了雙方第一交鋒的陣地。

起跑線相同了,接下來就看各家業務誰做的好,誰家的服務質量高了,雙方可以真正的打一場對壘戰。

由於強勁的補貼,滴滴外賣南京初上線的成績非常亮眼,然而,在餓了麼和美團雙雄爭霸的市場,補貼終究是一種純粹的刺激反應,搶來得不過是價格敏感型和好奇心用戶,一旦補貼結束,這些用戶也就作鳥獸散了,當然,好奇心用戶極有可能變成“殭屍粉”,前有滴滴無錫外賣市場的先例。

上線半月,滴滴南京外賣市場同樣地是從秣馬厲兵秒變悄然“無聲”,喧囂之後,外賣市場真實情況逐漸浮出水面。

滴滴外賣官方公佈數據顯示,在上線第一週時間裡,南京送餐總里程數176餘萬公里,通常來講送一單餐的平均里程是3公里,那麼滴滴外賣過去7天每天的訂單量約為8.4萬;讓人詫異的是,這個成績僅僅只是滴滴無錫高峰期的四分之一,而南京2017年常住人口達到833.5萬人,遠高於無錫的655.3萬人。

滴滴外賣南京市場的戰績並沒有展現出

“商戶板結”,短期難以撼動

後端,餐飲是個集採購、生產、銷售一體化的產業,從採購菜品原材料、庫存管理、後廚管理、供應鏈管理(有的是因為存放時間過長產生的腐爛變質,有的則是因為廚房內部員工在處理原材料過程中不妥當而造成),餐飲商戶極度依賴於餐飲SaaS系統(Erp、Crm、Crp、SCM)的建立。

2016年12月,美團組建了餐飲生態業務部,銷售符合其“餐飲開放平臺”標準的餐飲軟件,團隊規模達2000人,大量美團地推員工轉向了銷售ERP軟件,經過市場兩年的耕耘,中小型餐飲商戶開始逐漸適應美團的餐飲SaaS管理系統。

在餐飲SaaS軟件戰略佈局上,美團先後投資卓驥“大家來”、美味不用等餐飲Saas軟件公司; 5月16日,美團與屏芯科技宣佈,美團已完成全資收購屏芯科技。回顧近幾年,美團在SaaS軟件方面的投資事件:

再戰南京:商戶板結難撐滴滴“剩宴”?

當把餐飲SaaS軟件賦能進行到這個層面,實際上也已經不僅是降本增效的問題了,同時能借此實現流程的數字化和食材的可溯源,另一方面餐飲SaaS軟件鎖定了整個交易的流程,從點菜、催菜、用戶支付和商戶收銀管理,打通了整個支付流程;通過交易鎖定和生態鎖定,美團餓了麼藉助餐飲SaaS軟件和自身優勢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了商戶板結。

儘管滴滴外賣可依賴於資本強大、補貼高額,但由於餐飲行業自身存在的一些問題,滴滴外賣在餐飲SaaS服務的解決上也面臨困境。

其一,餐飲行業經營業態複雜多樣。從前廳、廚房到供應鏈等各個鏈條的經營,到大、中、小型等不同業態的餐廳,都對創業公司提出了不同要求。這就導致創業公司產品難以實現標準化。

其二,餐飲SaaS的銷售大多來自直銷,而非分銷渠道,這就意味著服務商在搞研發之餘,還要自建地推團隊。滴滴是選擇和餐飲SaaS服務商合作還是重新開發?SaaS服務按月度、年度付費的租金方式導致回款週期延長,短期內公司收入難以彌補銷售成本,致使許多初創期的餐飲SaaS公司尚在夾縫中求生。

其三,餐飲SaaS商戶習慣的建立,這是個長期的過程,不同於高額補貼帶來的易走失用戶。舉個例子,餐飲商戶用慣了美團點評的會員管理,再來個滴滴會員,營業分析、訂單分析、顧客分析等超過100種數據報表再學一遍,重新進行一輪培訓和引導店員,市場教育成本太高太高。

“粗線條的戰略”,中高端商戶終成軟肋

今年剛成立的滴滴外賣在只能算個“後進生”,在餐飲SaaS系統的耕耘上幾乎為“0”,這個因素也導致滴滴外賣在後續商戶端發力上捉襟見肘。

這也一定程度上導致滴滴外賣平臺的商戶結構較為畸形,80%以上均為黃燜雞、沙縣小吃等大眾快餐小商戶,麥當勞、必勝客等高端餐飲商戶缺失。這不僅說明滴滴外賣短時間內很難建立起完整的商戶關係網,更重要的是,這讓用戶選擇的外賣區間相當受限,影響了他們的消費體驗。

在實際的操作上,滴滴外賣“粗線條的戰略”,並沒有加碼內功,商戶數量與商戶結構存在明顯短板。從滴滴外賣南京頁面中可以明顯感受到,滴滴外賣的商戶數量遠遜於競爭對手美團與餓了麼,很多用戶在另兩家平臺經常點到的菜餚,在滴滴外賣卻不見蹤影。

商戶結構同樣沒有競爭力。在無錫,滴滴外賣被冠以“吃雞專用”的定位,眾多“吃雞系列食品”位列其中。而近期滴滴外賣在南京公佈成績,進一步印證了其“品牌商戶匱乏”的事實。據江蘇新聞廣播報道,“米飯堂”與“櫻花食堂”作為滴滴外賣明星商家出現,但實際衛生條件卻並不能讓人放心。

其一,滴滴外賣的合作商家數量劣勢。相比美團、餓了麼,滴滴外賣作為新人,在入場時合作的商家數量可能不足以媲美他們,因為合作商家不足,滴滴外賣本身就存在市場增長的天花板,所以訂單量不及預期也可以理解。,商戶面臨滴滴、美團抉擇,熱情似乎也並未被滴滴的優惠所點燃,尚未高潮便已落幕,這也使得滴滴外賣在南京日單量僅為無錫的四分之一,出現了明顯的“後勁不足”。

滴滴從“入侵”到“突圍”,一旦停手前面的投入無法挽回,商戶端的軟肋非一朝一夕可以彌補,人聲鼎沸之下,商戶板結難撐滴滴“剩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