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田忌賽馬的思路對比保險,不要太當真

有讀者聯繫我,因為看了一篇產品對比而找一款產品,因為該產品屬於捆綁銷售,就很糾結,這讓我想起了田忌賽馬的故事。

田忌賽馬是一個很有名的故事。戰國時期的齊國大夫田忌和齊王喜歡賽馬。你想啊,一個王,一個大夫,王的好馬肯定比大夫的好啊。每次田忌和齊王賽馬,都只有被吊打的份。

從魏國逃難過來的孫臏給田忌大夫出了一個主意,用下等馬比齊王的上等馬,輸;用上等馬比齊王的中等馬,贏;用中等馬比齊王的下等馬,贏。就這樣三局兩勝,田忌第一次贏了齊王,孫臏也取得了齊王的信任,才有了後來的圍魏救趙打敗龐涓。

保險營銷的江湖,這兩年有一股風氣就是產品解析,有點走火入魔了。

用田忌賽馬的思路對比保險,不要太當真

產品解析,就離不開產品對比,有對比,才有優劣。

保險是很專業的產品,而且是一個無形的產品,大家看到的只不過是一份保險合同而已。這麼專業的商品,絕大多數消費者是看不懂,甚至大多數保險業務員都是看不懂的。於是一些相對懂保險的開始寫保險的文章,為了讀者更容易看懂,就會拿一些參數來對比。

每家公司在開發產品的時候都會有自己的考量,保險江湖根本就沒有一款各個指標都完敗對手的產品。於是在做產品對比的時候,就會出現田忌賽馬的“智慧”,拿自己想推薦的產品的主打賣點來對比同類產品的非買點。

用田忌賽馬的思路對比保險,不要太當真

就拿重疾險來說,有的產品便宜,有的產品保障範圍廣,有的產品有多次賠付,有的產品等待期短,有的產品輕症不佔額度等等,單獨拿出來每一個賣點都很好,但是這些賣點分散在不同的產品裡面,強調某款產品的賣點比競爭對手好,而忽略競爭對手的產品的賣點,這是寫這類文章越不過去的一道坎。作者最後形成的結論,是自己主觀的結論,很難是一個完全中立客觀的結論。

還有一些文章,抓住某款產品的一個點無限的放大,完全否定一款產品,讓那些已經買完這款產品的人產生上當受騙的感覺,這樣傷害的是消費者對行業的信任度,而不會單純的舍A取B,君不見在這些寫手的“教育”下,很多人買保險先問“這個產品有什麼坑”?

用田忌賽馬的思路對比保險,不要太當真

保險從業人員尚且弄不明白這中間所有的道理,更多的讀者、潛在的消費者其實也是弄不太明白的,過多的單個產品分析、對比,是一個陷阱,會引導消費者過分關注單個產品的性價比,而忘記整體方案的合理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