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車的請注意,選車型時有些冤枉錢其實可以不用花的!

不知從何時起,國人有了這種用車消費理念:汽車配置越多越好,買車要儘量選配置多的。這種購車理念造成了近幾年來自主品牌“技術不夠,配置來湊”的造車思路。受自主品牌影響,合資品牌也加入了這波風潮,各種不知名的英文縮寫配置成為了新車宣傳的又一噱頭。

買車的請注意,選車型時有些冤枉錢其實可以不用花的!

車載wifi(每年約400元)

買車的請注意,選車型時有些冤枉錢其實可以不用花的!

當萬物互聯的時代越來越近,人們愈發離不開網絡,四處都有網絡,車裡wifi自然少不了。不過實際體驗中車載wifi網速不如手機網速快,流量收費還比手機套餐貴,且開車過程中連wifi使用手機存在安全隱患。所以,願意使用車載wifi的消費者怕是沒幾個。

全景天窗(約5000元)

買車的請注意,選車型時有些冤枉錢其實可以不用花的!

全景天窗算是國內消費者最喜聞樂見的配置之一,白天抬頭看太陽,晚上抬頭看星星月亮,好不浪漫,偶爾還能探出頭去裝裝X。而老司機的實際反應是:空氣差不敢開、冬天冷不能開、夏天開了空調不能開、下雨不能開,一年真正用不了幾次。

後排多媒體(約3000元)

買車的請注意,選車型時有些冤枉錢其實可以不用花的!

該配置多半適用於有專屬司機、常在車上辦公的商務人士。在一般家用車上,即便後排經常坐人,但有實用性及方便程度遠超後排多媒體的手機、IPAD等移動設備,誰還願意一本正經坐著看後排多媒體的“小電影”。

後視鏡加熱(約400元)

買車的請注意,選車型時有些冤枉錢其實可以不用花的!

後視鏡加熱原理是利用電熱片發熱烘乾雨霧雪天鏡面上的水霧。然而效果並不明顯,真正遭遇大雪暴雨時,就算把電熱片燒融也難起到丁點作用;況且日常用車前發現後視鏡有水霧,放下車窗順手擦淨是件簡單的事,用不著加熱功能代勞。

大燈清洗(約1000元)

買車的請注意,選車型時有些冤枉錢其實可以不用花的!

該裝置利用前燈下方的水口噴水清洗大燈上的灰塵汙垢,以保證照明效果,常見於北歐車型用以清理大燈積雪。國內大多數城市不會常年大雪,也幾乎沒人會把車開去泥地裡打滾,車燈不太可能髒到看不到前方的地步,要是真有那麼髒也該洗車了,何必用大燈清洗?

換擋撥片(約600元)

買車的請注意,選車型時有些冤枉錢其實可以不用花的!

當自動擋汽車大行其道之時,換擋撥片只不過是所謂駕駛樂趣的遮羞布。日常家用車通常都是D擋開到底,鮮有需手動升降擋的情況,且多數匹配良好的自動變速箱換擋速度遠比人為換擋速度快。真正熱愛駕駛的人會去選擇手動擋,而超車降擋都拿捏不準的人,換擋撥片不是多此一舉嗎?

自動泊車(約4500元)

買車的請注意,選車型時有些冤枉錢其實可以不用花的!

作為無人駕駛技術之一的自動泊車功能聽起來相當不俗,但在實際體驗中,對使用環境要求相當高,車位要標準,速度要合適,且難以識別四周較小的異物,在複雜擁堵的交通環境中難有用武之地。因此,使用自動泊車還不如提升自身泊車技術實際。

買車的請注意,選車型時有些冤枉錢其實可以不用花的!

每樣配置都蘊含了其研發者的良苦用心,以上所說並非否定其技術成果,而是對消費者的一種建議。對於汽車配置,消費者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使用情況進行選擇,可有可無的配置大可不必考慮,畢竟配置的增多無疑會帶來更高的購車成本。綜上盤點只是教授的一些拙見,若您還有不同的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