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放蕩不羈愛自由,詩風清新自然,還在旅途中結識了摯友王維

讀孟浩然的詩歌,我們會發現他那種清淡自然的風格。無論是“木落雁難度,北風江上寒”,還是“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都沒有多少華麗的語言,卻有著鮮明的形象與閒淡的感覺。正是憑藉這種風格,他在山水田園詩歌領域有著自己的一席之地。可是他的仕途非常坎坷,十幾年的漫遊求仕最終是無功而返。

他放蕩不羈愛自由,詩風清新自然,還在旅途中結識了摯友王維

到了四十歲的不惑之年了,他也沒有獲得過一官半職。他曾經在長安創作了《長安平春》一詩,抒發渴望及第的迫切心情與渴望追求。當年的孟浩然三十九歲,然而,命運並沒有垂青他到了開元十六年(公元728年),依然科舉不中的他到東都洛陽遊覽,在洛陽滯留了半年多的時間裡,他真的感受到了什麼是落寞躊躇以及惆悵哀怨。

可是生性熱愛自由的孟浩然沒有抑鬱到孤獨地守在狹隘的地方,他奔向了更為廣闊的大自然之中。也是在這一年,他結交了自己的人生摯友——王維。當時王維給孟浩然畫像,兩人後來成為忘年之交。而且他和宰相張說交情很深,友誼很深厚。這些都是孟浩然落寞歲月裡的溫情與美好。雖然他在科舉上常常名落孫山,但是憑藉自己的才華與風度得到了當時眾多名士的欽佩與敬仰。不過,他仍然不改自己熱愛自然的秉性,追求自由的內心底蘊始終是他一直不曾抹去的心聲。

他放蕩不羈愛自由,詩風清新自然,還在旅途中結識了摯友王維

於是第二年的秋天,落寞彷徨的孟浩然最終還是想要前往真正自由的大自然之中來使自己得到靈魂的休憩和精神的棲息。他選擇從洛陽乘船漫遊吳越(今江蘇浙江一帶)。可能是因為他想要通過領略異域風情,來逐漸消除自己的落寞感與孤寂感。他在襄陽、洛陽等地輾轉,到了夏季他開始遊覽吳越之地,與曹三御史在太湖泛舟。曹三御史打算推薦孟浩然,但是當年寫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的他卻創作詩歌來婉言謝絕,這表明他更為熱愛的是美妙空靈的大自然而不是充斥著繁文縟節和勾心鬥角的官場。

他放蕩不羈愛自由,詩風清新自然,還在旅途中結識了摯友王維

下面這首《自洛之越》就是他從洛陽前往遊吳越的前一天所作的。我們一同來分析一下他在這首詩中的獨特情感:

遑遑三十載,書劍兩無成。

山水尋吳越,風塵厭洛京。

扁舟泛湖海,長揖謝公卿。

且樂杯中物,誰論世上名。

——唐 孟浩然 《自洛之越》

他放蕩不羈愛自由,詩風清新自然,還在旅途中結識了摯友王維

這裡的首聯“遑遑三十載,書劍兩無成” 其中“遑遑”是寫忙碌的樣子。當時孟浩然已經四十一歲,自從他被啟蒙讀書算起,到現在已經三十年了。“書劍兩無成”,《史記》中記載:項羽年輕的時候,“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詩中用以自況,說自己三十多年辛辛苦苦地讀書,結果一事無成。其實這是他的憤激之語。頷聯“山水尋吳越,風塵厭洛京”則運用了倒裝,本來是因為“風塵厭洛京”,所以“山水尋吳越”。

一個“厭”字,形象地表現出詩人旅居長安洛陽的惡劣心緒與苦悶心緒。詩人在長安是求仕,從他在洛陽與公卿的交往看,仍在繼續謀求出仕。但是半年多的奔走毫無結果,以致詩人終於厭煩,想到吳越尋山問水,洗除胸中的鬱悶。

他放蕩不羈愛自由,詩風清新自然,還在旅途中結識了摯友王維

頸聯“扁舟泛湖海,長揖謝公卿”當時他的路線是乘船從洛陽出發,經汴河而入運河,經運河達於杭州(越中)。詩人計劃要遊太湖,泛海遊永嘉(今浙江溫州)。可見他的“泛湖海”並不是空談,而是他真真切切地尋山問水。孟浩然一生為人傲岸,“長揖謝公卿”表現的也正是這種傲岸。他並不因為求仕失意,就向公卿搖尾乞憐和奴顏媚相。

“且樂杯中物,誰論世上名”,化用了陶淵明《責子詩》“天運苟如此,且進杯中物”。末尾兩句暗用張翰的話:“使我有身後名,不如即時一杯酒。”其實這是憤激之語。我們要知道的是,孟浩然年輕時就有強烈的功名心,希望像鴻鵠那樣搏擊長空,一展宏圖。但是他懷才不遇,不被賞識,報國無門,只好去遊山玩水。

他放蕩不羈愛自由,詩風清新自然,還在旅途中結識了摯友王維

這首詩通過帶有孟浩然詩歌典型風格的文字鮮明地表達了他內心真實的情感,既總結自己勤勉失意的一生,又表明自己對人生的態度。

文|青舟(三度平臺簽約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