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看诗圣杜甫如何借王昭君涨“粉”

一生忧国忧民的杜甫,在经历了宦海沉浮之后,到了人生迟暮的晚年还是没有看到“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的繁荣景象,所映入眼帘的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贫富差距的怪状。这使得他非常失望痛苦,但是他也无能为力去改变当时的局面。但是杜甫仍然十分向往着往昔繁荣的开元盛世,逐渐走向晚年的他曾经写下过“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这是晚年(广德二年(公元764年)的 寄居阆州时创作的,其中真挚的向往以及对当时所面对境况的愁苦表现栽了字里行间。

咏怀古迹|看诗圣杜甫如何借王昭君涨“粉”

他虽然得到了严武的推荐和重用——在广德二年(公元760年)的时候,严武推荐杜甫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做了严武的参谋,因此后人称杜甫为杜工部。接着对当时的状况非常失望不满的杜甫又辞了职,。在接下来的这五、六年间,杜甫寄人篱下,生活依然非常清苦,他《 》写道:“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更为困苦的就比如是他在《百忧集行》:“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东门。”他用一些生活细节来表现自己生活的困苦,他说他的孩子那种还没有懂事的孩子不知道对父亲很尊重,饿了的时候不管是不是爸爸,是不是要遵循父子之礼,饿了就吵着要饭吃而且在东门外号哭。到了秋风暴雨之中,杜甫的茅屋破败,饥儿老妻,彻夜难眠,他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其中所向往的是“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而不是仅仅自己的衣食饱暖。

咏怀古迹|看诗圣杜甫如何借王昭君涨“粉”

在困苦的几年之后,唯一能够给他提供依附的严武也不幸去世了。他随后不得不带着自己的家人离开了成都,经嘉州、戎州(今宜宾)、渝州(今重庆)、忠州(今忠县)、云安(今云阳),于大历元年一路漂泊到达 (今奉节),他也在这段时期内创作了一系列非常经典的作品。《 》、《 》、《 》、《 》、《 》、《 》等大量名作都是这个时期的作品。

咏怀古迹|看诗圣杜甫如何借王昭君涨“粉”

可是杜甫思乡心切,归心似箭,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到家乡。他从 (今奉节)乘舟出峡,先到 ,又转 ,年底又漂泊到湖南 。正如他在《 》中所写的那样,“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他已经等不及回到自己魂牵梦绕的家乡了。

在这一过程中,他先后游历了 宅、 古居、昭君村、永安宫、先主庙、武侯祠等古迹,对于古代的才士、国色、英雄、名相,深表崇敬。因此就写下了那五首非常著名的《咏怀古迹五首》,这里我们选择了其中的一首来欣赏: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唐代 杜甫 《咏怀古迹其三》

咏怀古迹|看诗圣杜甫如何借王昭君涨“粉”

这首诗的首联前两句“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首先点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毕竟在地理位置上远隔数百里,本来是望不到的。但是满腹才情的作者发挥想象力,由近及远,构想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图景。他就以这个图景作为这首诗的首句,起势很不平凡。接着颔联两句“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作者只用这样简短而雄浑有力的两句诗,就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杜甫在这里大概是借用了南朝 《恨赋》里的话:“明妃去时,仰天太息。紫台稍远,关山无极。望君王兮何期,终芜绝兮异域。”那和无边的大漠连在一起的、笼罩四野的黄昏的天幕,它是那样地大,仿佛能够吞食一切,消化一切,但是,独有一个墓草长青的青冢,它吞食不下,消化不了。这句诗就给人一种天地无情、青冢有恨的无比广大而沉重之感。

咏怀古迹|看诗圣杜甫如何借王昭君涨“粉”

接着颈联“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紧接着前两句,更进一步写昭君的身世家国之情。由于汉元帝的昏庸,对后妃宫人们,只看图画不看人,把她们的命运完全交给画工们来摆布。其实这里杜甫是借助王昭君的不幸遭遇来侧面写自己郁郁不得志的境遇。尾句“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借千载作胡音的琵琶曲调,点明全诗写昭君“怨恨”的主题,可以说是卒章显志。杜甫此时寓居在昭君的故乡,正好借昭君当年想念故土、夜月魂归的形象,寄托他自己想念故乡的心情。

文|青舟(三度平台签约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