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所謂的窮人和富人,10年後可能完全顛倒

今天所謂的窮人和富人,10年後可能完全顛倒

以30年前的萬元戶舉例,如果那個時候他就有投資的概念,並且他可以每年按照10%的複利獲取穩健的收益,那麼30年後的今天,1萬元增值到多少錢呢?

10000*(1+10%)30=174494

1萬塊連續每年穩健獲得10%的複利增長,30年後約17.5萬元。17.5萬對於今天來講好像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可是想想實際的購買力,30年前的一萬元可以買多少東西,現在的17.5萬元可以買多少東西。

今天所謂的窮人和富人,10年後可能完全顛倒

我們無法例舉身邊的每一項關於吃穿住行的消費增長比例,但是簡單感受一下,就會發現一個痛苦的事實,即便每年按照10%的穩健的複利增長,當年一萬元的購買力並沒有同步到今天。

怎麼樣才算是同步了那個時候的生活水平呢?或許可以這樣理解:30年前擁有1萬元所能買到的東西,所能感受到的幸福感和富足感,放到今天,這個數字是多少呢,100萬還是1000萬?這個數字因人而異,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個時候擁有1萬元是有錢人;現在擁有17.5萬元,你還會覺得自己是有錢人嗎?

如果投資不考慮實際生活的支配或者生活水準的提升,純粹的數字增長是毫無意義而且蒼白的。

如果每年10%的複利增長都不能讓我們獲得財富保值的安全感,這個似乎是讓人窒息的結論。現在大家選擇的理財有達到這個標準嗎?沒有。

我們再來看如果不投資,很多年後資金貶值為以前的十分之一,那麼我們來看看富人、普通人和借錢的人分別的資產是多少(案例舉例只是說明原理,不糾結具體數字)如下:

今天所謂的窮人和富人,10年後可能完全顛倒

結果就是萬元戶泯然眾人,普通人還是普通人;而對於借下萬元鉅款的人,今日還起來卻輕輕鬆鬆。真正應了那句話:今日之才不是財,明日之債不是債。那些消失掉的金額去哪裡,不說你也應該明白;而更應該明白的道理是消失掉的錢是誰的?

如果把錢拿在手裡或則存在銀行,消失掉是自己的辛苦錢;如果從銀行借錢出來,消失掉的是別人存的錢。你還的可能還是當初那個借款的數字,可是償還力已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所以你覺得怎麼投資是一種不錯的選擇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