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以750分考上清华,现居美国,问是否回国,她说出这些心里话

每年高考都会成为人们的热议话题,其中涌现出的各类状元便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说起历年其中最出类拔萃的人,不得不让人想到何碧玉。

14岁以750分考上清华,现居美国,问是否回国,她说出这些心里话

何碧玉是河南新乡人,她有着出众的天赋和刻苦的后天努力,在她14岁的时候便以750分的高考分数进入了清华大学,而这样的成就依然罕见。现在她在美国的高校中从事相关的医学研究。当人们问及她有没有归打算的时候,她委婉地表达了希望留在美国发展的愿望。

14岁以750分考上清华,现居美国,问是否回国,她说出这些心里话

这就引申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出国的人才应不应该回到祖国,国内对人才的保护到不到位?

每当论及这个问题,大家总会将其上升的爱国的高度。若以思想层面来探讨这个问题,看似找到了问题要害的所在,但并不能彻底解释这个问题。由此便就引申到人民为什么要爱国?似乎在我们的概念里,爱国是每个人天生应尽的义务。但国与民是对等的,国爱民,民爱国。爱国是我们对这个国家的归属和认同,这需要国家对民众有同样的付出才能赢回。

14岁以750分考上清华,现居美国,问是否回国,她说出这些心里话

对于人才来说,国家需要对人才有足够的尊重和保护,才能吸引人才留在国内发展。而目前国内和国外相比,在学术水平上有一定差距,这是我们无法回避的是,在一些项目上我们的研究水平和相关设施无法满足相关人员的要求,但是我们相信在未来我们会在这些方面追上其他国家。

14岁以750分考上清华,现居美国,问是否回国,她说出这些心里话

另一方面,我们对待人才的态度。老一辈的科学家是我们所有人榜样,他们当初突破一切不利条件回到国内不仅是一种爱国精神的体现,更是一种奉献精神的体现。奉献精神是一种更为高层面的品格,但是不能以此来要求所有的人。或许在这种精神的渲染之下,我们都觉得奉献是一种理所应当的行为。但是在和西方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对比下就有了自己的劣势。人才也是人,需要生活,需要动力。只以情怀作口号,如何能吸引得到见识了世界的人才?

或许通过这些才能让我们更加深刻理解老一辈科学的伟大之处。我们不能以老一辈的高标准来要求诸如何碧玉这一类人才,但是我们也应该向国际看齐,尊重人才、保护人才,结合中华民族精神作引导,才能让国内成为人才的聚居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