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攝影師會不會沒有題材可拍?

金立攝影

如果把攝影當成藝術的話,我們說,這門藝術跟其他藝術形式相比,還相當年輕呢。

你可以參考文學藝術、繪畫藝術和音樂藝術,哪一個不是伴隨著人類文明的出現、已經存在了幾千年?但是也沒有說,文學、繪畫將來沒有題材可以發揮了。

就比如說中國的文字,各個年代的常用字也不過幾千,卻能幻化出無窮的詩歌、散文、小說。


藝術領域裡,可能電影跟攝影是比較相似的,他們都起源較晚,你看,我們給電影分成愛情片、科幻片、戰爭片、動作片、倫理片等等類別,他們也沒有嚷嚷著說電影沒有題材可以拍了,反而電影,也會隨著時代與時俱進,反映出不同的時代特徵,和導演、演員的個人特色。你看上個世紀的電影,跟如今的電影,亞洲的,跟歐美的,對比起來是不是很容易看出來其年代特徵和地域特徵?

除了內容,表現形式也會與時俱進。從最初短暫的幾秒鐘的火車進站畫面,到現在3D、4D、IMAX、杜比,未來,電影必定也會隨著時代發展,有更多新的表現形式。


用電影作比喻只想讓題主更有代入感。



你看安塞爾·亞當斯的風光片,你看愛德華·韋斯頓拍攝的青椒(對,就是青椒,他把青椒拍出了石膏像一樣的質感);然後你再看郎靜山的風光攝影,明顯就與亞當斯不同,他是東方式的,寫意的,如果說亞當斯拍出了中世紀的磅礴感,郎靜山就是拍出了中國的古典山水畫。

同樣是街拍,你看佈列松的,跟何藩的,也不同,哪怕同樣是拍中國人,何藩拍的,就是一看就更有東方韻致的。


安塞爾·亞當斯的《月升》

郎靜山 作品


愛德華·韋斯頓拍攝的《青椒》


題材永遠是有的,大千世界,從宏觀,從微觀,換個角度,就會有不一樣的發現;而不同的人,哪怕是拍攝同一題材,都會有明顯的個人風格烙印。


我們現在看到的各種攝影作品“同質化”,一來是因為,在網上曬這些作品的很多人,都稱不上是真正的“攝影師”,可能只是用攝影來養家餬口、亦或者閒來無事拍些照片打發時光;二來,很多玩攝影的人越來越懶,他們不願意探索自己的風格(因為這真的很難),喜歡跟風,喜歡扎堆去拍一些已形成模式的照片,比如說那張叼著旱菸的雲南東川的農民,比如說頤和園的“金光穿孔”,比如說三里屯的扎堆街拍。等等這些原因,才造成了我們一眼看過去這些攝影作品,總覺得似曾相識,總覺得都拍爛了。


(攝影觀光團,這老爺子也成名人了)


當然以上只是針對攝影藝術而言,至於我們普羅大眾平時隨手用手機的一拍,應該還稱不上是“攝影”吧。



君峰影像

未來攝影師會不會沒有題材可拍,首先可以肯定的回答:不會。



這種提法有些杞人憂天,攝影師是通過獲取影像的方式來服務社會、行業、或者進行個人的視覺藝術表達。縱觀攝影不到200年的發展歷程,隨著科技的進步,攝影技術與觀念也不短革新。攝影的表現形式在近些年確實出現很大的突破,但在題材上還是更多圍繞自然與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人類在各個領域的認知過程都有攝影的呈現。


很多人說,攝影各種題材,各種表現方法幾乎都有人拍過了,已經不會有什麼新意了,個人不同意這種觀點。

攝影在很大程度上是用影像的方式記錄人類社會的發展,只要社會在不斷髮展,攝影也必經隨著它的發展而發展。

其次,就算有再多攝影題材被前人拍過,但用照相機觀察表面客觀事物時,高度每升高或下降一度,角度左右每變化一度,所呈現出來的都會有所不同。因此攝影師不僅不會沒有題材可拍,而是隨著科技發展,會日新月異的用攝影的方式探尋各種領域。



未來攝影,將是人類在任何領域都不可缺少的生活、工作方式。攝影師也將有著無限的發展和挑戰。大家有不同意見歡迎在評論區討論,您如何看待未來的攝影?



每圖

的確,歷史上從來沒有現在這麼多攝影師,這麼多藝術家。也確實,很多題材都被攝影師們反反覆覆的拍、年復一年的拍。比如花卉,比如日出日落等等。

但是,任何題材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季節之下都會有不同的展現。只要有變量就有層出不窮的新的影像。何況題材的主體不變,但是周圍還會有無數的變量。包括攝影師也會有不同的心情,來用不同的角度來詮釋新的意義。

而且,一個題材雖然很多人在拍,但大多數是重複的角度。沒有新意,沒有創意。而創意是有無限可能的,可以在一個題材中加一點東西、減一點東西,再換一樣東西與之結合,就形成了新的創意。

其實,即使在你身邊,天天見到的東西,只要你有新穎的創意,一定會拍出新的角度、不一樣的詮釋。前幾天就見過瀋陽一個小夥用小玩偶為主體拍一座城市。讓人眼前一亮。


金立攝影

在未來會有可能出現這種情況,但能拍的題材還是很多的。攝影師確實越來越多,但是攝影師的定義很難,就像婚紗攝影店裡負責拍照的攝影師,估計只會拍人像也叫攝影師,

其實攝影師也不是全能的,什麼都會拍的攝影師屈指可數。題主所說的各種場景都拍爛了,什麼花卉日出也早就不拍了。不知道題主是否達到了巔峰,拍日出日落的是很有意思的,也是很難拍的,並且長焦廣角都可以拍,也許是題主在拍攝中屬於審美疲勞了吧,總是用那幾個數據去拍,拍的多了就噁心了。其實拍日出日落可以轉換場景,山頂上,海邊,草原上,高樓上都是可以拍的。


我看到一盤食物,我就拍一盤全都拍上。結果畫風是這樣的。這樣的桑葚沒有食慾吧,看著一堆也不舒服,其實我們可以拍幾個就行了。

轉變角度就會有不同的效果,看看是不是立馬高大上了?攝影還是有搞頭的,就這幾個桑葚,我也可以拍幾個小時,因為我可以任意擺放位置,可以添加其他元素,比如一個盤子,一個水杯,可以造點菸霧繚繞的感覺。



我們拍照是為了什麼?攝影師拍照想表達什麼?有時候像會議攝影師,去現場拍照就是按部就班的拍大場景,拍特寫,拍會議後的合影,所以就感覺沒有新鮮感了。

題主上傳的星軌 極光 花卉,前兩個我是一直沒有時間去拍攝,星軌相對簡單一些,就是比較熬人,拍攝時間長,極光目前國內沒有,只有去國外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攝影題材也會不斷的增加,攝影的樂趣也會提升,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在河邊湖邊一群人拿著各種器材在拍攝,不管是攝影愛好者還是專業的攝影師,都在用心去拍攝,去感受攝影帶來的那種氣氛。


濟南攝影師麥兜

如果你把攝影當作藝術來追求,可以說藝無止境。當下中國攝影界大都追著潮流走,模仿為主,沒有個性,沒有創新,走著走著就沒有路了。但我思考了,我創新了,就有了我拍不完的題材。我常常問自己,我為什麼要拍這張作品,我的這張作品和別人的有什麼不一樣,我要告訴大家的是什麼?藝術的道路是艱辛的,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攝影藝術家的。藝術的追求有三個境界:一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二是,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三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你拍照了,你搞攝影了,你有這樣的經歷嗎?沒有的話,就不要說我沒什麼拍了。

這是一個藝術的痛苦時期。你靜下心來,找一個自己喜歡的專題,好好的學習學習,作點深度的研究,你就會豁然開朗,就有了自己可以拍得方向和題材了。日本的一個攝影家,一輩子拍富士山,把富士山拍得太美了,我想很難有人能超過他了。搞藝術就要能沉下心來,久久為功。千萬不要把得什麼獎為自己的目標,要得獎,你就難有個性,你就會跑到沙漠拍牽一隊駱駝,優美的光影色彩,是很美,但大家都一樣,何談藝術個性。

大多數的人拍拍照,玩一玩,開心就好。當你決定要走藝術的道路,你就要準備吃苦。是學習的苦,是探索的苦,是孤獨的苦,是努力不斷追求作品高度的苦。

文學有了幾千年的歷史,好的作品依然層出不窮。攝影藝術才短短的歷史,只要思考,只要創新,就不斷有新題材可拍。


建清7510

不會啊

其實攝影也是一門表達藝術,和寫文章一樣。

咱們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上下五千年,那不一樣有的是文章可以寫,光小說就能開闢出多少分類呢。

其實攝影也是一樣的,攝影是用來記錄的,譬如生活和美景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時間就是一張不同的照片。

攝影的門類也太多了,可以拍攝的題材數不勝數。

隨便舉個例子,觀念攝影。人們的意識和想法在不斷變革,隨之產生的觀念攝影也會隨之變化,觀念作為意識層面的表現形式之一,其存在是多元化而且多變化的,所以僅僅就觀念攝影一說而言,這題材就拍不盡了。

在未來,隨著科技更新和生活方式的不斷變革,隨之而來的拍攝題材也會隨之增多。所以說,攝影是在接下來不僅不會發愁沒有題材可拍,可能還會在接下來有更多的題材可以拍攝呢。

以上內容出自光陰社浮影游魚,圖片源自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