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大使館“封殺”平安保險,平安保險犯了什麼錯?

近日,一則來自奧地利大使館的通知,著實讓國人震驚了一把:今年一季度剛剛坐上國內保險一把手寶座的平安保險,其簽證保險竟被奧地利大使館“封殺”了!


奧地利大使館“封殺”平安保險,平安保險犯了什麼錯?

奧地利大使館的“封殺”通知

很多持有平安簽證保險的用戶,當場被拒籤,要求當場購買其他保險公司的簽證保險,或者自己另外購買簽證保險後改日遞送材料,給很多人造成不便。

吃瓜群眾紛紛表示不解,平安保險和奧地利大使館之間發生什麼糾葛了?怎麼直接就下達這種“死亡通知令”?

先簡單說說什麼叫簽證保險

簽證保險實際上就是為了滿足申根國家對於申根簽證的特殊要求,而必須購買的一種境外旅行綜合意外險。在遞交申根簽證材料時,必須同時遞交簽證保險單,證明可擔保國外住院費用及遣返費用,保障期限不得低於一個月,且醫療費用保險金額不得低於3萬歐(30萬元人民幣)奧地利大使館“封殺”平安保險,平安保險犯了什麼錯?

簽證保險對醫療責任保額有要求

既然簽證保險是辦理申根簽證的必要條件,為什麼平安保險會被“封殺”呢?

原來,事情的起因是平安養老保險的一名客戶在海外發病,在提交理賠申請後,平安養老保險公司經過核賠調查,發現客戶既往病史在投保時未如實告知,屬於除外責任,因此拒絕賠付。

客戶到奧地利大使館進行投訴,由於客戶在訴求過程中描述有傾向性,奧地利大使館也並未主動去了解具體情況,就直接下達了封殺令。

奧地利大使館“封殺”平安保險,平安保險犯了什麼錯?

奧地利大使館

事情發生後,平安養老保險很重視,為了避免更大的損失,派專員向奧地利大使館解釋此事,並就該投訴客戶理賠一事協商進行了通融賠付,算是“妥善”解決了這件事情。4月23日,奧地利簽證中心已恢復對持有平安保險保單旅客的申請。

這件事情,表面上看是由於客戶的執著,藉助外界的力量,改變了理賠的結果。但在“保險觀察”看來,這件事情折射的是國內保險業的窘境:不如實告知的成本代價是多少?

保險合同是典型的合合同,保險條款完全由保險公司擬定,投保人只能選擇接受還是拒絕,對條款不具備協商修改的權利。而投保人多數是對保險領域不太熟悉的人,萬一保險條款裡有什麼“坑”,一不小心可能會掉進去,因此大家習慣於將投、被保人稱為弱勢群體

(相較保險公司而言)。

出於這一點考量,我國《保險法》對保單持有人進行了充分的保護,比如第30條就規定,當合同條款有兩種以上解釋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應當作出有利於被保險人和受益人的解釋。

因此,在實際理賠中,我們就會發現一個現象,只要客戶會鬧,甚至藉助媒體的力量,最後保險公司就不得不賠付,或者至少要賠付一部分,此時保險公司儼然又成為了“弱勢群體”

不得不說,這個現象很怪異,因為這和法治的理念背道而馳。

奧地利大使館“封殺”平安保險,平安保險犯了什麼錯?

平安保險集團

回到這起事件本身,平安保險是否存在過錯?過錯是存在的,平安保險未有效地和客戶進行溝通,而是直接下發了拒賠通知書,處理的比較生硬,沒有人情味。

但是看問題不能本末倒置,該處理方式本身並未違反保險法和合同約定,既往病史不理賠是保險行業通行的條款,客戶投保時未如實告知既往病史,是客戶過錯在先。

國內保險業與保險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大是全方位的,投保人不如實告知風氣盛行就是其中之一,這其中一方面有業務員錯誤慫恿的因素在內,另一方面也有投保人對如實告知重要性認知度不足的原因在內。

不如實告知,最後不一定賠不到,因為有兩年不可抗辯條款保護。就算情節嚴重被拒賠,只要會鬧,也是有獲賠可能性的。再不濟最後沒鬧成,保費也得還給我。因此,不如實告知的成本極低,除了損失了一部分資金的時間價值以外,投保人幾乎不用承擔任何經濟上的風險。

國內保險法充分保護保單持有人,甚至在訴訟過程中讓被保人和受益人獲得超出合同約定範圍之外的額外利益,“保險觀察”並不反對,內心甚至隱隱支持(儘管理智上不應支持),因為這樣可以讓投保人買保險更放心。

但僅從奧地利大使館封殺平安簽證保險一事背後的原因來看,指責平安保險貌似就不是很理智了!

我是保險觀察,一個客觀、專業、有溫度、有態度的保險自媒體。請關注我,讓我把專業帶給你!如果有任何保險問題,歡迎諮詢!

奧地利大使館“封殺”平安保險,平安保險犯了什麼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