諜戰劇的巔峰之作,絕對不輸《潛伏》!

從大熱的《潛伏》到開年爆紅的《和平飯店》,諜戰劇成為了很多觀眾"又愛又恨"的劇種。

"愛"是因為諜戰人員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隱秘的危險行動又會刺激腎上腺素的分泌讓人異常興奮。

"恨"是因為好多諜戰片完全就是表情包的集合體,再加上各種石頭炸飛機,空手戰勝鬼子聯隊的橋段也太偽科學了。

最近世界盃火熱進行中,諜戰片也不甘示弱一連兩部搶佔收視。

一部是經常出演諜戰片的"魚蛋叔"帶來的《愛國者》;

諜戰劇的巔峰之作,絕對不輸《潛伏》!

一部是九年沒有出演過電視劇的"廠花"帶來的《脫身》。

諜戰劇的巔峰之作,絕對不輸《潛伏》!

不過在帶大家加入《愛國者》和《脫身》大型混戰現場前,我們決定先來跟大家國產諜戰片一路走來的"艱辛歷程",順便重溫一把諜戰片中的槓把子《紅色》。

諜戰劇的巔峰之作,絕對不輸《潛伏》!

網上普遍蓋章《潛伏》是諜戰片的鼻祖,其實在此之前國內一些戰爭片裡就已經有"竊聽情報"、"隱秘接頭"的情節。

比如國內第一部諜戰片《敵營十八年》中,短短九集,說的是共產黨員江波隻身深入虎穴十八年,不顧個人安危,與敵周旋,一次次送出重要情報,粉碎了敵人的陰謀詭計,終於迎來解放!

這時塑造的諜戰英雄幾乎是"高大全"的完美人設,熱血果敢、機智忠誠、少有瑕疵,令人敬佩。

至於諜戰片的雛形,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會提及孫紅雷、姚晨、祖峰主演的作品《潛伏》。

諜戰劇的巔峰之作,絕對不輸《潛伏》!

諜戰片中常見的情報手段和生存法則,都在這部電視劇裡有所體現,甚至還有許多似曾相識的套路——例如男主從開始的小心謹慎到後來的步步為營,女主從討厭男主到後來的心生愛慕,當然還會有一個頭腦清楚卻沒人相信的男配,等等。

諜戰手段充滿驚險刺激,例如大boss眼皮下靠茶葉交換情報。這應該也是後期諜戰片中靠各種不搭調物品交換情報的出處。

諜戰劇的巔峰之作,絕對不輸《潛伏》!

而後的《黎明之前》從一開始就揭開臥底031的身份,編劇將懸念從人物身份上移至抓臥底的過程中,高智商博弈讓不少觀眾感嘆,"終於不拿我們當白痴了。"

導演劉江影片通過快速鏡頭切換、不斷倒敘、情節反轉以及大量純偵破技術的真實再現,看《黎明之前》確實費腦子。

後來劉江導演又拍攝了《懸崖》,將諜戰戰場從上海轉移到東北,1938年的中國東北,共產黨特工周乙,為了方便其潛伏在敵人內部,組織派遣了一名女報務員顧秋妍假扮他的妻子。面對特務科心思縝密的強大對手高彬,兩人的真實身份面臨著嚴峻挑戰。

諜戰劇的巔峰之作,絕對不輸《潛伏》!

同時,這對"假夫妻"之間的關係也在悄悄地改變著。後來為了解救顧秋妍,周乙最終選擇回到了危機重重的哈爾濱。等待他的只能是一條不歸路。

這是諜戰片中極其少見的主角"光環消退",最終犧牲的情節。

但是這些諜戰片都或多或少的借鑑了《潛伏》,並沒有過多的突破。

直到《紅色》的橫空出世,諜戰劇終於不一樣了。

首先男女主人公和以往受到"先進思想洗禮"的積極分子完全不一樣。

他們就是兩個市井小民,男主徐天在菜市場當會計,女主田丹竟然是個嗲兮兮的富家小姐。

當然會計只是一個身份,徐天,曾經在日本陸軍學校留學,思維縝密,身手敏捷,軍事素養極高。像不像抗日神劇男主的標配?

諜戰劇的巔峰之作,絕對不輸《潛伏》!

然而,徐天的終極理想卻不是打小鬼子,報效國家,他就是想做一個安安分分過日子的小市民,這本身就很不走尋常路。

但他的理想,卻被一次意外打破了。抗日組織請他幫忙把一批藥品運出上海,沒想到卻因此引起了他曾經的日本教習影佐的注意。

從此,影佐像一個幽靈,對他百般試探,威逼利誘。

諜戰劇的巔峰之作,絕對不輸《潛伏》!

而他為了維護自己的小日子,一忍再忍,一退再退,但退讓真的能換來安寧嗎?

從小家庭環境優越,父親田魯寧是上海仁濟醫藥公司的老闆。

上海淪陷時,田魯寧為了將藥品安全運出上海,運送給我黨,在影佐和長谷的手裡光榮犧牲。

母親也一同在影佐和長谷的手下慘死,家宅被長谷放火焚燒一空。

諜戰劇的巔峰之作,絕對不輸《潛伏》!

田丹一直在父母的羽翼之下,單純未經世事,缺少獨自生活的能力,遇到徐天后就將他作為了自己生活的支柱。

但是田丹還有冷靜大膽,心思縝密的一面,她幫助曾收留她的國民黨軍統特務方長青夫婦設計安排了一樁樁針對日本人的刺殺事件,部署的天衣無縫,使每一個死亡看起來都像是一場意外。

後來她在相處中慢慢喜歡上徐天,可是徐天實在溫吞小心,讓他們的關係始終曖昧不明。

除了男女主人公之外,這部劇對配角的塑造也極其用心。

劇的男三,李天柱飾演的金哥,一個從蘇北來上海混碼頭的混混。

金哥是蘇北人,但演員本身卻是個土生土長的臺灣人。

看過灣灣偶像劇的應該都知道,臺灣人說話口音都挺重的。

但在金哥的身上,你不僅一點灣灣口音都聽不出來,"濃曉得伐"這種上海腔,還有一些咬字和發音,還帶著濃濃的蘇北味。

諜戰劇的巔峰之作,絕對不輸《潛伏》!

這部劇裡幾乎所有的人都是小人物,如果有得選,其實他們更願意當個過平凡日子的普通人,但……這樣的身份,這樣的世道,恰恰就沒得選。單從一些細節,你都能感受到他們背後的悲涼。

不過這部劇最讓人感慨的是,雖然背景被放在了80多年前,但每個看劇的人卻都會覺得這劇非常真實、非常生動,甚至覺得它離我們特別近。歸其根本,是因為這劇裡有 生活。

它循序漸進地構建出一幅近代上海弄堂的生活圖景:窄窄的弄堂裡

做旗袍店、理髮店、書鋪……大大小小的店鋪林林立立。

鄰里間像朋友、像親人,出入會主動打個招呼說兩句閒話,有時候也八卦兩句,要是大家都閒著,就湊一桌麻將。

小小的巷子裡飄著的,不只是上海人的吳儂軟語,更多的是家長裡短的人情味。

諜戰劇的巔峰之作,絕對不輸《潛伏》!

在抗戰背景的劇裡,有那麼多活色生香的生活,除了《紅色》,恐怕再難看到第二部了。

再加上大量的生活細節和飽滿的人物塑造,讓這劇變得很真實,

因此,它成了非典型諜戰劇的典範。

和大部分抗戰劇喜歡完美的英雄不一樣,這部劇卻將目光投入到普通小市民身上。

同時也提出一個新的問題,沒有誰是天生偉大,在沒有切身感受到傷痛之前,這些普通人的心裡想的到底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