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經典金句原譯文、出處、講義,對人生幫助很大(第一講)

古代經典金句原譯文、出處、講義,對人生幫助很大(第一講)

1、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譯文:大學的核心思想是闡明光輝的德性,是愛民,是使自己的修養達到完美的境界。

出處:《大學》

講義:A、“大學”是指學習的最高境界,不是我們今天的“讀大學”的“大學”。B、《大學》是《禮記》中的一篇。

2、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譯文:知道了自己要達到的目標,就能立下堅定的志向。立下堅定的志向以後就能靜下心來。靜下心來以後就不會浮躁。不浮躁就能深思熟慮。深思熟慮就會出成果。

出處:《大學》

講義:這段話概括了天下所有做學問者的心理歷程。文中所強調的“靜”對當今青少年尤其具有針對意義。目前,很多青少年常見的毛病就是浮躁。浮躁之人是很難成大器的。

3、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

譯文:錢財可以修飾房屋,品德可以修飾自身,心胸寬廣可以使自身舒坦,所以君子必須使內心誠實。

出處:《大學》

講義:這段話是因果倒裝句:因為內心誠實、沒有私心雜念,致使德能潤身、心廣體胖。

4、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譯文:古時候想要把彰明的天賦從個人推廣到天下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家庭;要治理好自己的家庭,先要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要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先要端正自己的內心;要端正自己的內心,先要使自己意念真誠;要使自己意念真誠,先要使自己認識明確;使自己認識明確的途徑在於探究事物的原理。

出處:《大學》

講義:“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自古以來,都是讀書人的四項主要任務。正如明朝顧憲成給東林書院所寫的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探究事物的原理以後才能獲得知識,獲得了知識以後才能意念真誠,意念真誠後才能使內心端正,內心端正了才能修養自身道德,修養自身道德之後才能整治自己的家庭,整治好自己的家庭之後才能治理好自己的國家,自己的國家治理好了才能進入使天下太平的大任。因此,從天子到平民,都要把修養自身道德作為根本。

5、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譯文:孔子說:“孝,是道德的根本,教育要從孝開始。”

出處:《孝經》

講義:

A、“百善孝為先”,人類各種各樣的優良品德都是從孝開始的。一個人,如果對父母不孝,他還會真誠對待身邊的愛人、子女、朋友嗎?還會愛自己的家鄉嗎?還會愛自己的祖國嗎?喪失“孝”的人,連最起碼的良心和人格都喪失了,如何立於社會?目前,很多人交友、單位招聘、提幹,一聽到這人不孝,立馬遠之,這叫“親賢臣,遠小人”。不孝之人就是小人。所以,孔子說,孝是道德的根本,是教育的開始。中國人經過幾千年的洗禮,越來越認識到孝不可棄,這也是各種朝代和社會進步的體現形式。

B、我們的祖先所造的”教”字,左邊是孝,右邊是手執教鞭,所以教的本義就是先從教育小孩行孝開始,體現了“教之所由生”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