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人工合成纳米颗粒的环境效应”国际研讨会召开

2018年5月9日至11日,第四届“人工合成纳米颗粒的环境效应”国际研讨会在无锡召开。本次研讨会以“人工合成纳米颗粒在环境中的行为和应用”为主题,由江南大学王震宇教授和美国麻省大学Baoshan Xing教授共同召集,江南大学环境过程与污染控制研究所和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共同主办,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等6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30余位学者参会,江南大学副校长陈卫教授出席了会议。

第四届“人工合成纳米颗粒的环境效应”国际研讨会召开

大会会场

陈卫在致辞中代表学校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介绍了江南大学的科研概况,指出环境过程与污染控制研究是目前环境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期待在座的学者携研究团队在科研领域取得更多成果。王震宇教授在致辞中逐一介绍了特邀做报告的八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同时鼓励青年学者及研究生们多从专家们身上汲取宝贵科研经验,开拓国际视野、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合作。Baoshan Xing教授在致辞中指出这是一场年轻学者的盛会,鼓励青年学者和已取得突出成就的科学家们多沟通、多交流,期待青年学者在“人工合成纳米颗粒的环境效应”的研究领域取得更多优异成果。

第四届“人工合成纳米颗粒的环境效应”国际研讨会召开

开幕式致辞

在随后的主题报告环节中,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化学家Bryant C. Nelson博士,美国康涅狄格州农业试验站副站长、首席分析化学家Jason C. White博士,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副主编、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埃尔帕索分校Jorge Gardea-Torresdey教授,美国麻省大学Baoshan Xing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刘景富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北京大学陆雅海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宋卫国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南开大学罗义教授等八位特邀专家与参会师生进行了热烈交流。研讨会第二天,10名青年学者和10名研究生分别在青年学者分论坛和研究生分论坛用英文做了精彩报告,经过5位评委专家点评和打分,最终青年学者和研究生分论坛各产生2名优胜奖和8名优秀奖。研讨会增设青年学者及研究生分论坛有效地促进了青年学者及研究生的学术交流热情,得到与会专家和学者的一致好评。至此,本次国际研讨会圆满结束。

第四届“人工合成纳米颗粒的环境效应”国际研讨会召开

青年学者及研究生分论坛颁奖仪式

第四届“人工合成纳米颗粒的环境效应”国际研讨会召开

主题报告及交流

此次研讨会通过讨论“人工合成纳米颗粒在环境中的行为和应用”研究方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产生了许多新的研究热点。同时,从本届研讨会开始增设青年学者分论坛和研究生分论坛,为国内外科学工作者搭建一个交流合作平台,将有力推动国内外人工合成纳米颗粒的检测、环境过程、环境效应及其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第四届“人工合成纳米颗粒的环境效应”国际研讨会召开

大会合影

Copyright © 2014-2018江南大学新媒体工作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