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少年高考落榜,离家出走!拔苗助长式的教育,只会毁了孩子!

望子成龙,是每一个做父母最大的愿景,在安徽巢湖有这么一个孩子,名叫张哲,今年13岁,然而他的经历却是与众不同的,在10岁的时候就已经踏入高考的考场,然而并没有像之前新闻报导的神童一样顺利考上大学,最终名落孙山,13岁的他已参加了三次高考,今年考了394分超过三本7分,然而却没有被一所学校录取。张哲留下一张字条,一个人悄悄地离开了家……6天后,张哲终于露面,并被送到了之前联系好的复读学校。

13岁少年高考落榜,离家出走!拔苗助长式的教育,只会毁了孩子!

据张哲的描述,在一周前,因为某件小事,张哲撒了个谎,父亲知道真相后就用废弃的电线狠狠的抽打了张哲,身上留下几道血印。但是,从父亲的口中得知,之所以鞭打儿子,并不仅仅只是因为他撒谎。更多的是因为,张哲学习不下功夫,此次没考好主要是张哲平时不喜欢看书和做作业造成的。由于张哲没考好,导致他今年又要多花几万元。

据悉,张哲考试失利后,父亲狠狠的训斥了张哲,这也最终导致了张哲的离家出走。但是,自始至终,张父一直都在否认自己并没有强迫孩子去接受不属于自己年龄段该承受的学习知识,当初跳级也是张哲自己的选择。

13岁少年高考落榜,离家出走!拔苗助长式的教育,只会毁了孩子!

提到是不是因为觉得张哲聪明所以才让他跳级,张父的情绪表现的很激动,他表示他没有强迫过张哲:“他那么小的孩子,我怎么知道他聪明不聪明。他在学校说老师讲的太简单不想听,想做难的题,我没有反对就让他准备一下,就跳级了。”

张父一直都在强调,他自己本身没有什么文化,当张哲在学习的过程里碰到困难根本无法给予正确的指导,不能在学习上给他任何的帮助。而张哲在信中提到要找一位帮他“长本事”的人,也就是想找一个引导他学习,帮助他考上大学的人。

当问到张父,如果朋友或者其他人的孩子想要跳级的话会给出什么建议?张父不假思索的说道:“我不赞成。”张父一直都认为,如果有的孩子家里学习氛围比较浓厚,孩子的家长文化水平比较高能够引导孩子学习,那他也并不反对别的孩子跳级。但孩子的家长如果像他一样,文化水平不够高,不能在学习上帮助和引导孩子,那就不应该跳级。

13岁少年高考落榜,离家出走!拔苗助长式的教育,只会毁了孩子!

十几岁参加高考的孩子每年都会出现那么一两个,已经算是屡见不鲜了,这些被冠以天才以及神童之称的孩子,几乎都有着不同于同龄人的经历,他们成功时收获到其他人的赞美,羡慕,收获到家里人的赞许,奖励,然而,在收获这些的同时,孩子所缺失的,我想很多父母应该都不会在意,那就是童真。

那么在失败的时候呢?自不量力,差劲,各种各样的评论如潮水般涌来,这些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来讲是不应该去承受的。

儿童成长有其自然的规律和法则

芝加哥大学的本杰明·布朗博士在《人类特质的稳定和改变》中写道:从受孕到四岁,个人发展了其智能的百分之五十;从四岁到八岁,则发展另外的百分之三十······。这说明了智能的成长在幼年的早期发展非常迅速,而且早期的环境对这方面的发展也可能有很大影响。”

13岁少年高考落榜,离家出走!拔苗助长式的教育,只会毁了孩子!

所以如何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非常重要。蒙台梭利强调儿童是和成人截然不同的独立个体。成人必须重新看待孩子,发现孩子存在的价值,而不是任意将自我意识强加在孩子身上,用填鸭式的教育去强迫压抑孩子学习,而抹灭了儿童人格意识。

幼儿教育的本质和意义,主要是帮助幼儿生命完美地成长。因此,蒙台梭利认为,幼儿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入小学做准备的,过去我们说幼儿教育是为入小学打基础,现在我们经过研究,认为这个目标太简单,目标太短浅。蒙台梭利认为,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意义是为儿童完美的一生做准备的、打基础的。不仅仅是为了入小学做准备,而是为儿童奠定品格和智慧的基础。从小培养孩子终生学习的好习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