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戰爭三部曲-《戰馬》

摘要:《戰馬》是一部沒有錯誤的電影,無論什麼樣的觀眾,都能從其中看到閃光點。對於斯皮爾伯格這種級別的導演,他失手的幾率已經低到可以忽略不計的地步。如果一定要挑剔,本片的缺點可能就是做的太完美了,以至於它損失了一種讓觀眾可以長久銘記它的力量-《第十放映室》。

大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戰爭三部曲-《戰馬》

對於大導演斯皮爾伯格無需再多介紹。兩次榮獲奧斯卡金像獎,同時駕馭商業電影兼具電影深刻思想性的“電影織夢者”。《大白鯊》、《侏羅紀公園》、《辛德勒名單》、《拯救大兵瑞恩》等被全球廣大影迷們熟知。本片上映於2011年,在2012年奧斯卡上6項提名。儘管遺憾沒有獲獎,但影片氣勢恢宏的配樂,煩人肺腑的故事,文藝史詩的氣場深深涌動觀眾的心潮。

大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戰爭三部曲-《戰馬》

原著小說

在推薦此片前可以饒有興趣的瞭解下原著英國邁克爾•莫波格所寫的同名小說-《戰馬》。在拍攝影片前《戰馬》已經享譽世界,並多次改編成影視劇、舞臺劇和歌劇。作為善於寫兒童文學的邁克爾•莫波格想寫一部關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作品,一直並有合適題材而苦惱。直到有一天他在一間酒吧裡和一位老兵聊天,老兵談的的不是他的輝煌戰績和同生共死的戰友,而是那些讓老人眼裡充滿淚水奔赴戰場的英勇戰馬。戰馬,這個充滿力量的詞語,瞬間讓莫波格有了創作衝動。

莫波格在瞭解戰馬的調查中,得到了一串震撼人心的數字。僅在一戰中,就大約有一百萬匹馬與英軍一起投入戰場,九十多萬匹馬死在了戰場上,戰爭結束時活下來的只有六萬兩千匹馬。他發現,戰馬不分陣營,是所有士兵共同的牽掛,不管是德國兵,還是英國兵,對戰馬都沒有區分對待。戰馬為人類自己挑起的戰爭,做出了巨大的犧牲,也承受了難以磨滅的苦痛。這是一個需要被講述的故事,莫波格期望更多人知道馬的故事,不要忘記它,不要忘記那場戰爭。1982年,莫波格完成了小說《戰馬》,事實證明這是一部偉大的鉅作,影響深遠。

影片故事

《戰馬》故事跨度不大,開始於1914年至一戰爆發。,1914年,一位酗酒的農場主為了與人賭氣,花了三個金幣買了一匹不會耕地名叫喬伊的小馬。它與農場主的兒子艾伯特成了好朋友,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好景不長,第一次世界大戰就爆發了,艾伯特的父親因為急需用錢,把喬伊賣給了軍隊用作戰馬。艾伯特很傷心,他發誓長大了一定要參軍去找回喬伊。喬伊參戰中經歷了幾任主人,命運隨著戰火沉浮。最終歷經匪夷所思的命運,艾伯特找到了生命危機的喬伊並隨著戰爭的結束,一起回家。

大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戰爭三部曲-《戰馬》

‍馬和人一樣陷入戰爭漩渦不能自已。‍

這部斯皮爾伯格的戰爭三部曲,並沒有像以前那樣展現冷酷的戰爭血腥,某些段落不乏動人的內斂剋制。比如那段機關槍對這迎面衝鋒的騎兵,前一個鏡頭拍騎兵突進,後一個鏡頭只剩下空馬奔馳。

大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戰爭三部曲-《戰馬》

湯姆·希德勒斯頓飾演的上尉。

再比如逃兵兄弟被槍決,恰恰被緩慢落下的風車頁擋住,藝術化處理反倒平添幾分詩意。

大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戰爭三部曲-《戰馬》

為了保護弟弟做了逃兵被槍決的兄弟倆

整個影片的基調是斯皮爾伯格一貫式的恢弘深刻。其幕後班底配樂、攝影、剪輯基本採用御用搭檔,加上本事就偉大的鉅作原著,確實是一部無可挑剔的佳片。在兼顧娛樂性和史詩性,商業鉅製和文藝情懷,我想無人出其左右斯皮爾伯格。當影片中馬肆意狂奔在無人區被鐵絲羈絆的時候,是斯皮爾伯格一以貫之的,引導我們對戰爭難以磨滅陰影的反思與哲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