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耕細作 盡“扇”盡美——記嶽州扇統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劉望龍

精耕细作 尽“扇”尽美——记岳州扇统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望龙

微巴陵

岳陽縣權威發佈

精耕细作 尽“扇”尽美——记岳州扇统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望龙

“方寸之間盡顯乾坤”

精耕细作 尽“扇”尽美——记岳州扇统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望龙

“方寸之間盡顯乾坤”,看似簡單輕巧的摺扇,其實蘊藏著匠人深厚的技藝。那一個個細微的設計正是匠人經年累月彙集而成的功力展現。

今年59歲的劉望龍是嶽州扇傳統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從事嶽州工藝扇加工技術研發40多年,現任岳陽縣芭蕉扇業董事長。在繼承傳統扇藝的精髓上,劉望龍帶領團隊不斷將制扇工藝改良升級,開啟了“嶽州扇”的新篇章。

精耕细作 尽“扇”尽美——记岳州扇统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望龙精耕细作 尽“扇”尽美——记岳州扇统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望龙

走進岳陽縣芭蕉扇業公司內的嶽州扇展示廳,各式各樣的精美扇子映入眼簾,從細節處不難看出,這些產品從用料到做工,每一個環節都傾注著心血。

匠人劉望龍

精耕细作 尽“扇”尽美——记岳州扇统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望龙

劉望龍是土生土長的張谷英鎮人,這裡盛產楠竹,自清朝起,就聚集著許多扇骨加工作坊,岳陽縣芭蕉扇業原廠坐落於此。上世紀90年代,受到國外潮流文化和電器市場衝擊,摺扇開始遠離人們生活,芭蕉扇業一度面臨停產,很多手藝人轉行。

精耕细作 尽“扇”尽美——记岳州扇统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望龙

當時就覺得放棄制扇的話,一來對不起老師傅們多年來的教導,二來年輕有傲氣,自信憑著自己的手藝吃飯應該不成問題。”1999年,身為企業辦主任、芭蕉扇廠廠長的劉望龍不忍這門老手藝就此凋零,主動籌資收購了廠子。查閱書籍、奔赴大城市考察市場,他開始帶領工人們日以繼夜研發“新產品”。

結合市場需求,與“嶽州扇”的工藝特點,經過三個多月的摸索和實驗,最終研製出既有健身功能,且產品外型獨特精緻的“功夫扇”。很快,他們便拿到一筆來自廣州的10萬元的“大訂單”,成功度過了危機。

扇廠復興

精耕细作 尽“扇”尽美——记岳州扇统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望龙

2007年,亞洲金融危機襲捲我國,摺扇市場受到嚴重的衝擊,芭蕉扇業再次遭遇危機,一度3個月發不出工資。低谷中,劉望龍選擇堅持。他和員工奔赴浙江義烏小商品市場取經學藝。

一日在街頭,他望見一副掛在牆面上的油畫,覺得煞是好看。他想,如果能夠把這幅油畫印製到扇面上去就好了。說做就做,他立即請來技術團隊,專攻數碼打印技術。

3個月後,他做出了數碼打印扇,將經典油畫印製到扇面,再次受到消費者熱捧,還遠銷到歐美市場。

精耕细作 尽“扇”尽美——记岳州扇统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望龙

此後,劉望龍趕赴蘇州、紹興、德清縣等國內知名工藝扇產地學藝,採眾家之長;還遠赴日本、韓國、西班牙等國家考察學習,使產品融入現代工藝技術,更具市場競爭力。

精耕细作 尽“扇”尽美——记岳州扇统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望龙

目前,劉望龍通過潛心研製,已經開發了仿牙香扇、書畫裝飾扇、健身功夫扇、戲劇舞蹈扇、精製女絹扇、百家姓扇、生肖扇、仿檀香拉花扇、木扇等13大系列、3000多個花色品種。

每種產品都獨具藝術特色和文化內涵,對扇文化的傳衍和推廣具有積極意義。近年來,

岳陽縣芭蕉扇業年出口額達到了500多萬美元,產品暢銷32個國家和地區。

“一門深入,長時燻修”

精耕细作 尽“扇”尽美——记岳州扇统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望龙

現在廠子慢慢做起來了,我也想讓我們張谷英的村民一起富起來,儘量讓他們少出遠門打工。”劉望龍說到做到,他牽頭成立了扇業協會,500多農戶加入,從事工藝扇加工製作。

當地很多村民重新撿起了“老手藝”,務農和工作兩不誤,一對普通夫妻光是從事扇葉加工年收入就超過了5萬元。

精耕细作 尽“扇”尽美——记岳州扇统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望龙

劉望龍的性格也如同扇骨一般——根根挺直,在任何困難動盪時期,他也從未放棄過。“一門深入,長時燻修”,劉望龍說,嶽州扇從最開始的沒落到現在逐漸復興,每一步都承載著制扇人的心血與汗水,他希望嶽州扇能得到更多人的關注,得到良好的傳承和發揚。

圖文 | 袁穎

媒體廣告 | 0730-7633108 / 18973095788

精耕细作 尽“扇”尽美——记岳州扇统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望龙
精耕细作 尽“扇”尽美——记岳州扇统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望龙精耕细作 尽“扇”尽美——记岳州扇统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望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