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耕细作 尽“扇”尽美——记岳州扇统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望龙

精耕细作 尽“扇”尽美——记岳州扇统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望龙

微巴陵

岳阳县权威发布

精耕细作 尽“扇”尽美——记岳州扇统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望龙

“方寸之间尽显乾坤”

精耕细作 尽“扇”尽美——记岳州扇统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望龙

“方寸之间尽显乾坤”,看似简单轻巧的折扇,其实蕴藏着匠人深厚的技艺。那一个个细微的设计正是匠人经年累月汇集而成的功力展现。

今年59岁的刘望龙是岳州扇传统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从事岳州工艺扇加工技术研发40多年,现任岳阳县芭蕉扇业董事长。在继承传统扇艺的精髓上,刘望龙带领团队不断将制扇工艺改良升级,开启了“岳州扇”的新篇章。

精耕细作 尽“扇”尽美——记岳州扇统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望龙精耕细作 尽“扇”尽美——记岳州扇统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望龙

走进岳阳县芭蕉扇业公司内的岳州扇展示厅,各式各样的精美扇子映入眼帘,从细节处不难看出,这些产品从用料到做工,每一个环节都倾注着心血。

匠人刘望龙

精耕细作 尽“扇”尽美——记岳州扇统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望龙

刘望龙是土生土长的张谷英镇人,这里盛产楠竹,自清朝起,就聚集着许多扇骨加工作坊,岳阳县芭蕉扇业原厂坐落于此。上世纪90年代,受到国外潮流文化和电器市场冲击,折扇开始远离人们生活,芭蕉扇业一度面临停产,很多手艺人转行。

精耕细作 尽“扇”尽美——记岳州扇统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望龙

当时就觉得放弃制扇的话,一来对不起老师傅们多年来的教导,二来年轻有傲气,自信凭着自己的手艺吃饭应该不成问题。”1999年,身为企业办主任、芭蕉扇厂厂长的刘望龙不忍这门老手艺就此凋零,主动筹资收购了厂子。查阅书籍、奔赴大城市考察市场,他开始带领工人们日以继夜研发“新产品”。

结合市场需求,与“岳州扇”的工艺特点,经过三个多月的摸索和实验,最终研制出既有健身功能,且产品外型独特精致的“功夫扇”。很快,他们便拿到一笔来自广州的10万元的“大订单”,成功度过了危机。

扇厂复兴

精耕细作 尽“扇”尽美——记岳州扇统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望龙

2007年,亚洲金融危机袭卷我国,折扇市场受到严重的冲击,芭蕉扇业再次遭遇危机,一度3个月发不出工资。低谷中,刘望龙选择坚持。他和员工奔赴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取经学艺。

一日在街头,他望见一副挂在墙面上的油画,觉得煞是好看。他想,如果能够把这幅油画印制到扇面上去就好了。说做就做,他立即请来技术团队,专攻数码打印技术。

3个月后,他做出了数码打印扇,将经典油画印制到扇面,再次受到消费者热捧,还远销到欧美市场。

精耕细作 尽“扇”尽美——记岳州扇统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望龙

此后,刘望龙赶赴苏州、绍兴、德清县等国内知名工艺扇产地学艺,采众家之长;还远赴日本、韩国、西班牙等国家考察学习,使产品融入现代工艺技术,更具市场竞争力。

精耕细作 尽“扇”尽美——记岳州扇统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望龙

目前,刘望龙通过潜心研制,已经开发了仿牙香扇、书画装饰扇、健身功夫扇、戏剧舞蹈扇、精制女绢扇、百家姓扇、生肖扇、仿檀香拉花扇、木扇等13大系列、3000多个花色品种。

每种产品都独具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对扇文化的传衍和推广具有积极意义。近年来,

岳阳县芭蕉扇业年出口额达到了500多万美元,产品畅销32个国家和地区。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

精耕细作 尽“扇”尽美——记岳州扇统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望龙

现在厂子慢慢做起来了,我也想让我们张谷英的村民一起富起来,尽量让他们少出远门打工。”刘望龙说到做到,他牵头成立了扇业协会,500多农户加入,从事工艺扇加工制作。

当地很多村民重新捡起了“老手艺”,务农和工作两不误,一对普通夫妻光是从事扇叶加工年收入就超过了5万元。

精耕细作 尽“扇”尽美——记岳州扇统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望龙

刘望龙的性格也如同扇骨一般——根根挺直,在任何困难动荡时期,他也从未放弃过。“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刘望龙说,岳州扇从最开始的没落到现在逐渐复兴,每一步都承载着制扇人的心血与汗水,他希望岳州扇能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得到良好的传承和发扬。

图文 | 袁颖

媒体广告 | 0730-7633108 / 18973095788

精耕细作 尽“扇”尽美——记岳州扇统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望龙
精耕细作 尽“扇”尽美——记岳州扇统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望龙精耕细作 尽“扇”尽美——记岳州扇统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望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