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視頻王娟:故事先行,網絡劇精品化要堅守五個“不要”

什麼是“精品”網絡劇?如何持續為用戶提供高質量的網絡劇?6月16日,在主題為“網絡劇如何精品化”的對話中,多位業內人士就網絡劇的創作與發展進行了探討。

第十屆網絡視聽產業論壇期間,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上海市人民政府主辦,騰訊視頻承辦的“網臺融合背景下的網絡劇創作”分論壇在上海舉辦。嘉賓們圍繞“網絡劇如何精品化”各抒己見,以期為整個行業提供有益參考。

騰訊視頻王娟:故事先行,網絡劇精品化要堅守五個“不要”

論壇參與嘉賓合影

“門檻”變高,精品化成必然

網絡劇市場在近幾年迎來高速發展,一些網絡劇在品質和製作水平上與以往相比有了質的突破。隨著《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等網絡劇的成功“出海”,國產網絡劇的覆蓋面和影響力再創新高,逐漸步入“精耕細作時代”。如何攀登網絡劇新高峰,成為業內探討的議題。但網絡劇市場整體呈現井噴態勢的同時,也面臨著內容創作、製作生產等方面的挑戰。

“是不是劇真的太多,觀眾不夠用了?”論壇伊始,擔任主持人的骨朵傳媒創始人王蓓蓓提到,今年是中國電視劇誕生60週年,相較之下,網絡劇從誕生至今只有短短的六年時間,卻在3-4年的核心發展期實現了豆瓣評分3分到8分的口碑“逆襲”,流量增長也從10億躍升至100億。她在論壇前粗略計算,在最近的40天內,有35部網絡劇同時播出,“井噴”之象是過去不曾見過的。

王娟坦言,與五年前相比,這個數字翻了好幾倍。同一時間數量龐大的劇集扎堆上線,直接導致劇集被觀眾點開的“門檻”變高,“如何在第一集就引人入勝,讓觀眾願意看下去,還是要回歸到作品質量上”。

騰訊視頻王娟:故事先行,網絡劇精品化要堅守五個“不要”

阿里巴巴大文娛集團優酷事業群劇集中心總經理馬筱楠也意識到,現在“播放賽道已經相當擁堵”,存在許多無效播放,網絡劇精品化的需求在目前比任何時候都要強烈。“視頻網站是最會算賬的,那些無效播放和炮灰的項目一定會被拋棄,當下確實產能過量,接下來很多項目可能會滯銷。”

在這樣的背景下,無論是對於平臺方還是製作方,視頻網站呈現什麼內容、選劇標準如何顯得愈發重要。王娟採用“排除法”,將騰訊視頻關於網絡劇的製作經驗和精品化發展方向總結為5個“不要”:不要粗製濫造、不要做惡意的懸浮、不要向錢而生、不要跟風、不要唯大咖論。“只有不斷創新,有好的故事,網絡劇才會形成良性發展。”

好故事比好演員更稀缺

一句“不要唯大咖論”的觀點恰恰回答了行業人士,乃至部分觀眾一直以來的思考:是否為了追逐播放量,互聯網平臺願意“天價”請明星?

王娟給出的答案是:演員“天價片酬”這個鍋,平臺不背。她指出,故事和劇本是最重要的,“我們買的是好故事、好創作”,如果某個影視公司只拿一個堆砌明星名字的PPT來做方案溝通,從騰訊視頻的角度是拒絕的。“行業現在已經逐步迴歸理性,我們可以更客觀地看待藝人、演員在作品當中的付出和投入產出問題。”

馬筱楠也有同樣的感受,她以最近製作的一部劇為例,該劇選擇了一位新人,“其很適合角色、演技也相當過關”。馬筱楠表示,“在未來主控的項目中,可能會啟用更多新演員。”

“故事第一位”並不是一句空談,王娟介紹,騰訊視頻對一部網絡劇進行評級時,劇本是重要考量之一:在劇本階段,平臺會根據故事、製作投入等,預估播放量、拉動的會員量;到了成片階段,又會有3-5個不同評估團隊對其進行評價,並據此來安排檔期和排播方式。

“吸引用戶的還是內容”,王娟說:“內容之外,互聯網還具備工具化、互動化的特點。”相比傳統電視臺,互聯網平臺可以將數據可視化,通過多項對比,發現、發掘用戶的喜好和需求,並藉此打造針對不同受眾的“圈層內容”。她透露,騰訊視頻在劇集創意階段就會考慮到用戶的參與、互動,這種互動既包括劇本創作,也包括拍攝手法。“我們希望能在創新上多結合互聯網平臺的特點,讓觀眾感受到耳目一新的作品,沉浸在好的內容當中。”

國劇誕生60週年慶典當天,騰訊視頻推出了國劇經典合集,包括《紅樓夢》(1987版)、《西遊記》(1986版)、《渴望》《大宅門》《金粉世家》等多部影響過數代人的優質劇集。“平臺做出一部什麼樣的作品就知足了?”回答這個問題時,王娟提到,出現在國劇經典合集中的多部作品她都看過很多遍,該系列推出後也得到了很多觀眾的共鳴。騰訊視頻對標的“精品”網絡劇正是如此——“在未來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長時間裡,當觀眾回憶時,能產生陪伴感的作品”。

騰訊視頻王娟:故事先行,網絡劇精品化要堅守五個“不要”

“從業人員要先樹立價值標準”

從《鬼吹燈之精絕古城》到《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再到《結愛·千歲大人的初戀》《東方華爾街》,大量“精品”網絡劇的誕生使得重回“內容”、以推出優質內容為核心著力點成為行業共識。隨之而來的是一個“源頭性”問題:到底該如何創作“精品”網絡劇?

幾位嘉賓同時提到了同一個價值標準——沒有正確價值觀的劇,一定不好看。編劇、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副教授張巍表示,她從業以來,創作了多部歷史題材劇本,卻從未想過假編歷史,因為“架空”會失去歷史的厚重感,很難引起觀眾共鳴。如《獨孤天下》雖是古裝劇,張巍也意識到“歷史劇中要有當代女性的價值觀”。

騰訊視頻王娟:故事先行,網絡劇精品化要堅守五個“不要”

編劇、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副教授張巍

“罪案劇的本質關乎人性的真善美”,導演、五元文化創始人、ARC LIGHT弧光聯盟發起人五百以自己創作的《白夜追兇》《心理罪》為例談到,他的創作中有許多“當時不得已而為之”的“小惡”,卻在以後產生了非常強烈的影響。在他看來,罪案劇不依靠暴力、血腥等元素吸引觀眾,最大的價值在於社會影響力。

同樣為罪案劇題材的《骨語》目前正在騰訊視頻播出,其“真實”的表達也吸引了眾多觀眾的關注。據王娟介紹,這部網絡劇根據有著30年工作經歷的法醫王雪梅的真實故事改編,為了保證劇集品質,騰訊視頻籌備了兩年,“職業劇就是要把職業特徵真實地展現出來”。

職業精神之外,創作團隊也一直在思考劇集所應傳遞出的價值觀。“我們也希望《骨語》能實現‘普法’作用,傳遞出‘不以惡小而為之’的警示。節目播出之後,從大量的彈幕來看,觀眾確實從劇中提取到了一些養分。” 王娟說。

“從業人員要先樹立價值標準”,針對網絡劇品質問題,嘉賓們還談到了青春劇的價值觀導向問題。王娟表示,作為受眾格外年輕化的青春劇,其價值導向更應當得到重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